习近平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立德树人思想研究

2019-10-18 08:54王政文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年8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王政文

摘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重心已逐渐转移到以“坚持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德才兼备和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针对这一事实,文章分析了强化和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助力立德树人、以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践行立德树人、以学理价值涵养立德树人。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思政教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大熔炉,教育是道德修炼的淬炼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即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立足学生的思想现状,塑造高尚的人格、提升政治觉悟、增进道德素养,以德才兼备和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教育工作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努力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提出

改革开放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同时引起了生活方式的变革、思维方式的演进以及社会环境的变迁,学生的身心特点也有各种新的表现方式。十九大报告是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重要成果”的传承和发展。只有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才能做到以学生为根本归宿,以学生为核心标准。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德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把德育教学工作过程变成尊重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十九大报告中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略。所以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基,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敢于创新,不断地加强高校的综合实力。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潜力的重要标志。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助力立德树人

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魂,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要求大学生坚定政治方向,明确历史使命,紧紧围绕理想信念教育这一核心内容,完善爱国主义、道德修养、思想引领等多维工作机制,培育发展新动能,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在传播文化、科学知识,传授伦理、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中培育大学生成长成才,还需坚守高校思想传播阵地,把握办学方向、掌控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做好阵地保卫战的奠基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因此,我们要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说明其必然性;通过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和原理,说明其科学性;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在现实中的应用,说明其真理性。善于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感悟真理力量,读懂外部世界,解答时代之问。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既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提供了真理原则,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原则;同时也为实现立德树人提供了价值原则,即道德关怀和价值评价的标准。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实底蕴。

三、以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践行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这样对青年人说:“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努力奋斗的青春更需要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指引,否则第一粒扣子一旦偏离方向,对今后的人生将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引领青年学子扬起理想的风帆,在时代的大潮中乘风破浪,追求真理,把握国情,勇于担当,正是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不懈完成的目标和任务。有了对理论的思想认同、对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国情世情的准确掌控,才能助力青年学子铸就有梦、追梦、圆梦的青春时代。

首先,承责任、勇担当,育人以责任为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敢于承担的传统。无论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古老宣言,还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豪言壮语,或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铮铮誓言,都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敢于担当的思想内核。作为新时代具有新思想的年轻人,我们同样要继承并发扬这一优秀品质,做到“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尤其是放眼当下我们所处的社会转型关键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在享受改革开放红利的同时,更加积极承担我们应有的时代之责,以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锐意进取,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实现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目标统一起来。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时代责任感是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课题,也是培育人才的底线和标准。

其次,强思维、重实践,育人以能力为重。青年学子在主观上认同责任与担当,只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主体准备,还需要客观上拥有过硬的能力和本领。因此,高等教育的任务要从如下几个方面人手,全面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第一,以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导向。学生在高校不仅要深入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努力提升思维能力。如辩证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等,这些既是他们继续学习和前进的阶梯,也是他们破解人生难题的重要途径。第二,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侧重。大学是青年迈向社会的重要过渡阶段,学子们不仅要学习多方面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相应的实践技能,善于解决问题,注重培养知识转化成能力、理论转化成实践的双重技能。上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青年学子在走向社会之后,更好地融入新岗位、转换新角色,为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履职尽责。

四、以学理价值涵养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从内涵上讲是一对辩证关系。“立德”注重道德养成;“树人”注重能力培育。道德养成是能力培育的前提,能力培育是道德养成的目标。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渠道,培养富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担当,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立德树人的提出蕴含了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学理依据,同时也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首先,“立德树人”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内在的人民立场。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从实践活动的人出发着力探讨人的本质、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等问题。“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提出同样是以“人”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的,为青年人的培育寻找坚实的支撑和出路。因此,“立德树人”思想是站在马克思主义内在的人民立场上,准确理解和把握树人的宗旨,是对马恩经典理论的扩展和应用。

其次,“立德树人”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传承。自古以来,我国对个人的道德修养尤为重视“为政以大德,不以小惠”“德厚者令牧民”“治平尚德行”等思想中闪烁的光辉直到今天仍然生生不息。在当今的育人工作中,仍然不可忽视对学生德行的培养,扎根传统文化的精神积淀,吸纳其中的优秀成分,注重和当下所处的历史时代相结合,与华夏儿女流淌在血液中的精神气质相契合,为新时代改革发展的实践活动植入厚重的文化基因,为面对艰难险滩的青年一代带来最有力、最坚实的底气,一路披荆斩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最后,“立德树人”体现出了新时代新思想的凝练和提升。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的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立德树人思想是在十八大以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特点和世界局势的变化,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系统回应“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育人实效”这一时代课题的理论成果。同时也回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总任务、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总之,围绕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核心问题,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的重心必须转到“人”、也就是学生的身上,以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从而培养出信念坚定、勇于担当、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