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双玉
【摘 要】 随着国民对于素质教育的关注度日渐提高,数学作为初中教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其核心素养也得到了广泛关注。教师作为初中数学课堂上的主导者,作为暂且不具备充足自主探究能力的初中学生的引领者,必须采取一定有效措施,从教学方式等方面做出改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本文从核心素养的概念出发,通过阐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对学生个人素质教育的积极作用,引出教师如何采取措施来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问题,给予教师一定启发思考。
【关键词】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提高措施
什么是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这个问题至今为止在学术界没有一个标准统一的答案。简要来说,数学核心素养建立在学生对数学知识熟练掌握的基础之上,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更高层次的综合运用的能力,其中也包括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考方式等多个方面,由这些要素有机组合便构成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因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绝不能仅仅针对熟练掌握教材知识这一个方面,而是应该全方位、多角度、多方面地进行综合提高,从而达到这一目标。那么,教师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有效措施,才能达到提高初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呢?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展开叙述。
一、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初中教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大多数仍旧停留在小学阶段,对于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来者不拒,全盘吸收,而不加以甄别鉴定,对于教师部分与自己所学有所出入的话,也会下意识地认为是自己想错了,必须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与老师思维进行同化,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然而,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完全错误的,尤其是在数学学科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敢于质疑老师、质疑书本的权威性,在质疑的过程中渐渐培养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以提高。
例如,在教师教授“相反数”这一课时,会引入“负数”的概念,这与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字都是大于等于0的”相违背,如果学生对此不能勇敢地向老师提出疑问,即使在教师讲过该知识点之后,也会在心里埋下疑惑的种子,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有所混淆。因而,学生必须敢于质疑,再由教师做出解答:“实际生活中,我们说的‘数字大多都是指数量,因而必须大于等于0,但是我们这里所讲的‘负数是在数学研究中引入的新概念,是为了方便大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由此,学生的疑惑得到解答,对“负数”的概念也会更加明晰。
二、开发学生的思考方式
数学题是灵活多变的,尤其是在初中阶段,与以往小学直接代入公式的简单题型不同,数学问题更需要学生去思考着解决。因而,教师必须注重开发学生的思考方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来进行解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从书本上學习到的基础理论知识得到运用,在复杂多变的题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得以提升,从而增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然而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或是出于羞怯,或是出于害怕,学生往往羞于表达自己的思考与想法,数学课堂的学习氛围往往是沉闷而寂静的,教师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的全部发出者,而学生被动接受吸收这些信息,数学课堂完全沦为教师的“一言堂”。因而,教师必须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须知只有学生自己才能成为推动自身发展的核心动力,其余的外部因素诸如教学环境、课堂氛围等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而自主学习能力不仅仅指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汲取吸收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的能力,还包括学生自身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中,由于大量思考,学生不仅能够将以往所学加以综合运用,还能够根据思考的想法得出新的学习体会,可谓一举两得。因而,教师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例如,在教师教授“三角函数”这一知识点时,由于教师已经讲解过正弦与余弦函数的相关基础知识,根据正切函数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切函数是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那么能不能通过自主探究,得出几个特殊的正切函数值呢?通过对比,能不能得出这些三角函数的值与其对应角的度数有什么关联呢?当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布置这样一个自主探究任务时,学生就能够通过课后大量思考与练习得出最终结论,在锐角范围内,角的度数越大,正弦值与正切值越大,余弦值越小。
数学学科本身并不是学生通往大学路上的一块“敲门砖”,而是学生应该贯穿学习与生活始终的一门工具类学科,不仅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蕴藏的数学问题,也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从而促进学生自身综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春杰.浅谈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6.
[2]陈遵志.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