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巧玲
摘 要:了解国内外高校心理咨询服务的现状,有利于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本文结、对比国内外高校心理咨询服务的状况,从中找出了国内外高校心理咨询服务专业化发展中的一些共识和不足,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
关键词:高校;心理咨询服务;专业化发展
一、国外研究综述
(一)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运作机制
房超、刘凤娥等人的调查发现澳大利亚高校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多隶属于学生事务处,在行政上保持中立,不参与制定纪律、课程或其它管理决策[1]。周莉等人的研究发现,美国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虽然在行政上隶属各大学,但它们在专业上接受心理咨询专业协会的管理[2]。马建青的研究也表明,日本高校的心理咨询也多是由学生工作部门负责的,使心理咨询工作得到了更多力量的参与[3]。可见,在国外高校,心理咨询机构一般都隶属于学校的学生事务部,但心理咨询服务中心通常是独立开展工作的,这一方面有助于心理咨询服务的开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心理咨询师可以不受干扰地为学生服务。
(二)高校心理咨询从业人员
房超等人的考察发现,澳大利亚高校心理咨询中心设有主任、心理咨询专业人员、辅助人员和学生助理等职位。心理咨询人员与学生的比例大约为1:1500[4]。相比澳大利亚,美国高校心理咨询行业已形成了一套相当成熟的从业制度。心理咨询人员的资格认证分为国家水平的自愿认证和州强制资格认证两类,并且在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学历、专业、课程、实习经历和督导方面都有详细的要求[5]。早在1992年,日本78%的大学都设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形成一支由各专业教师和学生工作人员组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且从业人为多具有高学历[6]。可见,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心理咨询人员所具有的学历和学位要求相当严格。他们普遍需要具有博士学位,并且具备心理学、医学、哲学和社会学等专业背景。在正式从业之前,他们还需经过专业化的培训和严格的考核,并取得从业资格证。
(三)高校心理咨询的服务工作
澳大利亚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职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为一些在学校适应、生涯发展、人际关系或其它方面遇到困扰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二是帮助在校大学生完成大学阶段的心理发展任务,提供学习、就业等方面的指导;三是与其他部门协同合作,应对和处理学生的心理危机,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7]。相比较而言,美国高校心理咨询更注重发展性的心理辅导。学校开设了对学生生活,学习以及人格形成等各方面的心理辅导,同时对于预防心理问题,学生适应问题以及严重性心理障碍都做了有关规定[8]。日本高校心理咨询的内容主要分为四大块:提供学习、升学、转专业、择业等方面的学习发展咨询;提供勤工俭学、家庭、恋爱等生活方面的学生生活咨询:提供性格、情绪、人际关系、异性交往、人生等方面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提供对患有精神疾患的学生开展咨询、治疗服务的精神健康咨询[9]。可见,国外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开展学习咨询、发展咨询、职业咨询等。心理咨询主要解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交中遇到的种种精神压力、内心冲突以及情感问题导致的心理困惑、不适和负担。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一)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运作机制
黄希庭,郑涌等的调查显示,在76所成立了心理咨询机构的高校中,6.6%挂靠在医院(卫生所),70%挂靠在思想教育、学生工作部门,23.4%挂靠在其他部门[10]。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组的调查也显示,在28所高校中,己建立的心理咨询机构的隶属关系多种多样,60.7%挂靠学生处,17.9%挂靠社科部或德育室,7.1%挂靠心理教育科研部门,7.1%为学校直属,3.6%归校医院管理,3.6%不明確[11]。教育部于2003 年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高等学校纷纷相应政策,成立心理咨询机构,但是由于国内高校心理咨询机构隶属关系的不明确,导致心理咨询机构的管理和运作缺乏有序性和规范性。
(二)高校心理咨询从业人员
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认证标准,仅有适用于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标准,主要是《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和《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标准》。一般来说,我国高校参与心理咨询主要由三方面的人员组成:一是大学生教育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二是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背景的专业教师;三是高等学校医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很多心理咨询员都不是专业背景出身,且大多数没有经过严格、科学的心理咨询专业学习和培训,其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都很有限,这严重的妨碍了心理咨询服务的专业化进程。
(三)高校心理咨询的服务工作
我国高校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每年为学生提供的咨询次数不尽相同,心理咨询大致可分三类:一是发展性咨询,咨询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挖掘潜能,进一步提高学习、生活质量。二是适应性咨询,咨询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改善适应能力。三是障碍性咨询,咨询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系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缓解症状,恢复心理平衡。
三、已有文献研究的贡献和不足
国内外的研究和论述对我国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建构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领导及管理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对加强和完善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综合现有的文献和资料,可知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本科院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发展历程及专业化上,但对于近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与本科院校与显著差异的高职院校心理咨询机构的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相对欠缺乏。这为我们后续的研究提供了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房超、刘凤娥.澳大利亚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专业化建设的启示[J].《北京教育(德育)》.2010(01):51-53
[2] 周莉、徐紫薇、雷雳.美国高校心理咨询服务专业化和精致化的研究及启示[J].《心理研究》.2014,2(2):76-80
[3] 马建青.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295
[4] 房超、刘凤娥.澳大利亚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专业化建设的启示.《北京教育(德育)》[J].2010(01):51-53
[5] 江光荣,夏勉.美国心理咨询的资格认证制度[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114-117.
[6] 马建青.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295.
[7] 房超、刘凤娥.澳大利亚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专业化建设的启示.《北京教育(德育)》[J].2010(01):51-53
[8] 徐丽,我国高校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化途径探索[D],华东理工大学,2014
[9] 张小乔.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136-141,226.
[10] 黄希庭,郑涌.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4月第一版:299
[11] 胡悟.建立大学生心理辅导系统的紧迫性和途径探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