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新,李 佩
(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设计与创意学院,广西北海536000;2.北海艺术设计学院设计学院,广西北海536000)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大众对生活物质的要求已由满足生活必需发展至全面提升品位及档次层面。在此期间,衣食住行等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元素相较于过去,均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尤以服装的转变最显著,这是因为各式各样的服装或织物组合可传递出的视觉效果是其他生活元素不可比拟的。在服装设计上,视觉传达途径以色彩、造型为主。印染艺术历经长期发展,除去强调色彩之外,还融合了丰富的人文信息,由印染艺术建立起来的视觉传达效果可充分推进设计理念与服装艺术造型特点的有机融合,以此收获可观的艺术美感及表现出一定的实用价值。由鲍小龙、刘月蕊编著,东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手工印染艺术设计与工艺》一书,依据印染历史发展及工艺变化与改进的大体脉络,从传统的手工印染分类谈起,通过对扎染、蜡染、型版印花等的详尽讲解及图片说明,使本书更加易懂、易学。
《手工印染艺术设计与工艺》一书强调手工印染的“艺术与设计”,而非单一地介绍传统“工艺与技法”,全书总共包括6 大章节:第一章是手工印染概论,主要介绍了中国历代手工印染的代表种类、历代国外手工印染概况等内容;第二章是面料与染料,主要介绍了手工印染的面料、染色方法等内容;第三章是扎染、夹染与卷压染,主要介绍了扎染的工具与材料、基本针法等内容;第四章是蜡染与手绘,主要介绍了蜡染的工具与材料、基本技法,棉布的蜡染制作工艺等内容;第五章是型版印与手工丝网印,主要介绍了凸版印与拓版印工艺、镂空型版印花工艺等内容;第六章是作品赏析,列入了作者在多年教学中积累的大量实践作品。《手工印染艺术设计与工艺》一书是作者在多年手工印染教学工作中的心得、积累的经验,也是作者多次下工厂、去云贵收集采风,与研究前沿专家、学者进行学习交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创新表现技法的小结,因此,本书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
《手工印染艺术设计与工艺》一书指出,印染技艺历经千百年的历史发展,在制作工艺上不断实现了各种突破;在众多地区,彩色印染不管是在图案造型方面,还是在工艺特点方面均较为成熟。然而,印染艺术长期面临染剂与织物相互间融合度调节的问题,加之彩色染剂制作成本要大大超过一般的蓝色染剂,所以,印染织物依旧广泛采用蓝、白的颜色组合。该种组合方式从表面上看似并不会对印染工艺造成多大影响,并且在一些地区还被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内涵,然而该种趋于单一的色彩组合,会左右织物的视觉传达效果。对于服装设计人员而言,绚丽的色彩是传达服装艺术的一大前提,单一的色彩组合由于无法对外部形成鲜明的视觉冲击,会不利于其艺术性的扩散、延伸。另外,在众多地区,采用印染方式所完成的织物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例如,鲁东南地区将其应用于墙围布、门帘上,云贵地区将其应用于服装上。各种应用方式表现出各不相同的造型特色,进而形成了一定的区域性及艺术使用价值。然而,也正是因为不同区域的造型方式使人们在对印染艺术的视觉传达反馈中形成了相对僵化的思维盲区,束缚了印染艺术的表现形式。
针对以上印染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表现的现状,为了强化印染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笔者结合《手工印染艺术设计与工艺》一书,提出一些看法与建议。首先,依托数码印染表现立体效果。数码印染方式可充分转变印染艺术的视觉传达设计方式,色彩、图形等元素在计算机编程相关图形分析软件、程序的支持下可呈现最终的模拟效果,以此弥补印染艺术对图形结构设计的不足。同时,凭借数码印染多样的色彩印染程序可弥补印染艺术对色彩效果运用的不足,从而充分挖掘提炼印染艺术中的生活化元素,进而建立起设计人员与社会大众间思想意识形态层面的共鸣。其次,依托3D 印染表现动态环境效果。3D 印染作为印染工艺的一项新型技艺,可实现对各种信息元素的平面效果展现,并传达出动感效应。这与传统印染艺术想要表达的初衷完全一致。印染艺术的基本元素普遍是从人们日常生活的信息及碎片化元素中提炼出来的,依托一种动态效应表现其蕴含的内涵,必然可实现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传达设计效果。再次,依托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表现生活艺术元素。《手工印染艺术设计与工艺》一书提到,印染艺术得以历经千百年的传承发展还被人们广泛关注,很大原因在于其不仅具备可靠的实用性,还拥有着为人们所认同的艺术价值。因此,印染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表现,应当推进传统印染艺术与现代纺织物印染的有机融合,促使纺织物印染实现对印染艺术无形艺术价值的有效提炼,以此促进设计人员品位的有效提升,并推动、引领终端消费市场中“时尚元素”的兴起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