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今
摘 要:《焦氏易林》是反映汉代思想文化的重要文献,这部曾经形成普及性影响的论著,体现了经典文化与民俗文化相交接的特质。《焦氏易林》一书可以看作经学中最为精深的“易”学与广泛流行于民间的数术信仰的结合,适合其应用的文化空间,反映出社会大众日常普通的民俗生活。《焦氏易林》具有可以体现较广阔层面社会思想与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史料宝库的意义。其中透露的与盐史有关的文化信息,虽零散片断,也有值得我们珍重的价值。其中“骥疲盐车,困于衔箠”,“载土贩盐,难为功巧”,“贩盐不利,买牛折角”等文句,都是反映盐运与盐市,即盐的运输和流通的重要史料。
关键词:汉代;盐;《焦氏易林》;盐车;贩盐 中图分类号:K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864(2019)03—0021—06
《焦氏易林》作为汉代典籍,其作者及具体成书年代尚存在争议,但是并不妨碍我们强调这部书的内容所反映汉代时代精神的意义。《焦氏易林》更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其中体现在汉代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典文化与民俗文化相交接的特质。《焦氏易林》一书可以看作经学中最为精深的“易”学与广泛流行于民间的数术信仰的结合,适合其应用的文化空间,反映出日常普通的民俗生活。《焦氏易林》作为体现较广阔层面社会思想与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史料宝库的意义,也应当肯定。其中透露的与盐史有关的看起来片断零散的文化信息,有值得我们珍重的价值。
一、“骥疲盐车”“骥穷盐车”
上古文献常见“骥”与“盐车”的组合,形容其艰苦窘迫,多比喻士之不遇。《焦氏易林》之《夬·井》:
豦除善疑,難为攻医。骥疲盐车,困于衔箠。
丁晏《易林释文》写道:“骥服盐车而上太行,见《战国策》。”又如《焦氏易林》之《艮·夬》:
豦除善疑,难为攻医。骥穷盐车,困于衔箠。
这两则文字,一说“骥疲盐车”,一说“骥穷盐车”。据《易林汇校集注》,“【集注】夬之井、艮之夬同。《四部》注:骥,良马。服盐车而上太行之阪,遇伯乐辄长鸣。出《战国策》。”①
除了“骥服盐车而上太行,见《战国策》”,即“骥”和“服盐车而上太行之阪,……出《战国策》”之外,贾谊《吊屈原赋》也写道:“骥垂两耳兮服盐车。”①《盐铁论·讼贤》:“骐骥之輓盐车,垂头于太行之坂”,《盐铁论·利议》:“扼骥盐车而责之使疾”②,都反映的是同样情形。《盐铁论·讼贤》随后有:“大夫曰:‘今之学者,无太公之能,骐骥之才,有以蜂虿介毒而自害也。”也借用“骐骥”之喻。王利器注意到这一比喻方式的历史影响:“唐储光羲诗:‘峻阪悲骐骥。李白诗:‘盐车上峻阪。并用此语。”③ 又《韩诗外传》卷七“骥罢盐车”④,《说苑·杂言》:“夫骥厄罢盐车……”⑤,其实就是“骥疲盐车”。《孔子集语》卷下作“骥阸盐车”⑥。《论衡·状留》写道:“骥曾以引盐车矣,垂头落汗,行不能进。”⑦ 所谓“垂头落汗,行不能进”,正是“骥疲盐车”“骥穷盐车”的具体情状。对于两汉文化有所分析和批评的《抱朴子外篇》卷四“崇教”称,此情形为“所谓千里之足,困于盐车之下”⑧。
《焦氏易林》所见“骥疲盐车”“骥穷盐车”的“骥”,即《燕丹子》卷下所说的“骐骥之在盐车,驽之下也”⑨。而《太平御览》卷六百三十二引荀爽《与郭叔都书》则直接称之为“盐车之骥”⑩。
二、“载土贩盐,难为功巧”
《焦氏易林》中,还有其他涉及“盐”的文句。如《无妄·解》有关于“贩盐”的内容:
鹤鸣九皋,处子失时,载土贩盐,难为功巧。
这是明确说到“贩盐”的文字。据《易林汇校集注》,“【异文】子,为‘土之讹。巧,《道藏》本、汲古本、《学津》本、《子书》本作‘力。今按:‘子为土之讹乃尚秉和注语,未详其意。” ○11 说“载土贩盐,难为功巧”或“难为功力”,语意有别。
