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
摘要:时代背景下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智能化等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挑战,传统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发展困境。本文基于产教融合理念,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应从思想观念、培养定位、教学模式等几个方面开展分析。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高职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方向。高职会计专业面对新时代的环境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必须将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教育教学融合为一体,在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建构、资源配置、实践教学条件等方面完善融合会计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来进行专业建设,从而提高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产教融合的内涵
关于产教融合内涵的界定,目前还没有形成基本的共识。周劲松等人认为,产教融合主要指产业或者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的办学思想和体系构建的融合,以及生产方式在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融合。秦斌认为,产教深度融合的基本内涵是通过产教一体、校企互动,实现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与行业企业生产过程的深度融合,融教育教学、生产劳动、素质陶冶、技能提升、科技研發、经营管理和社会服务于一体。
本研究认为在宏观层面,产教融合是指教育与产业的对接融合,具体表征为教育发展与产业发展在规模、结构、内涵等方面相协调问题,重点是学校教育中学科专业设置于产业结构和发展相适应。在微观层面,产教融合是指教育教学活动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对接融合,主要表征为学校与生产经营组织的协同育人问题,重点是人才培养模式与生产经营活动的无缝衔接。
二、时代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深化产教融合,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高职教育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意义重大,有利于解决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的就业难、疏离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然而,在实践中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
(一)经济转型对高职会计专业的新要求
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企业会计的职业职责职能正面临转型的挑战。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其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伴随经济转型下的企业转型对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伴随经济转型下的会计职业转型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定位提出新的要求。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技术技能需求,由单一的专业技能向多学科复合型转变。目前现代企业为适应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对会计人才提出高要求,我国高职教育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中的应对意识还不够积极和强烈,高职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新时代经济转型的挑战。
(二)智能化对高职会计专业的改革需要
互联网技术已经进入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提出“网络强国”概念,在这种新时代的背景下,高职教育会计专业不仅应该重视学生自主创新与各项综合技能的提高,还提出“大智移云”技术在高职教育会计专业中的应用。财务机器人、财务共享中心与财务业务的高度融合对传统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挑战。大数据、大智移云在会计中的应用、企业价值管理等能力要求成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迫在眉睫。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面对以上时代发展带来的高职会计专业发展困境,产教融合是有效地解决途径。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培养专业性人才,将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教育教学融合为一体,在专业建设、课程资源开放、实践教学等方面完善融合建设,不断提高会计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转变观念是首要任务
目前高职教育会计专业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上,实训课程多以会计教学软件为主的虚拟会计业务平台,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多流于形式,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脱节。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首要任务。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其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强化职业教育内涵。首先高职会计专业要遴选机制完善、经营稳定的企业,搭建产教融合、共同育人的平台。建立以企业真实会计业务为依托、学校场地为支撑的融创型企业,构建产教融合结构,同时激发企业参与教学的动力。
(二)培养定位是核心内容
高职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应该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高职教育会计专业普遍存在办学定位不精准,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很多高职院校兴办会计专业是看重眼前的利益,盲目追逐热门专业,不顾行业企业需求、现有师资条件等都不成熟,特别是缺乏对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审慎思考与研究,混淆了中职教育、高职教育、本科教育人才培养之间的层次和差别,混淆了会计初级与中级的技能差别。各区域、各层次的会计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相互摹仿套用,教学内容缺乏区分性与针对性,致使学生的素质、知识、能力结构缺乏职业特征,难以胜任企业会计岗位的要求,由此加剧学生毕业即转行的不良现象。为解决以上问题,首先从制度层面,高职教育建立产教融合长效机制,企业充分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从而保障高职教育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与企业用人需求达成高度一致。总体教育教学采用分层递进方式,从而最大限度满足企业个性化用人需求。其次课程体系和内容设置方面,既要符合高职教育规律,保障高职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的养成,也要满足社会和企业时代需求,加强综合职业素质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从而突出时代背景下企业个性化需求的培养。再次高职院校协同企业双主体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标准、实训基地,调动企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到学校任教的积极性,企业参与教育教学培养的全过程,并不断修订和完善此过程。
(三)教学模式是有效保障
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教学模式的计划和实施首先要求以解决技能训练与综合素质培养脱节的问题为首要任务。改变会计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从高职大学生进入学校开始,就由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共同培养,既采用传统课堂教学,又采用信息化手段,通过网络技术教学、移动教学平台等方式直接进入企业或实训室的实践教学。将学生德育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针对高职会计学生的专业特点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个性化德育教学模式。将企业文化、企业职业素养要求融入到德育教育实践课程和专业课程素质能力目标中,通过产教协同育人来加速精神、文化融合,从而实现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融通衔接。其次,教学评价模式也是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以共赢互惠为前提,企业和学校需要明确职责,共同制定教学评价实施细则,使积极企业参与学生考核的全过程。高职学生学的好不好,胜任是最好的检验方法,产教融合理念是最适合的评价模式,保证学校和企业以同一培养目标、统一标准培养学生。确保育人过程中双方责任划分明确,保证企业育人全过程参与和管理。高职教育实现了校中有企、企中含校、校企一体的办学思想,高职教育的德育培养影响到企业员工,企业精神与文化也能够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中,确保校企文化的完美融合。
四、小结
产教融合是通过高职院校、企业的深度合作对学生进行以技能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会计专业面对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大智移云等时代发展现状,必须改革现有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社会所需的会计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仅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更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黄平平.高等职业教育制度生成与建构[J].中国成人教育,2019 (4).
[2]黄平平.基于群体特性的民办高职教师满意度研究[J].科教文汇,2016 (3).
[3]吴娟.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才智,2017 (8).
[4]国办发[2017]9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