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都市报财经新闻的转型发展

2019-10-14 02:06梁巍
新闻世界 2019年10期
关键词:都市报融媒体

梁巍

【关键词】融媒体;财经新闻;都市报

对媒体人来说,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未来,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媒体人将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快速成为融媒体发展的中坚力量。传统都市报的财经报道如果想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必须抓住融媒体时代带来的机遇,尽快转型,完成在媒体变革时代的“蜕变”。

一、都市报财经新闻报道面临新挑战

(一)都市报财经新闻的生存窘境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都市报领域竞争激烈,同质化趋势明显。同一个城市的多份报纸从版面设计、选题安排、栏目设置,到整体风格、民生定位,甚至盈利模式等都变得非常相似。

面对同质化的竞争,都市报开始分化。其中一条重要的分化路径就是重视并推出财经类报道。国内不少报业集团纷纷办起了第二子报,第二子报一般与第一子报类型相似,定位也差不多。例如: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除了《大河报》之外,又办了《城市早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除了《钱江晚报》外,还有《今日早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除了《华西都市报》之外,还有《天府早报》;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在办《春城晚报》之后,又办了《滇池晨报》;安徽日报报业集团除了《新安晚报》之外,还拥有《安徽商报》;大众报业集团除了《齐鲁晚报》之外,还创办了《生活日报》。但是,在实际运作中,都市报财经新闻一直面临窘境,成功转型者并不多。

在内容端,阅读都市报的主体人群都是普通市民,并非具备财经背景的专业人士。因此,都市报财经新闻必须摒弃专业财经术语,从社会新闻的角度来观察各类财经现象。这使得都市报财经新闻的定位尴尬。首先,都市报财经新闻在专业性和时效性方面难以与专业财经媒体媲美;其次,都市报财经新闻无法在宏观或中观财经事件中发力,而只能关注微观事件,以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思路做新闻,把财经观念传递给读者。

而在经营端,财经信息的广告客户群体与都市报趋同,“财经”定位虽然事先规划得很好,但最后总是不由自主地又回到社会新闻的老路上去。部分报业集团的第二子报已经开始“停刊休刊”或转型,如武汉的《市场指南报》《武汉商报》,上海的《东方早报》等。

(二)融媒体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都市报财经新闻也迎来新的机遇。其中,有利因素包括:

技术端的崛起。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发展,一个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媒体与受众互动于一体的融媒体时代迅速到来。在都市报达成各种层次转型目标的过程中,内容数字化技术相对成熟,技术外包或自行研发难度降低,使得财经新闻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

受众端的下沉。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财经新闻的需求与日俱增。尤其是我国居民的经济观念已经从传统的储蓄型为主转变为现代的以理财型为主,因此人们对财经新闻开始投入更多的关注。财经新闻的读者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专业人士,读者的下沉与都市报的市民化定位不谋而合。

新闻源的扩大。随着我国市场化转型的深入,留给都市报财经报道的空间越来越广。不论是物价、证券、投资,还是企业管理层更迭、消费者权益、进出口关税,都与普通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实际上,每一个经济风向的变化背后都有符合都市报阅读主体需求的报道空间,专业术语和数字难以成为阻碍读者理解的障碍。

财经新闻不应成为都市报的边缘板块。将故事化报道引入到财经新闻之中,可以有效地改变人们对于财经新闻的刻板印象,如专业性强、可读性低,过于理论化、数据化,反而令人耳目一新。

二、都市报财经报道的未来发展

(一)做好“翻译官”

财经新闻面临的矛盾是:一方面,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因为专业门槛而令普通市民望而却步。“解释,解释,解释!不要让读者去猜。”这曾是西方新闻界的一句谚语。但是,都市报在“翻译”领域做得并不够:经济新闻多是些枯燥乏味之作,干巴巴的数据、干巴巴的“措施”,还有让人似懂非懂的经济术语。

笔者认为,财经新闻中,记者需要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将枯燥的经济术语“翻译”成读者可以看懂的文字;要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各种经济事物与现象,帮助读者掌握新闻资讯的内在价值。

《安徽商报》2016年7月23日曾用两个版的篇幅对于老百姓热议的涨价问题做了专题报道《跑赢CPI》。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温和上涨,是老百姓的一种感觉。但是如何看待和应对这种经济现象,这组报道做了一个探索:专题报道把《跑赢CPI》拆分到五个场景中,分别是《汇率波动海外购几家欢乐几家愁》《“中国大妈”渐退高净值人群接棒》《买黄金先跟银行谈谈“利息”》《老妈买卖黄金儿子投资房产》《“无形手”平抑菜价》。CPI的温和上涨被放置在各种场景和各种人物的视角中观察,令这个枯燥的经济学用语有了温度和可触摸感,同时,市民们也可以从这组报道中读到个体经济和宏观经济的关联,得到一定启示。

