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莉
摘要:思辨能力,即“批判性思维”,是学术创新能力的核心体现。我国高校外语专业研究生的逻辑思维普遍存在“思辨缺席症”,这已成为遏制高校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瓶颈之一。在语言学教学实践中应用“树形图层级论证”“意识形态推理”与“经验法则认知”三个理念,是提升外语专业研究生思辨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辨能力;语言学理论;外语专业;树形图;意识形态;经验法则
一、引言
“思辨能力”的概念,在西方普遍称之为“批判性思维”(cfitieal Thinking),由美国教育家杜威于1910年首次提出,并倡导将其确定为民主教育的目标。英国哲学家波普尔于20世纪中期明确指出思辨能力是打开科学创新之门的钥匙。法乔恩1990年撰写的《德尔菲报告》(Delphi Report)对批判性思维即思辨能力进行了界定:“思辨能力可以解读为有目的、自我调节的判断,它导致对证据类、概念类、方法类、标准类、或背景类因素的阐释、分析、评价、推理与判斷,而这些正是建立在思辨能力基础之上。”我国古代学者对思辨能力的审视最早见于《礼记·大学》中所表述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近30年来,西方国家的一流大学纷纷将思辨能力的培养列为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美国政府早在1991年就将思辨能力作为教育改革实验课写入国家教育纲要,并于1993年将其列入《国家教育目标报告》(The National Education Goals Report),其宗旨就是通过训练思辨能力的课程教学活动,纠正学生消极、保守、多错、低效的不良思维习惯,培养批判性阅读、聆听、观察、演讲和写作的能力,使学生将来能够从容应对社会的种种严峻挑战。
二、中国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研究现状
美国哲学联合会将思辨能力概括为六种核心技能(阐述、分析、推论、评价、解释、自我调控)和七个人格特质(寻真性、开放性、分析性、系统性、自信度、好奇心、认知成熟度)。我国学者文秋芳借鉴美国哲学联合会的定义,将思辨能力界定为“依据标准,对事物或看法做出有目的、有理据的判断能力”。中国外语届的专家和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对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行思考。很多学者发现,在语言技能训练中往往强调模仿记忆,却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我国的外语专业长期以来不重视人才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其他文科专业相比,外语专业毕业生在逻辑思维和条理性方面表现较差,缺乏较强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辨析能力,显现出令人担忧的“思辨缺席症”和智性不足。外语专业研究生在学习、科研以及工作实践中创新精神不足,难以取得突破性的科研成果,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缺乏质疑权威、主动思考的精神。“思辨缺席症”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最终会影响研究生素质。如何培养研究生的逻辑思维和辨析能力是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关键。针对这一状况,我国学者开始尝试从各个视角提出各种解决策略,有学者建议可以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文秋芳等学者通过对写作和阅读等课程教学的改革实践,开展研究生高层次思维能力即思辨能力的培养,并且对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的构建进行了研究。
三、语言学教学与外语专业研究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思辨能力的培养应与具体学科或教学内容相结合,依据“内容依托式教学”(Content-based Instruction,CBI)的理念,将思辨能力的培养与语言学教学整合起来,在提高学生学科知识的同时,促进思辨能力的提高。这种理念融合了语言习得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合作式学习理论等多方面研究成果,因而具有较强的可实践性和思辨能力训练的有效性。“内容依托式教学”理念所遵循的两个主要原则一是以学科知识为核心;二是语言材料要真实。围绕英语专业研究生语言学类课程的教学案例,基于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和创造性而展开的教学不但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批判性思考的机会,使学生最大限度发挥其创新能力成为可能,真正实现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树形图层级论证
论证是指提供理据以解释人们的观念和决策,它是支持一个论断的过程,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思维现象。层级结构论证(如图式)是形成推理和思辨并做出决策的一种方法,有助于组织清晰的、有说服力的论证,实现意义的传达和良好的沟通。正如Google地图显示如何从A点走到B点,学者可以借助图式澄清一个人的推理思路。解决语言的歧义问题需要人们的思辨能力,首先要判断词语界定的范围。例如在给学生讲解句法学中树形图的作用与意义时,下面的英语歧义句的语义分析就会使用树形图法(tree diagraming),因为仅从线性结构对英语歧义句“The son of Pharaohs daughter is the daughter of Pharaohsson.”的意义生成过程进行分析是无济于事的,但是如果借助树形图的层级结构进行分析,观察图1和图2中不同层级结构的节点位置和节点所联结的词语,可以清晰、直观地辨析和理解这两个表面上线性结构相同但实质上层级结构不同的句子的两种意义解读。
除了结构语言学的树形图方法,还可以用括号法(bracketing)来表示上面歧义句的两种意义解读,图(1)用括号法表示为(((The(son (of Pharaoh)))s)daughter)is(the(daughter(of((Pharaohs)son)))).图(2)用括号法表示为(The(son(of((Pharaohs)daughter))))is(((t}le(daughter(ofPharaoh)))s)son)