“功巧”之文,《焦氏易林》不见他例。《荆楚岁时记》关于“立春”礼俗说到“功巧”:“立春之日,悉剪彩为燕以戴之。亲朋会宴,啗春饼、生菜,帖‘宜春二字。或错辑为幡胜,谓之春幡。按:‘宜春二字,傅咸《燕赋》有其言矣。赋曰:‘四时代至,敬逆其始。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翬轻翼之歧歧,若将飞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御青书以赞时,著宜春之嘉祉。” ○12 此“功巧”说“剪彩”工艺的精致,“式仪形之有似”,与“载土贩盐”不易产生关联。《南史》载:“但顷小大士庶,每以小利奉公,不顾所损者大。擿籍检功巧,督恤简小塘,藏丁匿口,凡诸条制,实长怨府。”①《新唐书》载:“始骈自乾符以来,贡献不入天子,赀货山积,私置郊祀、元会供帐什器,殚极功巧,至是为乱兵所剽略尽。”② 也用“功巧”之说,但是叙说主题也与“载土贩盐”存在距离。与《焦氏易林》年代临近的相关文例,有《汉书》亦载:“大奴置工巧奴与从事,为作田器。”③《齐民要术》卷一《种谷》引此文,校释者指出:“金抄作‘工,同《汉书》,他本作‘功。”④《孔子家语》卷二《三恕》:“孔子曰:‘太庙之堂,官致良工之匠,匠致良材,尽其功巧,盖贵文矣,尚有说也。”⑤ 还有《水经注》卷二十九《比水》所记述东汉初年权贵樊重家族庄园景象:“司马彪曰:仲山甫封于樊,因氏国焉。爰自宅阳徙居湖阳,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赀至百万。其兴工造作,为无穷之功,巧不可言,富拟封君。”⑥ 其中所谓“其兴工造作,为无穷之功,巧不可言”,语义颇近“功巧”。又《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传·曹世叔妻》引录班昭《女诫》七篇,第四篇为《妇行》:“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什么是“妇功”呢?班昭说:“专心纺绩,不好戏笑,絜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又说:“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⑦ 此“工巧过人”,或作“功巧过人”⑧。以上数例言“功巧”者,或言作器,或言营造,或言家政,均与“载土贩盐”不同。
我们推想,《焦氏易林》中《无妄·解》“载土贩盐,难为功巧”正字为“难为功力”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因为《焦氏易林》数见“功力”字样,如《贲·观》:“顺风吹火,牵骑骥尾,易为功力,因惧受福。”《解·大有》:“覆手举牍,易为功力,正月元日,平饮致福。”⑨《井·临》:“顺风吹火,牵骑骥尾,易为功力,因权受福。”其中两例出现“骥”。《井·临》“牵骑骥尾”之“牵骑”,据《易林汇校集注》:“【异文】……翟校本作‘牵骐。”⑩
正史中关于“贩盐”的记载,最早见于《旧唐书》:“既宣诏,军士按兵默然,浚并召将佐集于鞠场面谕之曰:‘人生效忠仗义,所冀粗分顺逆,悬知利害。黄巢前日贩盐虏耳,公等舍累叶天子而臣贩盐白丁,何利害之可论耶?”○11 又,“黄巢,曹州冤句人,本以贩盐为事。”○12 所谓“载土”,则见于汉代史籍。《后汉书》记载如下:
三年春,遣使者即拜异为征西大将军。会邓禹率车骑将军邓弘等引归,与异相遇,禹﹑弘要异共攻赤眉。异曰:“异与贼相拒且数十日,虽屡获雄将,余众尚多,可稍以恩信倾诱,难卒用兵破也。上今使诸将屯黾池要其东,而异击其西,一举取之,此万成计也。”禹﹑弘不从。弘遂大战移日,赤眉阳败,弃辎重走。车皆载土,以豆覆其上,兵士饥,争取之。赤眉引还击弘,弘军溃乱。异与禹合兵救之,赤眉小却。①
此“车皆载土”是使用特殊策略,以伪造类似辎重车队的假象。而一般情况下的“载土”情形,见于《九章算术·商功》的算题:
今有冥谷上广二丈,袤七丈,下广八尺,袤四丈,深六丈五尺。问积几何?
