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和大学英语教学实践

2019-10-15 09:55张慧杰
文教资料 2019年22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张慧杰

摘    要: 如何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成为新时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思政工作的新要求。作者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阐述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分析“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实践背景,挖掘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元素和德育元素,探究在“课程思政”视阈下大学英语课堂如何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    思政教育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論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2]新时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提出了新要求,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对高校思政课之外的其他课程如大学英语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课程思政”的概念

所谓“课程思政”,指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实现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它的基本含义是:“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3]从概念上看,“课程思政”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思维,并非一个新专业或者一门新课程。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中国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思想政治辅导员及五门传统的思政课(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和“形式与政策”),但仅仅依靠这二者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远远不够。“课程思政”这一理念的提出,意味着思政教育可以走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走进通识教育课堂和专业课程的课堂,以此拓宽高校思政工作的空间,潜移默化地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念传达给学生。

二、大学英语实行“课程思政”理念的意义和可行性

1.助力学生个人发展。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在信息网络发达的今天,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认知带来冲击,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青年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推行“课程思政”理念实践,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增强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可以助力学生个人发展,帮助学生成长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追梦人。

2.拓宽高校英语教学渠道。

长久以来,大学英语课程在选取西方文学作品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引入西方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大学英语课程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大于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引领;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多以通过考试为主,对由语言带来的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思考较少。基于以上,在以往的教学理念下,英语教师很少甚至不对这些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进行评价。“课程思政”理念的引入,可以打破以往的教学局限,拓宽教学渠道,在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西方文化和价值观。

3.教学实践可行性高。

英语课程在大学里持续时间长、所占课时比例大,非英语专业学生通常每周要上两次英语课,大三之前修满256个学时,这就使英语课在上课时间上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笔者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这一教材为例,以近年教学实践为基础,阐明大学英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素材和德育资源,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自然地进行思政教育。另外,“猎奇”心理使学生对外面的世界和新奇的文化感兴趣,在欧美风土人情和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碰撞中,只需稍加引导便能使学生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中西文化与价值观。如此,大学英语课堂顺应时代的要求,提炼英语课堂里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很容易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其中,在“润物细无声”的语言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三、大学英语课堂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的途径

笔者从2018年3月开始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发现,通过大学英语教学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利用现有教材,还可以从节日节点和时政热点、语言翻译和教师入手,将“课程思政”理念全面贯通大学英语课程中。

1.利用教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以宁夏大学中卫校区为例,学生使用的教材是《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其中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思政元素和德育元素。比如:第一册第二单元“All the Cabbie Had Was a Letter”,课后指导学生搜集资料,用英文做小组展示,用英语讲述中国耳熟能详的伟大的友谊故事,有的小组讲了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有的小组讲了《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有的小组讲的是周恩来和邓小平深厚的革命友谊……不仅使大家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还结合当下国家对青年的寄语,团结友善,珍惜难得的友情。第四单元“Tony Trivisonnos American Dream”一课中,在给学生介绍完“美国梦”的内涵之后,结合当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精神,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中国梦”“青春梦”“大学梦”,学生从“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的钱学森身上感受到伟大的家国情怀;从草根明星王宝强身上看到质朴与坚持;从跳水皇后郭晶晶身上看到勤奋与拼搏……大家从这些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的普通人身上备受鼓舞,立志要做新时代的追梦人。第二册第一单元“Ways of Learning, Chinese-Style”一文中,由一个小故事引出了中美家庭教育理念的不同,美国更倾向于“自由发展”,中国更倾向于“把着手教”,这时,教师适当地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正确认识和看待中美不同的教育理念,避免盲目跟风。第二单元“A Life Full of Riches”讲述了一个自己生活艰苦朴素却帮助慈善机构募捐的故事,这种故事在中国数不胜数:从武汉的退休老人马旭到新疆的“羊肉串大叔”阿里木,从将自己的生命留在雪域高原的植物学家钟扬,到在排雷场上失去双目的杜富国……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奉献自己。

