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文巧
摘 要:在小学阶段,班主任通常扮演着多重角色。一般来说,他们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班集体的领航员,有时还负责聆听学生的心声,做他们信赖的好朋友。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大影响。而在管理过程中,必要的沟通是少不了的。将语言艺术适当运用于班级管理工作中,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促进管理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语言艺术
语言是一门艺术。对于班主任来说,合理地运用语言艺术,可以和学生取得更好的沟通效果,让班级管理的基础更加稳固。而另一方面,优雅、积极的语言又有着春风化雨般的熏陶效果,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教育,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和知识水平。由此可见,语言艺术的应用意义非凡。但在日常工作中,许多班主任又往往不得其要领。究竟怎么运用语言,才能收获自己想要的效果呢?本文试着从内容、形式和情感因素三方面出发,探讨小学班主任管理的语言艺术。
一、内容通俗易懂,拉近师生心理距离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中心人物。而在小学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面对的是一个个朝气蓬勃、稚嫩纯真的孩子。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远远不及成年人,既听不懂深奥的道理,也理解不了太复杂的概念。考虑到这种情况,班主任与小学生沟通时一定要“蹲下来”,它既指身体动作,也包括思想和语言方面,要主动和学生换位思考,从他们的认知水平出发去组织管理语言。换而言之,班主任说的每句话都力求要让孩子听得懂。在面向班级交流时,借助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小学生跟上自己的思维节奏,师生间的交流才会更加顺畅。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强调班级规章制度的重要性时,许多教师都会习惯用“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之类的例子来向大家强调,身在班级之中,就要遵守纪律。但以小学生的知识程度,理解这些俗语还有些困难。因此我们不如将语言稍作转换,变成“班级是我们的第二个家,每个成员都热爱它、维护它,这个家庭才能和谐团结,给每个人带来快乐。”学生在赞同之余,也会心生好奇:要怎么才能维护我们的班集体呢?这时我们再趁热打铁:“只要我们每个人都遵守班级规则,让班级秩序越来越好,就是在维护它。”在亲切温和的交流氛围中,学生信心满满,维护好班级秩序的意志愈发坚定,师生的心理距离也在无形中拉近了。
二、形式灵活多样,探求有效沟通方法
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这也就决定了班主任在面对学生时,要秉承着灵活的态度,从学生自身的情况出发,寻找适合他们的交流方法。比如活泼外向的学生,他们的表达欲望强烈,沟通时往往更注意大体而非细节。而内向沉默的学生呢,他们的性格往往敏感而细腻,和教师交谈时偶尔会流露出胆怯,表达自己的意愿时往往没有那么顺利,这时班主任就要抱着耐心和谨慎的态度,缓缓敲开他们的心门。假设一场考试过去后,部分学生产生了成绩退步现象,班主任要和大家展开沟通,了解同学们成绩退步的原因,同时帮助他们规范个人的学习行为。与外向学生沟通时,我们不妨单刀直入地问:“这次考试感觉如何,是不是成绩有些小滑坡呢?”然后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帮他寻找退步原因,指导他改正学习中的小毛病。与内向学生沟通时,则要设法抓住他们的优点,先给予肯定,再针对成绩退步的现象进行分析,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例如“这次你的语文成绩很亮眼,老師要肯定你的付出。要是咱们能把数学成绩也提高一些,班内的排名就上去啦,继续加油吧!”这样一来,学生从班主任的语言中收获的不是批评,而是动力。受到鼓励后,他们也就有信心接纳弱点,正视成绩退步的问题了。
三、重视情感作用,给予学生人文关怀
情感是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调和剂,更是语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借助语言向学生传递关怀与爱心,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呵护他们年幼的心灵。譬如天冷的时候,许多孩子都和班主任抱怨:“老师天太冷了,我不想起床,也不想上课。”孩子的思绪天真而烂漫,对于他们来说,这只是和信赖的人分享日常情绪、表达自我,并非真的懒惰。作为班主任,当然不能斩钉截铁地说“必须来上学”“不能偷懒”,而是要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用温和的语言进行劝慰,例如“我们都一样,老师也有天冷不想起床的时候。可是想到要给大家上课,教给你们新的知识,就鼓起勇气来了。希望你也能鼓起勇气,按时到校上课。咱们一起克服困难,好不好?”学生听了这样的话语,不但会更加信赖班主任,还会努力践行“契约”,每日准时到校。情感的融入,不仅能将班集体变成积极向上的团队,同时也能促进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高效落实。
良言一句三冬暖。良好的语言艺术不仅有利于展示班主任的个人魅力,更能推动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施。在新时期的小学教育中,希望班主任都能汲取先进经验,用有效的语言做有效的管理工作,让孩子们的身心得到更有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仲奎.探究小学班主任管理的语言艺术[J].教育,2018(11).
[2]王丹丹.试论小学班主任管理的语言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