(二)意识形态推理:自上而下的思维
意识形态推理(ideological reasoning)以表达一个人的核心观念、价值或原则的抽象概括为前提,自上而下地推导出具体应用的思维过程。意识形态推理本质上属于演绎推理,论证者一般先提出宽泛的类似公理的原则和概括,然后推导出在具体情况下的应用。论证者凭借信念认为意识形态推理的前提是真实的和无需证明的。意识形态推理有很多优点。首先,人类共同的意识形态界定和塑造了人类群体,并给与个体一种强烈的认同感,人类通过参照自己的意识形态系统找到自己的位置。意识形态推理为处理新问题提供了一个高效的方法,一些常见的“主义”或“理论”为人们因缺少时间、精力或知识而解答的新问题提供了现成的答案。当意识形态推理者发现矛盾时,论证者倾向于且擅长于解决和消除这些矛盾,不会因为一个细微的问题而放弃整个意识形态。论证者一般通过重构关键术语的定义,修改或限定核心概念,或者对表达其意识形态的语言进行修正来消解“明显的”矛盾。意识形态推理或“自上而下”的思维模式如图3所示:
例如著名语言学家转换一生成语法的创始人乔姆斯基1957年发表了标志语言学革命的著作《句法结构》。他的转换一生成语法自提出以来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古典理论、标准理论、扩展标准理论、修正扩展标准理论、最简方案。在古典理论中,乔姆斯基的目标是把语言学变成一门科学,此理论有三个特征:一是强调语言的生成能力;二是引入转换规则;三是语法描写排斥语义。之后乔姆斯基发现他的理论有几个严重问题必须解决,1995年他在《句法理论若干问题》一书中作了重大改进,此书作为标准理论,提出生成语法应该包括三大组成部分:句法部分、音系部分、语义部分。尽管标准理论已对古典理论进行了修正,但是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后来乔姆斯基对标准理论又进行了两次修正,第一次修正被称为“扩展标准理论”,第二次修正被称为“修正扩展标准理论”,1995年乔姆斯基又出版了《最简方案》,此书标志着他的转换一生成语法理论再次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可以看出,乔姆斯基的研究坚持“假设一演绎”的方法,他广博的哲学、逻辑和数学知识使得他有能力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不断地发展、修改一个又一个的理论模式。转换一生成语法的五个发展阶段可被看作不断简化理论控制生成力的过程,尽管转换一生成语法不断提出、修正、取消许多具体的规则、假设、机制和理论模型,但它的宗旨一直没有变化,就是探索人类语言的本质、起源和人类语言知识的运用。
(三)经验法则认知:自下而上的思维
莎士比亚把人类比作“万物的灵长”,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是“理性的动物”。人类通过自身体验得来的社会经验对决策的形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经验法则认知(cognidon ofempirical law)以人类的经历、观察、描述事件作为推理前提,是人们用来快速判断个人的观念和行为的本能的决策途径,在语言学理论学习过程中,正确利用经验法则认知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经验法则认知或“自下而上”的思维模式如图4所示:
以图5“杯子”范畴的一些成员举例来解释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化理论,当要求受试者们判断图5中哪一个杯子成员的典型性效应最大,即哪一个成员可以作为“杯子”范畴的原型(即最佳成员)时,不同的受试者提出了不同的回答。一般来说,人们倾向于把客观世界分成“足够好”和“不足够好”两个部分,人们有时不是花费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来确定最优选择,而是倾向于确定让自己满意(足够好)的一个选项。“足够好”的主要弊端是人们有可能错误地估计多少才算是“足够好”。对于此类情况,人们应该运用思辨能力即批判性思维,反思根据经验法则认知估算的“足够好”是否真是“足够好”,必要时必须自我修正个体对“足够好”的感觉。例如应该从地域、经济、文化、教育、历史和宗教信仰等方面思考受试者们对“杯子”范畴的原型成员产生不同认知的根本原因。
另举一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下面四个句子的侧显(主语)都是The footballer,四句都是描述球员的动作或行为,但是四个句子中的动词不尽相同,这表明只有侧显(主语,即球员)的某个部分(头、脚、眉毛、手臂)在某个特定的话语中被激活,被激活的部分被称为“活跃区”。头、脚、眉毛、手臂都是人们非常熟悉且能体现行为和发出动作的身体器官,人们根据不同的人生经历得到的第一感觉做出决策,这种经历是非常自然的直觉反应,会成为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现象的第一判断。
(a)The footballer headed the ball.球员用头顶球。
(b)The footballer kicked the ball.球员用脚踢球。
(c)The footballer frowned at the referee.球员对裁判皱眉。
(d)The footballer waved at the crowd.球员向人群挥手。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培养创新型人才依赖于研究生教育,因此对于成人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必须给予重视。思辨能力的培养已经列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征求意见稿)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要求之中。思辨能力同样是外语专业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培养目标与核心技能之一。但是,我国学术界对于外语专业研究生思辨能力的理论探讨、量具开发及教学实践等方面的探索仍处于初级阶段。我国的思辨能力研究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国特色探索本土化、学科性的研究路径。此外,外语专业研究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一个长期不懈的任务,需要教師和学生双方共同的努力与不断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