为了吸引读者,都市报财经新闻不仅要把新闻事实说清楚,做好“翻译官”,更要凸显财经新闻的内涵,增添新闻中蕴含的信息量,加强财经新闻的知识性、趣味性与实用性。此外,笔者认为,在撰写财经新闻时,还要做到简洁准确,在写作时要尽量使用短句子,多用主动句式,行文注意多分段。以上做法不仅能有效提升阅读效率,还将提升人们阅读财经新闻的快感。

(二)重视故事化报道

运用故事化报道的方式目前已经普遍流行于都市报。笔者认为,财经报道也应重视故事化报道。故事化报道从人的角度把繁杂的财经事件故事化的叙述出来,既能吸引更多读者的眼球,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对于财经新闻专业性强、可读性低,过于理论化、数据化的刻板印象,在引人入胜的同时又发人深省。

2019年7月16日《新京报》的報道《掘金柬埔寨:买房客的冒险与赌博》就以故事化的形式讲述了中国投资者海外(东南亚)投资房地产的热潮。该报道并没有引入复杂的经济学术语,也没有冗长的数据,而是站在四位投资者的立场,讲述了他们的投资经历、他们在柬埔寨的遭遇,从而折射出他们各自的投资逻辑。

目前,将故事和财经报道结合得比较好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是微观切入法。以普通市民或家庭的视角讲述故事,然后再把故事的关键点和财经新闻点结合起来。

二是断代切入法。以财经人物人生中的“横切面”讲述故事。这个横切面,可以和时代背景相结合,可能也是该人物人生的转折点。

三是案例法,审视一个财经故事或一家企业,写好故事的起、承、转、合,抓住关键时间点的关键故事,写出一波三折、引人入胜的财经故事,也可以扩展财经选题的范围,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题材重新走进都市报的视野。

(三)运用融媒体手段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

笔者认为,都市报财经新闻也要适应融媒体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记者需要全方位地报道财经新闻,“提笔能写、对筒能讲、举机能拍”,能够利用各种采访工具、各种平台展现好的新闻内容。另一方面,融媒体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因此新媒体时代的财经新闻需要应用各种互联网新技术:一是基于云计算的基础平台,并通过网络连接各种应用平台;二是基于用户需求进行选题和内容生产;三是个性化需求的服务提供,如电商、支付等。以《财经》杂志为例,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为实现大众化与专业化的交融,网络已经成为其选题的重要渠道,借助大数据分析首先找到创新的题材,并予以深度报道。

此外,人们的理财以及消费和投资观念等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也为媒体创造了新的盈利模式,使得读者可以参与到信息生产与实践的过程之中。目前,国内部分纸媒网站已经建立特色“数据库”,将新闻资源(声像、图片、文字资料)数据化,并向读者开放,从而实现通过媒资库向用户收取费用的方式获利。另一种模式则是通过读者的阅读习惯建立一个智能数据库,进而进行“数据库营销”。

(四)社群时代来临

面对内容形式多样的垂直化媒体、自媒体等对读者注意力的抢夺,都市报努力通过新媒体转型来继续占领“意见领袖”的位置,这是主流媒体引领社会舆论的责任,也是新闻媒体人的担当。这既是报纸的转型,也是人的转型。

融媒体时代都市报应借助社群营销的桥梁和用户互动,激励消费者介入营销传播活动的全过程,驱动消费者参与信息传播、互动与分享,与消费者建立稳固的关系,或建立一种超越传统商业的新型互动关系。

结语

如今,无论是中央级媒体还是县市级媒体,都已经或正在踏上融媒体这列快车,在全新的媒体运作中进行着自我变革。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媒体人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新一代媒体人将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完成转型升级,并成长为融媒体的主力军。传统都市报的财经报道如果想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必须抓住机遇,尽快转型,完成在媒体变革时代的“蜕变”。

在这个过程中,都市报财经新闻的内容将将会持续下沉,吸引更为广泛的受众,并搭建宏观经济架构和普通市民的桥梁,在形式上则会更多样、更易接受、更重视互动和体验,把握专业性和趣味性之间的平衡。

参考文献:

[1]张品秋.对都市报财经新闻报道的几点思考[J].新闻前哨,2019(04).

[2]吴俊琦.财经新闻如何“軟着陆”——浅析财经新闻的故事化叙事方式[J].新闻实践,2009(12).

(作者单位:安徽商报社)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都市报融媒体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语文不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都市报读者调查与发展对策
喻华峰:《南方都市报》总经理二审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