荅曰:五万二千尺.
载土往来二百步,载输之间一里,程行五十八里,六人共车,车载三十四尺七寸。问人到积尺及用徒各几何?
荅曰:人到二百一尺、五十分尺之十三。用徒二百五十八人、一万六十三分人之三千七百四十六。
术曰:以一车积尺乘程行步數为实。置今往来步数,加载输之间一里,以车六人乘之,为法。除之,所得即一人所到尺。以所到约积尺,即用徒人数。②
“载土往来”,是常见的土木工程中的运输作业方式。《焦氏易林》之《无妄·解》“载土贩盐”连说,似体现“贩盐”劳作的艰苦,与“载土”竟然大致相当。
三、“贩盐不利,买牛折角”
“贩盐”是经济生活中常见的行为。体现汉代“贩盐”经营的史料却比较少见。《焦氏易林》之《咸·蛊》可见另一例有关“贩盐”的内容:
登高伤轴,上阪弃粟,贩盐不利,买牛折角。
据《易林汇校集注》,“【异文】买牛折角,《道藏》本、汲古本、《子书》本作‘市贾折阅。《汉魏》本作‘市贾折角。”“【集注】翟云:《荀子·修身》‘良贾不为折阅不市注:‘折损也。阅,卖也,谓损所阅卖之物价也。”③
“登高伤轴”,是反映车辆山地运行容易导致车轴毁伤的情形。汉代车辆,“轴”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居延汉简中又多见关于车辆“折伤”的记载,如:“轮一具□□视□,杙轴完”(72.53),“其六十五两折伤,卅二两完”(582.16),“掖甲渠正月尽三月四时出折伤牛车二两吏失亡以□□□”(甲附30),“其七两折伤□□可缮,六两完”(E.P.T56:135),“一两其一轮载之空偏尽一轮一折,一两贝丘第五车一,一两贝丘第九车三,一两贝丘第十一车,一两宅庿第廿车卩”(24.6)。从简582.16的内容看,“其六十五两折伤,卅二两完,”“折伤”率超过67%。简文往往注明“折伤”部件的名称。通过许多迹象可以推知,当地应该有修复破损车辆的专门机构。居延汉简有“甘露元年十一月所假都尉库折伤承车轴刺”(E.P.T65:459),“户关破坏治车辐”(E.P.F25:34)等,可知车具“折伤”最多的是轴和轮。也可以看到明确说明“折轴”的简例。如:“□□贾不四百车辆折轴一”(136.26),“闰月余□轴十一折”(52.30)等。居延出土“建武三年候粟君所责寇恩事”简册中,寇恩被迫“以大车半?轴一直万钱”(E.P.F22:24)交粟君抵押,用至“币(敝)败今欲归恩不肯受”(E.P.F22:32),可知当时如大车轴这样的车辆部件可以通用①。所谓“登高伤轴,上阪弃粟”,可能体现了运输过程中车辆已经损坏,不得不抛弃车载物资的情形。
所謂“贩盐不利,买牛折角”,或者“市贾折阅”“市贾折角”,似乎都说“贩盐”因市场形势或者经营手段方面的问题导致亏损。不过,也有可能“买牛折角”另有其他涵义。《南史》写道:“齐明性猜忌,帝避时嫌,解遣部曲,常乘折角小牛车。”②
所谓“折角小牛车”,应当是显示低调表现的下层等级的乘车。“折角小牛车”和《焦氏易林》所谓“买牛折角”“市贾折角”有没有什么关系,在资料不多的情况下,不能妄自猜测。另有汉代“折角”故事,或许可以参考。《汉书》记载,汉元帝时,少府五鹿充宗以治梁丘《易》且贵幸善辩闻名一时,诸儒莫敢与抗论。而朱云昂首论难,五鹿充宗无言以对。“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③ 而《焦氏易林》所谓“折角”,或比喻自身受挫。
关于汉代“贩盐”的具体情形少有资料反映。《太平广记》引《玉堂闲话》载录“王行言”故事虽年代偏晚,在反映“贩盐”行途之艰险方面,或许也可以提供参考:“秦民有王行言以商贾为业,常贩盐鬻于巴渠之境。路由兴元之南,曰大巴路,曰小巴路。危峰峻壑,猿径鸟道。路眠野宿,杜绝人烟。鸷兽成群,食啖行旅。行言结十余辈少壮同行,人持一拄杖长丈余,铦钢铁以刃之,即其短鎗也。才登细径,为猛虎逐之。及露宿于道左,虎忽自人众中攫行言而去。同行持刃杖,逐而救之。呼喊连山,于数十步外夺下。身上拏攫之踪已有伤损。平旦前行,虎又逐至。其野宿,众持枪围,使行言处于当心。至深夜,虎又跃入众中,攫行言而去。众人又逐而夺下,则伤愈多。行旅复卫而前进,白昼逐人,略不暂舍,或跳于前,或跃于后。时自于道左而出,于稠人丛中捉行言而去,竟救不获。终不伤其同侣,须得此人充其腹。不知是何冤报,逃之不获。”④ 对于“贩盐鬻于巴渠之境”,所谓“路由兴元之南”,翻越巴山险阻的“大巴路”“小巴路”,我们曾经对其进行过考察,可知在汉代这条古道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⑤。关注其生态条件,可以明确看到宋明直至民国时期这条古道上虎患的严重⑥。
