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婷玉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中微课的应用正好符合这一要求。在数学教学当中充分运用微课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能够充分的发挥教师与学生在实际学习当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翻转课堂”;微课;应用策略
前言:微课的应用能够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时间和机会,将重要的知识在课下获得有效的涉及和补充,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并没有获得解答的问题,在课下有了进行精准学习的机会和时间。翻转课堂教学的开展与微课离不开,如何能够在翻转课堂中更加高效、充分地使用微课,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际的学习当中,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这些都是初中数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优选微课,深度自学
学生的课前自学是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学生对微课的观看开展自主学习,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够掌握和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并且能够从中发现一些疑难点,进而能够为课堂教学做好相应的准备。因此,教师应该依照实际的教学要求,为学生选择适合的微课内容,进而能够达到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预热课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关知识的过程当中,为了能够促使学生更加理解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且能够使用其定理针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相应的任务导学单,为学生选择适合的微课内容,促使学生能够在课前使用平板电脑、手机等终端观看微课,深刻了解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相关内容。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完成导学单当中的内容,发现疑问,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标记,并且当成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针对这些对教学方法和策略加以相应的调整,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解疑破难,互助交流
在课前学生已经充分利用微课将问题进行解决,因此,在课中只需要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突破就可以了。但是当学生对于微课内容一知半解的时候,在课中就可以进行翻转课堂,对微课内容进行回放,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进而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相关知识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依照课前学生所反馈的情况为学生解答疑惑,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内容。一般情况下,学生都能够通过观看微课去理解和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但是对于探索对称轴的性质方面还是模糊不清。因此,教师可以回放微课内容,并且要求学生依照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重新操作一边,促使学生能够融入到探索对称轴的特点当中,并且针对对称轴的性质进行总结。最后,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习题检测,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的不足,并且能够在之后的教学当中加以调整和改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促使学生解决学习疑难点,不仅能够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还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三、复习巩固,内化新知
在课后,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平台,为学生设置难度相当中的作业,并且让学生进行自主完成。平台本身自带难点解析、批改以及提交功能,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分析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方便指导学生,进而能够通过微课形式进行补充,达到内化新知、巩固课堂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促使学生更加充分地掌握使用勾股定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教师发放的试卷作业之外,還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具有较强综合性的作业:
(1)请说明勾股定理证明方法;
(2)运用错题本积累5道经典错题,要求写出错误的原因、解题的方法以及相关的知识点内容。
通过试卷的自动提交功能,教师能够通过学生作业的质量加以分析,判断学生存在的不足,然后针对这些指导学生对微课进行观看,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进而能够促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通过课后在线平台的检测,能够发现学生课堂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将其当成是教学的导向,正确地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微课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提升学习效果。
结语:综上所述,充分的应用微课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对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和发展的重要需求,还是对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化和创新,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紧紧抓住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优势和特点,提升对于微课教学的应用水平以及理解层次,针对课堂教学的方案加以精心的优化和设计,促使翻转课堂与微课能够进行有效的融合,相互之间互为补充,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曾凡样,梁斌.教育APP支持下的翻转式微学习模式的研究——以初中数学概念课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9(Z1):80-84.
[2]于振海,崔君玉.初中数学翻转课堂微课设计思路——以等腰三角形性质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09):104-106.
[3]向兴媛,燕宜生.以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为例,浅析翻转课堂的本土化运用[J].数学教学通讯,2017(35):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