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景观中植物专类园多功能复合规划设计应用研究
——以南京林业大学溧水基地樱花海棠展示园设计为例

2019-10-14 07:02朱云颜冬梅陈晨孙新旺
园林 2019年7期
关键词:专类海棠樱花

朱云 颜冬梅 陈晨 孙新旺*

随着园林学科的蓬勃发展,植物专类园不再是仅仅以植物学研究和引种驯化为主要功能,需转变成为具有特定主题内容,以具有相同特质类型(种类、科属、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利用价值等)的植物为主要构景元素,是植物搜集、展示、观赏为主,兼顾生产和研究的植物主题园[1]。如何将植物、园路、水体、建筑等园林要素结合,在科学教研与景观展示两者之间找到一个融洽的共生模式,使得植物专类园在高校建设中充分发挥其价值,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1

2

1. 项目位置

2. 场地现状

3. 现状剖面

1 相地选址

1.1 区位分析

根据上位规划以及各方的要求,需要建设一个具有南京林业大学特色的樱花海棠园,性质确定为以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为基础,科研、科普和展示相结合的植物专类园。明代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说道“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可见选址的重要性,经过多次实地探究考察,最终选取位于蝴蝶馆周边的地块作为樱花海棠专类园。

科研基地场地处于南京市溧水县白马镇的江苏南京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地处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的过渡区,周边交通便利,东临白袁路,北临溧白路,南侧有宁杭高速公路,北侧与南京农业大学科研基地相邻,距离南京市区约70 km(图1)。场地在南京林业大学白马教学科研基地的中西部,在科研基地总体规划中属于树木标本区(图2),主要承担着收集、评价、保存和可持续利用樱花、海棠资源的功能,同时也具有科普展示的重要功能。

1.2 场地分析

1.2.1 红线范围

场地位于南京林业大学溧水教学科研基地的树木标本区中,红线范围约4.67 hm2,其中水体面积0.53 hm2,场地西北侧A地块占地面积约1.4 hm2,东北侧B地块占地面积约1.53 hm2,C地块场地约3.4 hm2,北至银杏大道,东至树人路,南至马褂木环路。

1.2.2 用地现状

场地内现有一座一层高的建筑,是未来的昆虫科研基地,整体风格较现代。场地被两条道路和蝴蝶馆划分为三个地块,目前除西北侧地块内有鸡爪槭、垂丝海棠、紫薇、八角枫等外,其余均为空地(图2)。场地内土壤较为贫瘠,肥力低,土壤质地黏重,透气透水性较差。

1.2.3 水系及竖向分析

红线范围内最高点50.7 m(绝对高程),最低点43.8 m,相对高差约6.9 m。整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的趋势,坡度较平坦的地块适宜休闲区域和公共设施等场地的建设。蝴蝶馆南侧有一块水塘,面积约0.57 hm2,蝴蝶馆西侧有多条规整的排水沟,主要靠坡度自然汇水,最后通过场地西侧最低点排至场地外侧的水体中(图3)。

2 设计解析

2.1 目标定位

目前国内的植物专类园大致分为四个方向:体现亲缘关系的植物专类园、展示生境的植物专类园、突出观赏特点的植物专类园、注重经济价值的植物专类园[1]。本次设计定位为突出植物观赏特点的专类园,选择具有相同观赏特性且观赏价值较高的樱花和海棠,同时考虑其花色、叶色、果色变化,搭配山石和水系等自然要素,将该专类园建设成以植物保护、收集、展示为基础,以南林特色植物景观为核心,成为融合科研和展示为一体的校园式植物专类园。

2.2 设计原则

2.2.1 科学性原则

作为一个植物专类园,其规划应当首先考虑其科学性。科学性体现在专类园的定位、选址、功能分区、空间布局、植物配置等方面。植物配置是植物专类园造景的基本素材,植物的生长规律与所需的生长环境十分重要[2],科学合理地配置才能保证植物正常生长,群落稳定。

2.2.2 功能性原则

位于校园中的植物专类园是有别于城市环境中的植物专类园,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校园里的师生和教职工,它以服务教学、科技示范和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为主要功能,兼具园林功能。植物园的园林功能主要包含:植物展示、一般游憩与观赏,应遵循园林构图原理和规律,对园林要素进行艺术化处理,使得植物专类园同时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3]。

