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强
摘要:在信息化革命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随之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对于国企而言,抓好党建信息化,既要在技术上形成一定的基础,更要在认识上有一个充分的提升,只有如此,才能系统的增强整个工作的成效。为此,国企要利用好自身经济领域的优势和条件,充分建立人才队伍,全面提升认识,进而从根本上做好党建的信息化工作。
关键词:党建;信息化;策略
一、引言
随着网络的不斷普及与发展,其对于工作与生活的渗透日益突出,对于国企的党建工作而言,及时的跟上潮流,强化和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很长时间以来,繁杂、枯燥都成为了党建工作身上难以抹去的标签,如何改进其开展模式,提升成效就成为国企必须完成的战略课题。而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无疑是一个必要且关键的路径,为此,本文将对这一领域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二、国企党建信息化概述
(一)国企党建信息化的概念
从当前工作的发展趋势来看,信息化无疑是一个渗透到各行业的重要方向与要素。国企党建的信息化,在概念上也没有逃脱这一框定,就是利用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来推进党的建设工作,本质上就是一种技术引领下的政治改进。从概念上能够看出,其主要包括了三个要素:一是主体,即国有企业,与一般的政府等机关单位不同,它本质上是市场的经营单位,经济性是其最根本的特征;但同时,作为国企,其也必然有着很强的政治属性。二是客体,即党建,这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工作,其服务与政治,但却渗透在各个方面之中,是维持发展的一个重要制度性的保障。三是内容,即信息化,它是一种技术现象与模式的统称,以网络和计算为基础,是当前最主要的变革与升级方向之一。
(二)国企党建信息化的影响因素
综合来看,对于国企党建的信息化工作而言,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党建的本质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工作,因此,认识在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可以说,没有足够的意识就不会有后续工作的有效开展。对国企的党建信息化来说也是如此,如果没有相应的意识,特别是管理层如果没有认识,就难以真的推动此项工作有效开展和实施。
二是技术储备。信息化是一个新兴的技术领域,各种模式都在不断的更新当中,虽然它只是党建的一个基础和平台,但还需要相应的技术做支撑。国企虽然一般都有很强的经济能力,使得其技术的保障往往都较好,不过,由于其认识上的差异,在实际的投入上未必会达到其应有的标准,进而限制住整个工作的效果。
三是人员队伍。任何工作都是由人来实施的,党建的信息化更是如此,甚至可以说这是最根本的要素。总体上,国企党建信息化需要的人员包括两类,一种是组织管理人才,即从整体上对其工作进行规划设计,领导实施;另一种是技术辅助人才,即对信息系统的建设进行管理,使相关工作能够顺利完整的得到有效实施。
除此之外,理念、上级部署、治理结构等等也是影响国企党建信息化的重要因素。
三、国企党建信息化的现状与的问题
综合来看,目前国企在党建的信息化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并且发挥了相应的功能,但仍然存在部分的不足。
(一)国企党建信息化的现状
目前,从国企党建开展信息化的情况来看,其基本达到了一定的标准,有效增强了党在企业中功能的开展。
一是工作上有了明确的规划与部署。在很多国企的党建计划中,信息化都是一个必备的词汇,这主要是上级的指示牵引所带来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督促了相关工作的开展,目前,几乎所有的国企都有自身此方面的规划,充分显示出了其对于此的重视。
二是基础的平台有了搭建。党建的信息化,硬件是基础,也是最容易完成的。对于国企来说,一般其经济条件都足够支撑起此方面的任务,因而,所有的单位都完成了该项工作。并且,在很多央企中,不仅网络硬件配备的水准很高,而且开发了很多专用的软件系统,辅助开展党建工作。
三是人员队伍基本形成。党建是一个政治性比较突出的工作,在企业这种经济主体中,与主体业务是有着较大差异的,这就使得其需要专门的人员来开展。因而,国企在推动党建信息化时,往往建立了相应的人员队伍,特别是在信息化方面,招录了很多专门的技术人才,培养了相应的管理人员来加以补充。
(二)国企党建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来看,对于此项工作的存在的问题,既有认识方面的,也有技术方面。
1.传统党建认识存在误区
一些企业对于党建没有强烈的动能意识,只是简单机械化的照搬而已,甚至不觉得其需要进行创新,尤其网上阵地意识不强,认为网络信息纷繁复杂,不愿意在党建工作中融入信息化元素。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还是以传统的党建思维来实施,认为形式上满足要求即可。因而,在部分国企的党建过程中,也出现了形式大于实质的现象,对于信息化的把握,也就变成了简单的数据和平台记录,而缺少灵魂基础。
2.党建理念滞后
从国企的主要属性来看,它的根本任务是经营,还是一种市场的主体,因而对于党建这种政治性更强的业务来说,重视度很难得到有效提升。有的仅仅是作为检查的应急配备,把经营业务电脑或者网络嫁接过来,安装上党建软件就完事,并没有真的在内容上进行优化和设计,显得空洞无物;有的甚至出现“党群上了网,信息不共享”的局面。因此不能达到信息化的效果。
