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婷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开放性很强的课程,它重视体现个人、自然、社会的内在整合,重视考虑学生的差异、地区的差异、环境的差异。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对课程资源的依赖性更强,合适恰当的课程资源开发是综合实践活动成功深入开展的根本。然而在实际的课程资源开发中往往存在“教师立场化”“表面化”“局限性”等问题,如何改善并尝试解决这些问题,是需要不断探究的。文章通過对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寻找一系列改善或解决的方法,以期更好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让探究活动立足学生,走向深入。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开发;现状;抓手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4-10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2-0102-02
(一)问题一:课程资源开发的“教师立场化”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反复强调了学生探究的自主性,学生自主探究才能让综合实践活动走向深入,学生才能快乐地学习知识、锻炼能力。而学生如何自主探究?这一基本性的难题也是大家一直在努力解决的。从根源出发,课程资源若能让学生产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动力则事半功倍。而目前许多课程资源都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特点而开发的,这样的课程资源过于“教师立场化”,真是学生们乐于主动探究的吗?我想并不尽然。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经常不可避免地走入这样的误区,在开发课程资源时既要考虑其可探究性,又要思考学生是否会感兴趣,最终便会选择折中。然而这样久而久之势必会让学生逐步变成被动探究,因此如何将课程资源的开发变成“学生立场化”,才是学生主动探究的敲门石。
(二)问题二:课程资源开发的“表面化”
“深入研究”这句话似乎在各行各业都时常听到,在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也是时常挂在嘴边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对青菜的种植进行深入研究”“看来一张小小的纸还有许多知识等着我们深入研究”,这样的语句学生或许都已听出老茧了,但对他们来说这也就是一句话而已。如何深入研究?深入研究些什么?等等,他们或许心中并无思考。这样的现象归根结底便是我们课程资源开发的“表面化”。学生们的知识、能力有限,或许在有了一个“学生立场”的课程资源后他们有动力,但不知道如何去深入开发接下来的课程资源,因此如何让课程资源的开发变得“深入化”迫在眉睫。
(三)问题三:课程资源开发的“局限性”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在课程资源开发时作为指导教师的我们也必然希望学生能够在某些活动时,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但在学生安全、交通、场地联系等各种实际问题的存在下,大家始终难以理想化地进行课程实施。这样真实存在的问题也让我们的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若能解决这样的局限性,能更好地让活动走向深入,学生的自主探究性也会被进一步地激发。
(一)抓手1:聊天中发现“商机”
“聊天”是思维碰撞的重要载体,在聊天中学生们能天马行空地想到各种有意思的事情,能在别人的思维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因此在开发课程资源时我充分地利用各种形式的“聊天”,也尝试通过“聊天”让课程资源的开发立足学生兴趣爱好,让课程资源尽可能地变成“学生立场化”。
1.漫无目的地“聊天”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开发,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课题的选择,课题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着整个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否成功。课题的选择首先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还要考虑课题是否值得大家深入研究,等等,几种因素要兼顾才是一个好的选题。寒假过后的第一节综合实践课,我这名“大儿童”正和“小儿童”们漫无目的地聊着,想从中选出这个学期的课题。突然有位学生说:“我寒假里吃坏肚子输液一个星期,爸爸说饭店里的油可能是地沟油。”这位同学说完后大家都纷纷说了自己有过的地沟油经历。大家对身边的食用油都非常关心,于是“身边的食用油”这一主题便应运而生。这次漫无目的的聊天让我和学生们找到了思维的交集,开发出新的主题。这样的课程资源开发源自学生的真实需求。
2.有目的地“聊天”
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设计好活动研究计划,并按计划行事即可。这样的做法虽然能让学生非常有条理、有目标地开展活动,但随即也带来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活动无法“旁逸斜出”,无法走向深入,这张计划表让学生们懒于思考。面对这样的问题就又需要及时“聊天”了,而本次的聊天则是有目的的聊天。在每开展一条活动计划前学生们都会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这一条活动计划内容进行有目的的聊天,在聊天中学生们能找到更多可以衍生的话题,这些话题便是学生们自己发掘的课程资源。在实施这一条活动计划时学生们根据聊天时衍生出来的话题进行活动的深入研究,教师可以尝试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进行记录和呈现。这样有目的的“聊天”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的课程资源开发。