2.2.3 适宜性原则

《园冶》第一章论述了相地的重要性“相地合宜,构园得体”,需从卜邻、究源、察地等方面考虑。卜邻就是在选择园址时,充分考虑其周围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地貌条件、植被条件等多种因素;究源指探究水之源头;察地是为了解园址地形之高下和地被情况[4]。本次设计场地内地势较平坦,利用原有地形,顺应自然之法则,将北园开挖水系的土方正好用于梳理地形,基本上土方可就地平衡。

2.3 设计立意

在分析整个科研基地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场地的立地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的结果,确定本次规划的设计立意为“花落林间”。由于主要的展示树种是樱花与海棠,同为春花树种,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整个场地平面恰好近似一个五角星,四周是树木园,花开之时,这个樱花海棠园就好似在树林间绽放的花瓣(图4)。

2.4 总体布局

此次设计在考虑建筑、水体、道路、地形以及人的需求之后,结合场地的立地环境,形成了“一环、两心、三轴、五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图5)。所谓“一环”就是园区内的一级园路,将园内的景观节点都串联起来,从平面上看,近似一片花瓣的形状,也是对主题“花落林间”的一种呼应。“两心”则是全园景观最佳、景观视角最优点——樱花广场和海棠花溪。“三轴”分别是主入口与樱花广场形成的一条轴线,次入口与樱花广场形成的一条轴线,还有次入口与绛雪亭形成的轴线。“五区”就是五个功能分区,分别是樱花展示区、海棠展示区、水体景观区、蜜源植物园区、常绿背景林区。由于目前只实施前三个区域,文章针对这三个区做具体阐述。

2.5 功能分区

2.5.1 樱花展示区

这个区域采用自然式与规则式相结合的平面布局,其内主要展示各类品种的樱花,其间穿插一些景观节点。

樱花展示区最核心的节点就是樱花广场,其平面采用圆形与直线构图,樱花广场内铺设黑色砾石,同时利用锈钢板将砾石分隔成樱花花瓣的形状,花瓣内的砾石采用浅灰色。广场中心孤植一棵特选樱花,同时沿着半圆形的三级园路规则式种植华中樱,三级园路全部采用弹石汀步的形式,人可走到樱花林下近距离地观赏。另外广场一侧设有木质平台,平台两侧的花坛分割空间,将人在广场中的视线有意引向草坪空间,透过草坪空间可隐约地窥见后面的蝴蝶馆;木质平台由场地内现有毛石堆砌成的景墙进行围合,木材与天然石、弹石与草地的结合,使得整个樱花广场清丽而质朴,待到花开之时,满树烂漫,如云似霞(图6)。

3

4

5

6

4. 总体鸟瞰图

5. 景观结构图

6. 樱花广场效果图

2.5.2 海棠展示区

海棠展示区同样采用自然式结合规则式的布局形式,根据科学性原则,海棠品种科研区将按照苹果属海棠、木瓜属海棠和新品种海棠的序列进行种植,品种科研区之外则采用自然式种植。该区域内的景观节点是通过两三棵精选海棠与常绿乔灌组合而成,其背后是天然石堆成的景墙,以显海棠花的风姿绰约。海棠广场中的铺装采用黑色的砾石与弹石相结合,同时保留适宜的观赏视距。

2.5.3 水体景观区

场地内该区域属于公共景观区,将原有池塘的驳岸进行适当修整,不对其进行大改,在池塘北侧设计一个蜿蜒曲折的小水池,通过对自然地形进行梳理,水流可顺应原有自然坡度,从南园大池塘流入北园的蜿蜒曲折水池中,从北侧出水口汇聚至场地外北侧水面。正如《园冶·相地》篇中所说“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究源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5]。由此可见,水的源头和去向十分重要,若水无源头无去向,则成一池死水,缺乏生趣。同时《园冶》中也强调“疏水若为无尽,段处通桥”,说明传统理法中在转折分段处设桥的方式来营造一种水尾绵长之境。因此在海棠花溪转折分段处设置一座渡香桥,以增加水面的层次,营造水无尽之意;沿水岸转折处种植海棠,营造海棠花溪的意境;北园内水系蜿蜒曲折、高低叠落,与南园的池面形成旷奥对比和动静结合。

