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从“课内”向“课外”延伸

2019-10-14 01:30周楚华
西部论丛 2019年33期
关键词:课内联系激发

周楚华

摘 要:21世纪的今天,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教师为“创造而教”,学生为“创造而学”已成为教育的核心和主流。所以,语文教学应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就是说:“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要超越课堂”。引导学生在五彩缤纷的语文环境中,练就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练就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视为语文教学的灵魂。我们必须化有限为无限,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借助课外延伸这条渠道去深入开辟语文天地。

关键词:立足;联系;采用;激发

21世纪的今天,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教师为“创造而教”,学生为“创造而学”已成为教育的核心和主流。所以,为了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创造型人才。我的思考与实践是──语文教学应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就是说:“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要超越课堂”。引导学生在五彩缤纷的语文环境中,练就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练就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视为语文教学的灵魂。如果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考试书”,其结果夸张点说就是“悠悠六年里,肚中空如洗”。学生的童年只有一次,他们的生命不能等待。因此,我们必须化有限为无限,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借助课外延伸这条渠道去深入开辟语文天地。那么在教学中,应如何实施课外延伸呢?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立足教材,进行课外延伸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讲的就是课内要向课外延伸、扩展、深化这个道理。那么,应怎么延伸,向哪个方面延伸,确定什么样的延伸角度,达到什么样的延伸目的?都应首先要立足教材,放在对教材的分析把握上,吃透教材,才大力提倡向课外延伸。因为教材是教学的根本,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新课程语文教材大都是经提炼的名篇佳作,具有典型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叶圣陶先生曾把教材定论为“例子”,既然是例子,教师就必须用好。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课外延伸,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也就是学生将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放归大海,去检验,去提高自己。但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是否理解、掌握和运用,教师就要正确引导课外阅读,创设条件,给学生机会自我表现,学以致用。如:学了《琥珀》这篇文章后,学生意犹未尽,这时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或其他形式的作品,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遨游,勇于探索自然千变万化的现象,日长月久,学生在大容量的阅读中,吸取丰富的营养,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养成延伸评赏和探索的习惯,练就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并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课内课外两手抓,在全面组织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上,切不可忘记课外这一重要阵地。但是,必须注意课内外相衔接。课内外衔接是针对教材和课堂教学而言的,离开了教材和课堂就无所谓课内外衔接,也就谈不上向课外延伸。正如同只有瞄准了靶子,射出的箭才不会落空。

二、联系学科,进行课外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实践也表明各门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门学科的学习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启发。因此,在语文学习中注重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古诗之后,我都布置学生完成诗配画的作业,学生完成这项作业的积极性总是特别高,他们运用水粉、水彩、蜡笔淡彩等各种在美术课上学到的绘画技巧,根据古诗的意境进行绘画,这不仅展现了学生的绘画才能,还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的图画的过程,就是对阅读内容回顾加工的过程。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再如:在学习《月光曲》这一课时,将贝多芬的《月光曲》引入课堂,让学生边欣赏乐曲边理解文字,让音乐学科与语文学科紧密相连。

三、采用活动,进行课外延伸

小学语文的课外活动,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外进行的各种听、说、读、写的具体实践活动。它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种多样。以往只是强调注重课堂质量,忽视了语文教学活动课的辅导与实施。如果教师既加强对课堂教学研究,又注重课外活动的指导,二者有机的结合,必然会在教学中产生显著的效果。因此,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是让学生的课内知识得到延伸的途径之一。例如: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让学生在课后到自己的周围进行环境调查,并写出一份调查报告。许多学生通过深入社会,深入生活,交上了反映我们周边环境的报告,并且个别学生还把自己的整改建议寄给了区环保局。通过这个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爱护环境首先要从自己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把这篇课文的写作意图通过课外活动的形式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真正受到教育。再如上《飞夺泸定桥》时让学生先观看影片,使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宇宙天地在方寸之间尽收眼底,消除了时空的阻碍。让学生睁开眼睛,打开耳朵,动手动脑,将课堂教学引向阅览室、书籍报刊、广播电视中去,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求知、求异、求新的兴趣,将“封闭式”的语文教学转向“开放式”的语文教学,师生角色交互易位,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深入开发人的智力,培养出面向未来社会的新型人才。

四、激发兴趣,进行课外延伸

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高效率的阅读教学,首先得力于为学生喜闻乐见的适当的阅读材料。在课外延伸阅读过程中,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其次学生嗜书的感情不是天生成的,靠培养,靠引导。要从提高认识入手,在激发求知欲上下功夫,辅之以及时的鼓励与表扬。经常针对学生的思考实际用古今学者劝人博览群书的名言警句启迪学生,以酷爱书籍、通晓各科学问的生动事例教育学生,使他们认识到“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体会到广为涉猎的必要。与此同时,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推荐作品。有时可结合课文的学习推荐有关作品对比阅读,扩展阅读;有时推荐名家名作,截取部分精彩段落朗读或解说;有时推荐新出版的佳作;有時让学生互相推荐,彼此交流。至于杂志游历,举办讲座,讨论交流等更是常事。精读与博览相辅相成,从某种意义上说,精读是准备,博览是应用,博览是学会读书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我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课内”向“课外”延伸,正是落实课程标准的重要体现,这对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语文学习素质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人教版)

猜你喜欢
课内联系激发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
内“学”外“用”,演绎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精彩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语文课内外阅读链接教学方法研究
小学低段自主识字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