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载春
气胸是指气体进入胸腔之后形成积气状态的一种临床病症,导致此种疾病的诱发因素包括剧烈运动、咳嗽、提重物或上臂高举、举重运动、用力解大便和钝器伤等[1]。此种疾病具有反复性及复杂性等特点,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病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针对本院实施电视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复发性自发性气胸的疗效进行探讨,以70例复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进行讨论,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70例复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最小35.1岁,最大79.2岁,平均年龄(47.6±11.32)岁。观察组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最小36.2岁,最大80.1岁,平均年龄(49.2±10.3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开胸手术进行治疗,患者手术之前采用CT及X线片检查之后确定气胸位置,麻醉师对患者实行全身麻醉,然后插入双腔气管,在患者腋下取10 cm左右切口,医护人员使用相关仪器将气泡清除干净,最后使用胸膜机械摩擦的方式连接固定,后将伤口缝合,严密观测患者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水平[2]。
1.2.2 观察组 采用电视胸腔镜进行治疗,患者使用常规手段确定气胸位置之后,麻醉师全身麻醉,将双腔中插入气管,将观察孔及操作孔确定好之后,选取适当的手术切口位置,通过观察孔,插入胸腔镜镜头,查看患者肺部积气情况,确定病灶的准确位置之后,将肺大泡切除,如出现多发性肺大泡,可进行套扎,最后使用胸膜机械摩擦的方式连接固定,后将伤口缝合,严密观测患者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水平[3]。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无效、好转、显著、痊愈4个等级。无效:患者各种症状均无好转,手术之后胸腔任有气泡溢出;好转:患者症状及影像学检测结果有所改善;显著:患者影像学显示气胸症状逐渐消失,但肺尚未完全复张;痊愈:患者的影像学显示气胸症状消失,肺完全复张。有效率=(好转+显著+痊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2.9%;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P=0.046<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n(%)]
复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一般伴有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及胸闷等临床症状,甚至出现心悸、低血压等现象,严重影响患者日常作息及生活质量,更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4]。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治疗复发性自发性气胸,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仍有很多弊端,手术的切口过大使得患者的胸腔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使得患者出血量增多,增加手术时间及治疗费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学也在不断发展,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电视胸腔镜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工具被临床医学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随着电视胸腔镜技术的不断完善,在胸外科手术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成为治疗各种心外科疾病的重要帮手。相比较传统的开胸手术,电视胸腔镜创伤小、外观美观、住院时间缩短、恢复快,为医生提高清晰的胸腔视野,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细菌侵入的可能性,减少患者并发症得发症,对患者预后起到积极的效果[5-7]。
本次研究以70例复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开胸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2.9%;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P=0.046<0.05)。
综上所述,采用电视胸腔镜治疗复发性自发性气胸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极具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