在英语教学中,首先要利用好教材,在学好语言的基础上,融入“隐性思政”内容,在英语课上引导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2.抓住节日节点和时政热点进行传统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教育。

在利用好教材之余,大学英语教师可以以重大节日节点为切入口,对大学生进行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教育。比如:春季学期伊始,热衷于追逐潮流的大学生热烈地讨论3月14日的白色情人节,这个时候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入The Valentines Day,了解外国“圣瓦伦丁节”的由来和习俗。同时学生准备中国广为人知的动情爱情故事,并在课堂上用英文讲述。有的同学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的爱情故事,有的同学讲述了勇敢追求爱情的杜十娘的故事,还有的同学讲述了周恩来和邓颖超的革命爱情故事……在这些动人的愛情故事中,老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之际,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感恩父母,家庭团圆”的意识;与此同时,鼓励同学们搜集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关中秋节的诗句,品古典文化之美。时政热点方面,从“中国天眼”到“蓝鲸一号”,再到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飞,中国科技发展迅猛,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引入此类热点话题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人文素养教育就像一个人的灵魂和筋骨,没有灵魂和筋骨,则难以立足。大学里,利用英语课堂,抓住重大节日节点和时政热点,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教育,亦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3.通过中英语言翻译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大学英语课程在进行语言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中英语言翻译让学生挖掘中华文化之精髓,品味汉语之美。在《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的第二单元“All the Cabbie Had Was a Letter”中,原文中有一句话“Letters from home always means a lot.”.如果简单地进行字面上的翻译:“家人的来信总是意味着很多。”显得干涩又生硬。如果借用杜甫在《春望》中的那句“家书抵万金”,不仅语言简洁明了,更能体现出个人窘迫状态下家信的珍贵。除了充分利用教材进行中英翻译对比外,教学之余节选短小的英文诗歌引导学生进行翻译。比如,网上那首流行的短诗“You say that you love rain, but you open your umbrella when it rains...You say that you love me too...”。仅仅这一首小诗,网上就有普通版、文艺版、诗经版、离骚版、五言绝句版等多种版本的翻译。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历久弥新、熠熠生辉。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中英两种语言的积极互动中,不断增强对中华文明和语言的认同与自信。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源远流长的汉语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缩影。大学英语课堂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的同时,不断通过中英语言切换和翻译练习,让学生品味汉语之美,感悟中华文化之深,进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4.强化教师“课程思政”意识,让教师成为关键。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4]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若想将思政教育贯穿其中,都必须充分强化教师的思政意识,提高政治素养,英语教师更是如此。一方面,高校英语教师平时与学生接触较多,大多有海外学习和进修的经历,在课堂上适度地讲述自己在国外的所见所闻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大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容易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英语教师由于专业学习和研究的需要,接触到的国外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较其他学科教师更多,更要用“课程思政”的理念和政治素养武装他们,让他们意识到英语课堂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更要在英语课堂上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实现价值引领。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为人师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爱岗敬业,热爱教学事业和学生,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用个人魅力感染学生。

关注和培养英语教师的思政意识和政治素养,让坚定的政治立场成为英语课堂育人的有力保障,让英语教师成为英语课堂思政教育的领跑者,真正实现大学英语课堂“中外相通、古今相通”。

新的时代催生新的要求,新的要求孕育新的方法。大学英语课程要响应时代的号召,融入思政教育,上出“思政味道”,做到课程育人。通过在英语课堂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注释:

①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 htm.

②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8-09/10/c_1123406247.htm.

③安秀梅.《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9):84-85.

④新华社论习近平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nzzt/21/index.htm.

参考文献:

[1]安秀梅.《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84-85.

[2]虞丽娟.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N].光明日报,2017-7-20(14).

[3]刘新跃.协同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N].安徽日报,2017-4-27(6).

[4]人民网.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引发热烈反响[EB/OL].http://edu.people.com.cn/n1/2016/1210/c1053-28939303.html,2016-12-10/2019-3-20.

[5]新华网.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 //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9/10/c_11

23406247.htm,2018-09-10/2019-3-20.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