汉代虎患影响交通的史例颇多⑦。当时“大巴路”“小巴路”通道,也很有可能发生王行言“贩盐鬻于巴渠之境”险恶遭遇的情形。而《焦氏易林》有关商旅遭逢虎患的文字,如《比·困》:“虎狼结谋,相聚为保,伺啮牛羊,道绝不通,伤我商人。”①《大畜·复》:“虎狼结集,相聚为保,伺啮牛羊,道绝不通,病我商人。”②《既济·艮》:“虎狼结集,相聚为保,伺候牛羊,病我商人。”③《节·坎》:“群队虎狼,啮彼牛羊,道路不通,妨农害商。”④ 这都体现了“虎狼”阻断商路的情形。此外,如《小畜·乾》“东遇虎蛇,牛马惊奔,道绝不通,商困无功”⑤,也有助于说明汉代“贩盐”商运的艰险。而所谓“商困无功”,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前说“难为功力”的语义。又,《涣·剥》:“为虎所啮,太山之阳,众所从者,莫敢救藏。”⑥ 又,《需·中孚》:“龙化为虎,泰山之阳,众多从者,莫敢敉藏。”“【异文】龙化为虎,翟校本作‘为虎所齧。敉,依《四部》本,他皆作‘救。”⑦ 其文字内容与后世王行言故事情节之相近,是显而易见的。
(责任编辑:周 聪)
The Information of Salt History in Jiao Shi Yi Lin
WANG Zijin
Abstract: Jiao Shi Yi Lin is an important document reflecting the ideology and culture of the Han Dynasty. This book, which once formed a universal influence, embo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section of classic culture and folk culture. The book can be regarded a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most profound “Yi” of Confucian study and the popular belief in mathematics. The book is about the ordinary folk life of the public, which is suitable for its application in cultural space. Jiao Shi Yi Lin has the meaning of a historical treasure that can reflect the broader social thoughts, social production and social life. The cultural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salt history in the book, although fragmented, also has value worthy of our treasure. Among them, “the horse is tired of the salt truck, trapped in the whip”and other sentences, all reflect the salt transportation and salt marketing, that is, the important historical materials of the transportation of salt and circulation.
Key words: Han Dynasty; salt; Jiao Shi Yi Lin; salt car; salt sel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