3.内容设置不完善
对于任何技术基础上的党建来说,内容都是根本和关键所在。虽然信息技术的平台更有效率,但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内容的支撑。但从国企的情况来看,党建的内容还存在着较为不完善的问题,例如,对于党员的教育,很多就是照搬国家给予的课程视频等等,并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制作相应的专门内容,使得其匹配性较为不足,对于推动国企党建来说是不利的。
4.网络知识匮乏
对于国企来说,人员队伍虽然建立了,但是对于技术、政治方面的认识和知识储备还较为不足。有的政工干部信息网络知识匮乏、计算机操作技能不熟练,对党建工作应用新兴媒体信息化知识缺乏应有的了解与把握,有可能出现“盲人摸象”的被动局面。存在着六个不适应:一是思想观念不适应。二是工作方式不适应.三是知识结构不适应。四是业务水平不适应。五是能力素质不适应。六是党建工作的某些滞后与网络媒体监督的广泛透明不相适应。
四、加强国企党建工作信息化的对策
(一)夯实认识基础
国企作为党的重要事业之一,也是党建的必须覆盖的领域,虽然其主要的功能和属性集中在经营方面,但意识形态是不能丢的。因此,必须从政治的角度,把国企党建重视起来,并且要从内心中明确这种认知。首先,要发挥好国企党组的统领作用,率先示范,在党建领域充分进行各项工作,无论是在党员还是组织等各方面,都要达到党的要求,而不是从企业本身的利益出发,去随意筛选,要确保党的意志的贯彻。其次,要准确看待信息化在党建中的影响,认识到这种形式变化所带来的教育模式、组织方式等变化,并与自身的业务经营活动结合起来,进而是国企的相关活动,更有魂魄,更贴合自己的需要,进而也就更能抓住大家的思想。
(二)加强信息化总体设计
对国企而言,党建的信息化工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既要与日常的经营业务有所区别,也要有一定的结合,这样才能在保证其政治功能的基础上,发挥出经济体应有的作用。要以企业党委牵头,对信息系统建设进行充分的规划,并内置于整体的管理系统中,使党的影响能够渗透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同时节约开发的成本。要对信息系统的管理进行全方位的规划,不仅要把硬件设备作为一个刚性指标纳入进来,还要注重人的方面建设,把软件提升起来。例如,从公司精英力量中选拔部分人员专门开展党建系统管理,以保持整个系统能够运转正常,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三)规范网络内容
信息化的建设绝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化的表现,其本质上仍是一种平台,因而,内容的先进与否就是决定其效果的关键。对于国企而言,党建的内容可以从各级党委那里嫁接过来,但要与自身的实际进行结合,例如很多机关的内容就与企业有着很大不同,不能照搬应用,而要有所改变。为此,首先要对党建的目标和功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把握住其主要的方向是提升党组织和党员的综合素质,在此基础上,对整个系统进行架构和管理才更有效。其次,要细化系统的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党员、组织、活动等几大方面,但具体上还要进行细分,这样才能在后期的执行上更有针对性。第三,要发挥信息系统在数据计算上的优势,将一些统计、信息发布等工作交给软件,这样既能减少对于人力的消耗,也能提升整个信息化应用的水平。
(四)强化队伍建设
人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对于国企党建信息化而言,也是如此。无论是硬件,还是软系统,人才的保障都是首要的。为此,就要大力培育党建信息建设方面的专用型人才,他们不仅要熟悉网络等方面的技术,还要对党建有着充分的认识,能够把自己的技术能力和政治意识进行一个好的结合。可以通过第三方的专门机构,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例如一些软件的开发机构就有这样的业务,这样可以节约很多的资源,也能提升人才培养的效率。要建立一定的绩效机制,对党建方面的人员工作进行相应的考核獎励,以提升他们的整体主动性,避免由于陷入枯燥等情绪陷阱,而丧失积极性。
五、总结
党建的信息化是新形势下,提升其成效的必然选择。当前,国企的党建信息化虽然取得了很大改善,但仍然存在认识、理念、人员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对于国企而言,抓好党建信息化,既要在技术上形成一定的基础,更要在认识上有一个充分的提升,只有如此,才能系统的增强整个工作的成效。为此,国企要利用好自身经济领域的优势和条件,充分建立人才队伍,全面提升认识,进而从根本上做好党建的信息化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四十次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2017.08.04,中国网信网.
[2]韩庆祥,王海滨.“伟大斗争”的基本内涵及新形式新特点[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 (11).
[3]李亚杰.习近平出席全国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开通仪式.新华社,2010.1.5.
[4]吴永斌,张向军,郭美佐.基于HTML5的党建信息化学习平台构建研究[J].办公自动化,2019 (23).
[5]张新阳,王溪纯.依托信息化提升新时代党建水平[J].旗帜,201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