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炎鑫 白玉 马富强 邢广照
膝骨性关节炎是骨关节炎疾病中的常见类型,具有病程长、迁延难愈、病情进展缓慢等特点。目前,对于膝骨性关节炎致病机制暂无明确定义,认为与患者膝关节软骨面出现继发性骨质增生或退行性病变等因素相关[1]。膝关节持续性疼痛、活动受限、僵硬、膝关节变形等是其主要临床表现,若不及时干预治疗,病情严重可导致残疾,对其生活质量造成影响。现阶段,对于终末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而言,手术是治疗该病症的有效方法,但对于早期及中期患者,手术并非是唯一的选择[2]。中医认为膝骨性关节炎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治疗中以通络止痛、活血化瘀为主[3]。基于此,本研究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给予活血化瘀汤治疗,分析其对膝关节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90例,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6.92±3.81)岁;病程1 ~8年,平均病程(4.23±1.12)年;左膝骨性关节炎14例,右膝骨性关节炎20例,双膝骨性关节炎11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57.13±3.06)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47±1.34)年;左膝骨性关节炎15例,右膝骨性关节炎18例,双膝骨性关节炎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符合《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4]中相关疾病诊断标准,经影像学检查可见膝关节发生形变,活动受限;中医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肾虚髓亏型诊断标准,表现为腰膝酸软、腰腿不利、膝关节疼痛、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
1.3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均经影像学明确诊断;自愿参与,且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存在膝关节手术史;参与本研究前仍服用止痛药物;对本次药物敏感者。
1.4 方法 对照组采用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837)治疗,2 mL/支。采用髌下外侧或内侧入路的方式,对周围组织皮肤进行消毒,给予患者局部麻醉,麻醉成功后将注射器刺入关节腔,回抽无血时方可注入玻璃酸钠,1支/次,1次/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活血化瘀汤,组方如下:甘草、红花各9 g,怀牛膝、当归、川续断、杜仲、川芎各12 g,白芍、丹参、地龙、骨碎补各15 g,黄芪30 g。将上述组方用水煎熬取汁400 mL,分别于早晚服用,2次/d,1剂/d。两组均连续服用14 d。
1.5 观察指标 ①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疗效判定标准,影像学检查膝关节活动正常,且无其他组织病变,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为痊愈;影像学检查可见膝关节活动基本正常,活动不受限,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影像学检查膝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活动轻微受限,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为有效;膝关节未改善、临床症状未消失为无效。②采用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共包括僵硬、疼痛、功能三个方面,共24个项目,采用0~4分评分法,总评分越高,表明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差;采用VAS评分表对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满分10分,评分越高,疼痛感越明显[6]。③于治疗14 d后抽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3 mL,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取上层清液静置后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液标本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1)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疼痛评分比较(表2)观察组治疗后WOMAC评分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疼痛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疼痛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例数WOMAC评分VAS评分观察组451.12±0.632.33±0.74对照组452.79±1.165.19±1.42 t值8.48711.982 P值<0.05<0.05
2.3 两组患者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表3) 观察组治疗后IL-1、IL-6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组别例数IL-1/(pg·mL-1)IL-6/(ng·L-1)TNF-α/(pg·mL-1)观察组45155.48±20.135.03±1.7461.98±18.76对照组45197.81±26.458.66±4.3273.68±20.07 t值8.5435.2292.857 P值<0.05<0.05<0.05
膝骨性关节炎是多发于老年群体的慢性、退行性膝骨关节疾病,其病理表现为软骨基质、软骨细胞及基质中纤维代谢异常,导致软骨发生退行性病变,出现骨质增生、肌肉萎缩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失去膝关节功能[7]。手术虽可在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取得一定效果,但手术对于患者而言属于有创操作,特别是老年患者,术后创口愈合较慢,不利于预后。
玻璃酸钠主要由N-乙酰葡糖胺及葡糖醛酸二糖单位反复连接而组成,其作用原理是通过关节腔内滑膜B细胞产生,在关节的软骨基质及滑液中均占据较大比例。当药物注射入关节腔后,可产生润滑作用,有效减少组织间产生的摩擦给患者造成的不适感[8-9]。此外,玻璃酸钠还具有一定弹性,有助于缓解关节软骨所承受的压力。中医将膝骨性关节炎归结为“膝痛”“骨痹”范畴,认为该病为本虚标实证,因患者过度劳累、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所致。《素问》记载:“肾生骨髓,其充在骨,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因此,在治疗中以通络止痛、活血化瘀为主要原则[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治疗后WOMAC评分及VAS评分较低,表明与单纯玻璃酸钠治疗相比,联合活血化瘀汤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缓解膝关节疼痛感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临床效果较好。活血化瘀汤中黄芪为君药,可疏通瘀血、补益气血;牛膝及当归为臣药,可活血化瘀、补肝益肾;丹参、红花、川芎、白芍可通络止痛、缓急止痛、养血敛阴,共为佐药;杜仲、续断、骨碎补可辅助牛膝大强筋健骨、补肝益肾之功,同时地龙可理气通络、甘草调和诸药,共为使药。诸药合用,可奏强筋骨、补肝肾、通络止痛、活血化瘀之效。观察组治疗后IL-1、IL-6及TNF-α水平均较低,提示活血化瘀汤可有效改善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达到缓解病情的效果。分析其原因可知IL-1是破坏关节软骨的重要细胞因子;IL-6则是通过抑制骨糖蛋白的合成,从而促进纤维细胞合成,加重对软骨关节的破坏力度;TNF-α在免疫应答、感染及炎症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抑制软骨胶原的合成,促进前列腺素的释放,进而引发软骨细胞的降解;三种炎症因子共同参与了膝骨关节炎病变的全过程,其水平下降,表明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缓解。
综上所述,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给予活血化瘀汤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膝关节功能,缓解因疼痛造成的不适感,同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利于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