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理念基本内涵及其特征

2019-10-18 08:54孙英浩谢慧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年8期
关键词:新工科内涵理念

孙英浩 谢慧

摘要:新工科是在新时代、新环境、新形势的需求下,就如何培养新工科学生达成的初步共识,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初步探索。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虽然新工科已经在很多高校施行,但还处于起步阶段,想要新工科行得更远,发挥作用更大,还得需要理念作指导。文章主要講述发展新工科的必要性,尝试对新工科理念的概念进行界定,并提出新工科理念具有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学科交叉融合、面向未来主动布局、综合全面突出创新四大特征。

关键词:新工科;理念;内涵;特征

新工科是高等工程教育为应对全球形势、国内工程教育发展形势和服务国家战略而做出的符合中国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方案,新工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传统工科的改造升级;二是指面向新经济产生的新的工科专业;三是指工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产生的新的专业。从2017年2月至6月,短短半年时间内,“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陆续推出,由“是什么”到“怎么做”,新工科逐渐有了清晰的实施路线图并成为了教育圈的热词。它的出现及实施,势必会影响未来高等工程教育发展范式,甚至对其他学科专业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一、发展新工科的必要性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背景下,各国抓住机遇制定战略,为培养人才做出部署;国内供给侧改革以及高等教育发展也到了转折点,在这一历史机遇期,新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急需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呼唤新工科,是现实使然,是时代使然。

(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牵引呼唤新工科

建设“新工科”的主要动因就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出现。现阶段全球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它是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机器人技术、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工业4.0的到来,引发的不仅是经济转型,同样还有教育变革。2014年6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出席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并发表题为《让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主旨演讲强调,未来几十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同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工程在社会中的作用发生了深刻变化,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将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现在产业发展方向很明确,就是促进产业的交叉融合,因此在人才培养方式上需要相应调整结构,增加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规模,为企业输送大量人才。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周期性过程,如果我们不主动加紧布局新工科建设,再滞后发展专业,必然会影响将来的产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在这个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必须努力实现“同频共振”,未雨绸缪,避免“擦肩而过”。

(二)应对未来国际战略竞争的挑战呼唤新工科

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进行,改变着世界范围内各行业的发展模式。世界各主要大国纷纷抢占发展机遇,出台工程教育改革政策与措施。美国注重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注重将前沿科技用于解决重大社会问题、完善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教育链条、培养具备计算能力的新型工程师;欧盟秉承“创新创业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的理念,提出《地平线2020计划》《欧洲创造与革新宣言》《再造欧洲工程教育》;德国以数字化与智能化引领工程教育变革,制定《2014-2017年数字化议程》《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十四)——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德国2020高科技战略》等方案;近几年教育兴国的理念在俄罗斯深人人心,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为重塑俄罗斯教育大国的国际形象摇旗呐喊,通过虚拟跨学科,多学科工程项目团队等方式培养具备广泛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跨学科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工程师;有“工业机器人王国”之誉的日本在战略上全面领先其他国家,拟通过五年行动计划和六大重要举措达成三大战略目标,推动日本机器人革命,提升日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获取大数据时代的全球化竞争优势,保持世界第一的机器人王国地位。中国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追赶者,本身处于工业2.0、3.0的并行发展阶段,既没有德国传统工业的优势基础也没有美国的先进技术,在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我国加快步伐,2014年与德国签订《中德行动纲要》、2015年印发《中国制造2025》,全面部署实施制造强国战略。面对如此迫切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人才作为第一大资源必须为中国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新工科的出现势在必行。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呼唤新工科

当前我国进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新阶段。深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同时扩大优质增量供给,释放经济活力,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蓬勃发展,成绩可圈可点。在发展中,不免要淘汰落后产业,企业关闭势必会影响相关学科专业学生的就业;在新经济中我们又看到一些拔尖领域人才短缺,很多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数据企业招不到所需人才,原因是学校在相关产业的人才培养方面没有与社会需求形成很好的对接。国家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也是教育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想在未来占据战略制高点,在智能制造时代赶超欧美等发达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对工程教育进行供给侧和需求侧方面的结构性调整,形成新工科建设模式,把人才资源利用好,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的发展。

(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呼唤新工科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在《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中显示,“我国普通高校工科专业招生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都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稳居世界首位。”当发展数量已经领跑,我们就更需要注重发展质量。现在提倡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即注重培养出越来越多高质量的、高素质的、满足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由此推动高等教育大国变成高等教育强国。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处于跟着企业建设专业、培养人才的“被领跑”状态。“拔尖创新人才少,世界级科技大师缺乏,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不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与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引领产业发展的少。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更是针对当前形势强调,“我们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新工科作为高等教育改革浪潮中的一波大浪,对人才要求上更加注重培养其工程实践能力、跨学科能力、工程伦理能力、创新能力、智能化应用能力,为了让学生掌握适应时代需求的能力,应对新经济发展和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的挑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要乘势而为,迎难而上,发挥高等教育的引领作用。

二、新工科理念内涵

要理解新工科理念的内涵,首先要对理念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理念原本是一个哲学概念,主要用于解释或认识事物的本源,或事物的非物质形态。在苏格拉底看来,“理念作为模型存在于自然之中,每个理念只是我们心中的一个思想”“而所谓理念正是思想想到的在一切情况下永远有着自身同一的那个单一的东西。”在苏格拉底的意识中,理念就是事物的本质,它具有永恒的不变性。苏格拉底的理念观为柏拉图所认同,柏拉图认为,“理念是永恒的精神实体,是万事万物的本源。人应当通过理性,把纷然杂陈的感知觉集纳成一个统一体,从而认识理念。”柏拉图指出了理性是认识理念的路径。康德曾对理性与理念的关系作过辨析,他指出:“理念也包含在理性的性质中”“理性在它本身里也含有理念的根据”“理性是理念的源泉”。但是,黑格尔却有着不同的认识,他认为:“理念本质上是一个过程。”尽管哲学家们对理念的看法并不一致,但他们的思想对我们却有着深刻启发。

