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密市中医院(452370)魏燕飞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artery insufficiency,VBI)是各种原因(包括动脉硬化、颈椎病等)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出现临床上间歇性、反复发作性的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临床常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2]。该病老年人多发,但近年有年轻化趋势,且发病率逐年升高。VBI若不及时治疗,其预后不佳,致残率、死亡率较高,中风是其较为常见的后遗症,对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有效防治该病是目前的主要任务。在目前的治疗方案中,在治疗基础病的基础上,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是较为常用的药物,中医药治疗VBI引起的眩晕具有明显优势,补血养血、活血散瘀为其主要治疗原则。我科采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西比灵治疗VBI引起眩晕以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4月在新密市中医药脑病科门诊就诊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4例。对照组年男15例,女19例,年龄34~71(59.5±7.9)岁,病程(4.78±3.56)年;治疗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36~67(58.6±8.2)岁,病程(4.65±3.20)年。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新密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伴随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患者均给予常规降压、降糖、降脂治疗,同时对照组患者服用西比灵(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批号050219203),每晚10mg,每天1次;治疗组在西比灵治疗基础上服用养血清脑颗粒(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产品,批号Z10960082),每次4g,每日3次。均服用4周,即一疗程。
1.3 疗效评价标准 本研究结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自拟疗效评价标准:痊愈:眩晕及伴随症状消失,TCD显示椎基底动脉血流基本正常,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显效:眩晕症状明显减轻,发作频率明显降低或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眩晕轻微且伴随症状基本消失,TCD检查示椎基底动脉供血较前明显改善,可进行一般生活和工作。有效:眩晕症状一定程度减轻,发作频率有所降低,伴轻微的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晃动感,TCD检查示椎基底动脉供血有改善,但仍无法进行正常生活和工作。无效:眩晕症状无改善或加重,TCD检查无改善。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显效)/总例数×100%。
1.4 血液流变学指标 采用血流变检查检测治疗前后血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等指标变化。
1.5 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 采用TCD测定患者的左右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和基底动脉(Basal artery,BA)的收缩期流速峰值(Systolic velocity,VS)、舒张末期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VD)及血管搏动指数(Pulsing index,PI),其中VA测量参数求得两侧的平均值为最终数据。
附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s)
附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组 别 n 时间 血细胞压积/% 血浆黏度/(mPa·s) 全血还原黏度/(mPa·s) 纤维蛋白原(g/L)治疗组 34 治疗前 43.15±3.12 2.32±0.19 9.59±0.88 4.52±0.57治疗后 36.75±2.02ab 1.42±0.22ab 7.69±0.64ab 3.02±0.48ab对照组 34 治疗前 43.66±2.81 2.29±0.24 9.92±0.86 4.59±0.63治疗后 40.92±2.53 1.89±0.26a 8.92±0.74 3.74±0.52a
附表2 两组血流动力学检测(±s)
附表2 两组血流动力学检测(±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基底动脉(BA)VS(cm/s) VD(cm/s) PI VS(cm/s) VD(cm/s) PI治疗组 治疗前 34 39.45±4.15 15.25±2.18 1.62±0.56 38.14±2.24 15.52±1.19 1.72±0.47治疗后 47.79±3.09ab 26.44±2.29ab 0.82±0.24a 46.25±2.19ab 25.41±2.22ab 0.98±0.12a对照组 治疗前 34 37.88±4.32 16.16±3.05 1.69±0.46 39.05±3.48 16.15±1.24 1.70±0.39治疗后 43.25±3.59a 21.65±2.26a 1.11±0.24 44.12±2.94a 20.59±1.26a 1.13±0.29a组 别 n 椎动脉(VA)
1.6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愈率35.2%,对照组治愈率23.5%,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1%,对照组总有效率76.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对照组仅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流变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1。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椎动脉: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VS、VD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P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VS、VD较对照组治疗后升高(P<0.05)。基底动脉: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VS、VD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PI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VS、VD较对照组治疗后升高(P<0.05)。见附表2。
VBI好发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颈椎病患者,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动脉硬化、颈椎病所致所致椎基底动脉受机械性压迫或颈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造成椎基底动脉狭窄、血流缓慢,同时血液黏稠度高而循环血量减低,血细胞流速缓慢、动脉血管痉挛而致缺血血流缓慢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脑组织血液灌注减少,患者出现以眩晕为主症,伴头痛、恶心、呕吐等一系列脑供血不足症状[3][4]。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液循环为治疗该病的主要环节。笔者经多年临床经验,发现VBI引起的眩晕中医多为血虚肝亢,患者脑供血不足而致血虚,不能滋养脑窍,血虚生风而致肝风内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风内动,而出现眩晕,伴有恶心、呕吐,甚至震颤等症状,治以养血平肝,活血通络。养血清脑颗粒是在补血活血的四物汤基础上加减而来,方中珍珠母、决明子及夏枯草明目定眩、清肝平肝;细辛通窍止痛、祛风散寒;延胡索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熟地黄养血滋阴补肾;白芍既能凉血清瘀热,又能活血散瘀;当归补血活血,佐以鸡血藤养血安神。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养血清脑颗粒具有抗氧化等功效,能够清除氧自由基,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轻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元再生,发挥脑保护作用[5]。
西比灵为选择性钙离子拮抗剂,可阻滞过量的钙离子跨膜进入细胞内,防止细胞内钙负荷过量,也可防止缺血缺氧时大量钙进入神经元,改善脑微循环及神经元代谢,抑制脑血管痉挛、血小板凝聚及血液粘滞度增高,该药还可抗缺氧,提高脑组织对血氧的利用率,改善椎动脉供血及恶心、眩晕等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采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西比灵治疗后,其眩晕及伴随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单用西比灵的对照组,两组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量均降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升高,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综上,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能够改善临床症状、血液黏度和脑血流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