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威 徐嘉宁
摘 要:在现今国家财政用于加快土地流转进程,从而增加农户种植意愿,对于我国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对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都有着深远和现实的意义。本文将以苏北地区为例分析财政投资性支出对农地流转情况的影响。
关键词:财政投资性支出;土地流转;民生问题
一、引言
在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习近平主席重点强调国家应注重三农问题,改善农民生活是党和政府应着眼关注的重点。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多为平原、丘陵地区,长江中下游地段自古以来便是农业最发达、经济最繁荣的地区之一。对于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东部沿海地区也一直都是全国的先锋者。(苏北地区作为最重要的农业大区之一,拥有着面积较大的农业用地和丰富的沿海滩涂资源)而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针对现在存在的一些农业发展问题,我们应该将视线从推广大机器规模化生产转向以国家带头通过财政政策影响激励农民种植意愿,从而解决现今所出现的一系列关于农业民生的社会焦点问题。(此外,苏北地区正在蓬勃发展的农村新型创新产业结构也有助于我们从一些方向上进行激励意愿的众多研究)此外,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调、完成城乡共同兴盛。对于破解上述难题,一直也都是“三农”工作的重心。
二、文献综述
为了建立科学的论述过程,我们将从国内国外两种不同环境下,对前人做出的财政如何影响民生的问题加以调查研究。
国内文献主要集中在关于城乡一体化进程、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农地制度变迁、财政扶持政策促进不同模式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等方面做出研究。国内文献都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政府政策的扶持还是推进农地流转、提高农业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国外主要情况集中在都市农业的发展和“田园城市”的概念,因为国外发达国家地广人稀,由农户采取自有农场,大规模机械化、集约化生产,与我国国情不符,所以不具有借鉴意义,不予参考。
由此看来,国内相关研究分别以地区间条件、上层制度、地方实施情况等因素研究了财政政策对农地流转实施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将在借鉴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上述研究的考察地区间条件、上层制度、地方实施情况等因素,还将结合经济学专业内容对农村土地流转状况加以研究。
三、苏北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基本情况
截至2018年,苏北地区户均劳动力人口 2. 5 人、从事非农产业人口 0. 9 人、拥有承包地 5. 1 亩,劳动力人均2. 1 亩; 家庭平均年龄 43. 2 岁,总体受教育程度不高,只有 9.2 年 ( 相当于高中学历水平) ; 2018年 家 庭 人 均 纯 收 入 18288. 8 元 , 同 比 增 长11. 3% 。
土地流转规模不大,流转地面积小,较为零散,农民土地流出意愿不高,承包者没有较大积极性对大块农地进行承包运作。苏北地区农地流转水平不高,且大部分农户是因为家庭成员进城务工导致的无人耕种而被动的放弃土地,选择土地流转。这说明,现在的土地流转效益不高,因此国家财政的扶持就是必要的。同时还要注意的是,优化农地流转的流程,让每一户农户走正规的法律渠道进行农地流转,保障农民利益,提升农民生活。
四、国家政策必须介入土地流转而改善民生的原因
我国是市场经济体制,财政可以履行政府弥补市场失灵的功能,提供市场不能满足的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对促进农地流转政策的作用也是如此。推进农地流转,不论是由农户自发的形成还是乡镇级政府牵头推行,其效果由于下级部门效率较低、乡镇级机关影响力区域不足等原因,都难以起到预期的效果。并且,根据财政学的相关理念,凡具有外部效应的牵涉面广、规模巨大的农业投入,原则上都应由政府承担。所以,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是必要的。
我国政府介入农地流转投入还具有特殊性。让当前我国农业部门发展农地流转生产率和收益率都低下,靠自身难以满足发展需要。农业波动大而且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同时,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小,需求相对稳定,这样矛盾的情况会使得农产品供求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所以,为了稳定农业,政府必须大力介入农地流转政策,将其发展境况置于政府的高度重视之下。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生产率,而政府加大对农地流转的政策扶持,必然会增加进行土地承包的农户的收入,从而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民生。
五、当前财政从金融角度支持农地流转的方式和现存的问题
1.政府对承包者的补贴不到位。土地承包者的补贴流转初期仍然发放在农户手中,在承包者产业初期,规模收益未见成效时,这类政策极易挫伤承包商的承包积极性与生产积极性,从而承包土地的收益不理想,拒绝来年的继续承包,导致恶性循环。
2.农村土地流转起步晚,发展慢,很多新生问题陆续显现,解决措施思考需要时间、见效慢,对以周期性为特征的农业生产来说,是极为不利的。但是农业保险的险种稀少、附加条件多,大多数农地承包商并非本地农户,一旦遭受损失,容易因为资不抵债而选择卷铺盖走人,导致农地流转双方遭受损失。农业投入资金大,抗风险能力差,而农业保险的缺位是万万不行的。
3.金融机构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情况支持力度不足。从农业银行、农村合作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方面了得到,虽然上述金融机构都有针对土地承包项目提供贷款方案,但总体而言,其贷款额度较低。信用贷款,贷款上限为3万,以土地为抵押的贷款上限也不超过10万元。在土地承包初期,人力资本不足,流转市场不完善,保障渠道不健全的情况下,承包商的前期投入是巨大的,小额贷款不足以增加大户的承包意愿。
六、对政府支持农村土地流转改革的建议
通过以上现状,我们基于学科基础知识来对激励农民种植意愿的关键进行理论分析,从农村经济、政府先行政策、农民意愿等多角度,全方位调研总结苏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现状,给出政策建议,并且立志于以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探求社会问题,寻求解决途径。上述分析中,影响苏北地区的主要因素有政府补贴、保障方案、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力度等影响因素。
1. 建立农地使用权流转的有形市场。当前,江苏省正在积极探索建立农地流转的“有形市场”,重点通过建立覆盖村、乡、县的土地流转网络及服务体系,构建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交易平台,实施一个地区(市)的土地流转目标,逐步建立按照土地等价交换原则确立的城乡统一土地市场,规范农地价格、标准化土地评级、自由化交易市场,培养土地流转中介机构及土地流转经纪人队伍,来加速土地流转进程。
2. 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农业的支持。开发各类金融工具,例如信用保证保险,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经营项目,使得承包商融资模式和征信机制得以创新。开发特色农业保险险种,从根本上缓解承包户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全力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
3.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光是保障土地被承包的农户的利益,对承包商的可能面临的风险也要提供保障措施。通过财政拨款建立承包土地的“创业基金”,鼓励有技术、有能力的大户多多处理,最好的发挥好机械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从双边同时予以鼓励,让承包商和农户获得双赢。
参考文献:
[1] 柴菁华.当前金融支持农村土地流转应关注的幾个问题[ J] .西部金融, 2009(8).
[2] 周潮.当前金融支持土地流转存在问题研究[ J] .西部金融, 2009(10).
[3] 王慧娟.农村土地制度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 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2)
[4]杨群.土地流转: 实现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J]. 学术交流,2013( 2) : 96 -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