中国最早使用“理念”一词的人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他在《史观》中讲道,“至于(历史进展)动因何在,则又言人人殊……或曰,在精神,如圣神、德化、理念是。”李大钊认为理念是一种精神力量。新中国成立后,散文家秦牧较早使用了“理念”一词。他在其《拓成功的新路开一代的诗风》中写道:“形象思维,就是说对于要描绘的事物,脑子里有一系列具体鲜明的形象,而不是模糊的概念,更不是抽象的理念。”所以秦牧认为的理念是与形象思维相对应的抽象思维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新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例如新发展理念、精准扶贫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为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指南。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针对理念这样阐述:“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上海大学陈新汉教授在《略谈理念是思维把握现实的最高形式》中这样说道:“理念作为‘概念和实在的统一,具有三个要素:(1)理念具有关于客观事物的最真实的内容;(2)理念具有理想形态;(3)理念体现了人的意志。”在阐述理念和实践的关系时,他认为:“实践活动必须以理念所具有的对于客观事物的最真实的内容作为基础,以理念所揭示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作指导,非如此则实践就不能获得成功。理念转化为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主体不断地认识和改造客体的过程,也就是自在之物不断地转化为为我之物的过程。”

概括而言,理念是通过理性而获得的关于事物本质的认识,同时它又是认识向实践转化过程的起点。理念是事物本身,因为它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但又不局限于本身,它还包括事物所不具备的理想形态,在实际变革中亦会产生事物本身所没有的东西。在發展过程中需要理念同实践结合,相互促进,不断发展。

新工科理念的含义有特指和泛指的区别。特指的新工科理念含义是就工科领域而谈,是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跨学科、综合全面、创新能力强、面向未来能够适应并引领产业不断发展的新人才为目标的培养观念。泛指的新工科理念是指新工科理念不仅仅局限于工科这一领域,它适用于全部学科,可以是新文科、新理科、新商科、新医科、新农科等等,它更是一种方法论、意识形态、精神,是对其他领域的学科发展具有指导作用的人才培养观念。由此可知。“新工科理念”一词有两种含义,目前围绕新工科建设而展开的研究讨论最广的是第一种含义,而第二种含义是对众学科发展方向的一种指导思路。笔者将新工科理念概括为:创新、全面、开放、引领。

新经济的发展带动的产业变革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将会改变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未来有无数可能。虽然我们不知道将来有什么专业产生,什么专业被淘汰,但方向明确的是,我们要培养交叉融合、综合全面、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把新工科理念贯彻到课程、学校、企业中去,提前布局教育,提前培养人才,当技术革新一触即发,我们就有人才供给,抓住机遇,促进产业的蓬勃发展。

以英语学科中的法律英语专业(Legal English)来谈专业交叉的重要性和前景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越来越多的外企来华与中国企业投资做生意,中国企业也走出国门开辟国外市场,在相互沟通中不免要出现与外企用外语交流、签订法律合同等情况。如果双方在过程中产生纠纷还需要走法律程序。期间涉及到的英语法律合同起草、法律术语解释、法律适用等都是法律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法律英语是法律科学与英语语言学交叉学科研究的结晶。学习此专业的学生一方面要学习中国法律、外国法律,培养法律思维和法律素养,另一方面还要学习英语基本知识,尤其是应用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研究法律科学和法律实践的英语语言特点。目前国内开设法律英语专业的有中国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山东政法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等十所高校。现在市场急需既懂法律又懂英语的复合型人才,这个专业的设立正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的理念,立足于使学生有较强的适应社会竞争环境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前景广阔,对其他专业的跨学科培养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三、新工科理念的特征

在工科领域,新工科理念体现出的特点是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学科走向交叉融合,面向未来,主动迎接挑战,培养出的学生需要适应时代需求、综合全面、创新能力突出。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产业需求为导向

在“天大行动”中达成的一点共识就是“问产业需求建专业”。过去我们还是“喂养式”,就是教育部建什么专业学校就建什么专业,但等学生毕业了发现学校教的这些知识企业不用了,过时了,学生到企业需要再培训,补上在学校就该完成的这一课,耽误很多时间。尤其现在技术更新速度加快,新机遇稍纵即逝。“问产业需求建专业”正是应对“人才培养周期跟不上技术进步和更替”这一现状提出来的。学校的“供”与企业的“需”要想达到相对适应,甚至学校的“供”要超前于企业的“需”,就需要学校与企业构建稳定长效的联系。学校与相关企业密切合作,聘请企业专家来学校讲课,将企业最新技术知识传授给学生,带学生到实习实训基地参与实践,让学生真正知道企业究竟在干什么、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是什么样的,让学生“真刀真枪”地参与到企业技术革新中去。学校教师一方面教授基本的学科知识,另一方面与企业专家定期沟通,相应调整教学内容,把最新的知识融汇于日常教学中,更具针对性。国内外知名企业专家、优秀学者还可以进行网络授课,让更多优质资源和教育成果共享在学校教学平台。除了和企业合作办学外,各高校应大力推广国际化办学、校校合作、校研合作,研发新的技术,由学科导向转向产业导向,面向新时代新产业要求,通过深化产学研用协同作用,与企业各自发挥优势,协同育人,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大军。

猜你喜欢
新工科内涵理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