(二)抓手2:《困难记录册》的使用
活动开展中困惑是时刻存在的,困惑可以让活动课程不断延绵,可以让研究课程更深入,该如何正确恰当地对待这些困惑便也成了我的困惑。《困难记录册》这个方法的横空出世让所有问题迎刃而解,同时更是让课程资源的开发不再浮于表面。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开发着课程资源,并切实有效地主动将其做实、做深。
1.《困难记录册》意义所在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的,在活动过程中每位小组成员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惑,胆子大的学生就会将自己的疑惑跟老师说或者跟同学交流,他的疑惑便会引起大家的重视,我们会进一步研究。而对大多数胆小的同学来说,难道他们就没有困惑了吗?他们就只能去研究别人的困惑吗?当然不!《困难记录册》是每位学生发表自己观点和困惑的平台,它的存在让每位学生的困惑都得到了公平对待,它的存在让每位学生都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2.《困难记录册》操作“平民化”
《困难记录册》既然是为了让每位学生的困惑得到公平对待,那它的操作当然要简单、方便。在开学初每个小组都自己制作各有特色的记录册,接着每位学生只要一有困惑就直接记录在册即可,真正做到了随时随地、无拘无束的“平民化”记录,每位学生随时都可以开发出新的课程资源。
3.“困难”的处理
有了困惑就要及时进行解决,那是不是所有的困惑都要一一解决呢?每周的综合实践课堂上,每个小组都会交流自己小组这一周的困惑,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发现大家有很多困惑是一样的或是相类似的,并且对有些困惑的提出大家会有不同的声音,那就需要对“困难”进行筛选。学生们通过先小组筛选再全班筛选的方法将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提炼出来,这样一来就让“困难”变得更精致、更专业。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也变得更为精致有效。
“困难”筛选后,要一一解决精致化的“困难”,该如何解决呢?通过哪些活动方法解决呢?有了实际的问题再来想解决方法就简单许多。学生们会先上网搜索,在网上查找答案,而总有不少问题是网上查不到的,那就需要用到其他活动方法,如采访、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有了具体的困难再进行采访、实地调查等就简单方便得多。就拿设计采访计划表来说,以往是有了采访主题再去想采访内容,而这次我们只需要将我们的困难转化为采访问题,就会使采访活动变得更简单、更轻松、更主动,其他活动也是如此。在解决这些困难的过程中我们不自觉地将“困难”具体到一堂堂的课,而最值得一提的是课的内容都是学生自主开发的,教师只要成为学生们的帮助者,即可轻轻松松地让“困难”走上课程化的道路。
(三)抓手3:家長资源的运用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来自学生生活,而学生生活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如果只通过教师一个人的力量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就只能停留在学校生活,而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很难得到很好的开发,这就需要我们的家长也参与其中。家长的参与能让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进一步激发。
1.从职业出发
一个班的家长职业各不相同,这些各不相同的职业背后都有着各自专业的、值得学生们去了解探究的话题,这些话题学生们可能每天都会听家长提到,但具体的内容却不了解。学生是最好奇的动物,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各种有价值的话题。但家长对综合实践这门新型的课程并不了解,并且因为没有具体考试成绩的反馈还会忽视,因此我充分利用家长会进行了课程的介绍和发动。收获还是颇丰的,家长们现场就提出了不少值得研究的话题,如皮鞋的制作、钱币的发展等,这些都成为我们储备的课程资源。
2.从活动需求出发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会用到各种各样的活动方法,有些活动在课堂上就能完成,而有些活动则需要到校外进行有针对性的完成,如采访、实地调查等。那家长就成为我们最好的课程资源,我们会根据活动需求联系合适职业的家长,希望得到配合,而家长们都会非常热心地帮助学生们完成课程的实践活动。比如,在“有趣的食用油”主题中,学生们就联系了自己当医生的父母或父母认识的医生接受他们小组的采访。这种采访活动往往会利用课后时间,所以采访过程中的接送等都是由父母负责,在采访时父母就是临时的老师,会进行及时的指导。这样一来家长既成为课程资源,同时也开发了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开发”这几个字组合在一起听上去是如此专业,第一次看到这个词总会让人望而却步,然而其实每一位一线教师都在开发着各种课程资源。课外延伸是在开发,课堂上的小拓展同样也是开发,我们只要在教学中多“留个心眼”,课程资源就在我们身边!
参考文献:
[1]张学东.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J].甘肃高师学报,2009(1):118-120.
[2]李 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策略[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4):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