水池中心的两侧各有一平台,相互成景,水中、岸边植有耐水湿植物,如落羽杉、乌桕等,水体最宽处利用落羽杉进行围合,营造水上森林的夹境之感(图7),成为连接南北园区的生态廊道。

2.6 植物序列分析

因目前只建设北园,对蜜源植物区和常绿背景林区的植物景观不作过多阐述,重点介绍北园三个区。本次设计力图寻找融合科学研究和景观展示两种功能的植物景观序列,以延长樱花和海棠的观赏期,提高整个园区植物景观的丰富度,因此按照品种科研展示和园林化展示两种序列介绍。

2.6.1 品种科研展示序列

(1)樱花品种科研展示序列

樱花的品种分类方法很多,樱花的花期较短,约只能维持5~6天,为营造更具冲击力景观,项目根据花期,按早樱、中樱、晚樱的序列进行苗圃化种植,既满足科学研究的需求,又延长观花期。樱花专类园中早花、中花、晚花品种的搭配比例约为3∶6∶3。相对于晚樱品种花期的一致性和形态的相似性,早樱各品种之间则有更多的差异,为了突出樱花专类园中的早樱景观,适当增加其比例[6],以提高整体的观赏价值。本次设计中品种科研区内的早樱、中樱、晚樱的搭配比例控制在5∶3∶2。

(2)海棠品种科研展示序列

海棠分属于蔷薇科的苹果属和木瓜属,这两个不同属的植物在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上都有区别。在展示区划分为不同区域展示其特定属、种、品种的海棠,通过展示牌,观赏者可清晰地区分两属的植物,并了解其形态和生活习性等[7]。因此海棠的品种科研序列按木瓜属和苹果属的分类系统进行苗圃式种植,展示园的独特性,还划分了一定面积的区域作为新品种海棠区,以展示具有南林特色的海棠品种。苹果属、木瓜属和新品种海棠的比例控制在2∶2∶1。

2.6.2 园林化展示序列

园林化展示序列以自然式和规则式相结合为主,对于樱花、海棠品种搭配其他春花植物、常绿或落叶乔灌木,不仅能延长其观赏期,还能提高樱花和海棠的整体景观效果。如北京玉渊潭樱花专类园作为一个公园,其更加偏向展示功能,因此除了春季开花的植物外,还配置了一些其他三季可观赏的植物,以此使专类园四季有景[8]。

早樱开花时节,气温较低,花期延续的时间比晚樱长,因此道路两侧和广场绿化优先选择早樱。如樱花广场是由华中樱(早樱)围合而成的一个半开敞空间,草坪上早樱后点缀无患子、金桂、红果冬青、乌桕等。三条轴线两侧则种植河津樱(早樱),其花期大约有15~20天,分隔南北区的道路两侧种植染井吉野(中樱),整个园区的一级园路两侧种植飞寒樱(早樱),飞寒樱大约在染井吉野初花前一周开放,与染井吉野搭配极佳[9]。

海棠的园林化展示主要集中在品种科研区的背后和水池边设有一些园林绿化组团,对规则式的展示序列进行转换,使人在路径中行走时能产生步移景异的感受。如在海棠广场中少量海棠与常绿树种的搭配,让人难免会心生惜花之情,正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所吟:“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又如在水池边用高原之火海棠和垂丝海棠搭配落羽杉、乌桕等高大乔木,从而衬托海棠的绰约之美。

3 结语

本文以南京林业大学溧水基地樱花海棠园为研究对象,在“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指导思想下,保证专类园的科学研究功能的同时,在规划设计方案中融合了植物展示、科普教育等功能,同时结合低影响开发理念,实践了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是一次学习传统理法和现代技术的设计实践,希望本文能够对相似类型的校园式植物专类园提供一些可借鉴之处。

猜你喜欢
专类海棠樱花
关于《植物专类园设计规范》制订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读《明天要远足》,写“我要去远足”
赏樱花
美国南部植物园专类园主题设计∗
樱花
《大嘴狗》
找春天①
国内首个汽车再制造专类展“亚洲再制造展览会”在广州举办
樱花站
专类植物园中植物景观营造分析——以南昌滨江月季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