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多层次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构建

2019-10-12 21:32陈仁忠
科学与财富 2019年26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构建农村

陈仁忠

摘 要:普惠金融能够为农村等低收入群体提供均等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体系能够为各个阶层提供全面的服务体系。构建多层次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是新农村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本文在分析我国多层次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探讨了几点行之有效的政策建议,旨在为农村金融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农村;普惠金融;构建;

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其中由农村金融发展缓慢导致的城乡差异是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为此,我国政府提出通过加大金融机构的引导力度,带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在实际扶贫工作中,普惠金融能够为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覆盖的群体提供资金扶持。对于普惠金融概念的界定,最早可以追溯到2006年联合国发布的《建设普惠金融体系》,该书将其定义为能够为社会所有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体系,并指出为促进金融服务的均等化,小额信贷和微金融是主要的解决手段[1]。与传统金融模式相比,普惠金融具有广覆盖性,能够服务全体人群,尤其是农村欠发达地区、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其次普惠金融具有可持续性,普惠金融既要帮助弱势群体改善生活质量,又要确保商业的可持续性。

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发展最早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农村信用社是我国普惠金融最早的雏形,农村信用社以“农民在资金上互帮互助” 为服务宗旨,在这种模式下社员出钱组成资本金,社员用钱可以贷款。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普惠金融的地区差异逐步缩小。据统计,截止2017年底,全国人均银行结算账户6.6个,农村地区人均银行结算账户4.08个,与2016年相比增长11.37%;全国成年人电子支付比例76.9%,农村地区成年人电子支付比例为66.51%,显示了农村地区电子支付迅猛的发展势头;截止2017年,我国普惠金融涉农贷款达到了30.95万亿元,体现了普惠金融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发展规模[2]。

一、农村地区普惠金融体系框架概述

农村地区普惠金融体系框架涉及客户需求、微观服务、中观金融环境、宏观政策引导等多个层面,详细如下[3]。

首先,客户及需求层面。科学的普惠金融体系需要有明确的服务对象。普惠金融面向的对象多以小微企业、农村等低收入群体为主,该类群体由于信用状况不透明,传统金融机构通常难以覆盖。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将上述群体纳入普惠金融体系中。其次,微观服务层面。该处所说的微观服务指的各类金融服务机构,既包括商业银行等传统银行类金融机构,也包括保险公司、信贷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非政府性的小额贷款组织等。第三,中观金融环境层面。所谓的中观金融环境指的是支撑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和相关金融服务。通常来说,金融服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金融成本并提升金融提供者相互之间的透明性。良好的中观金融环境,能够促使金融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更好的发挥其功能,进而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广阔的金融服务。第四,宏观政策引导层面。对于普惠金融体系来说,良好的宏观政策包括国家法规、行业规范、监管体系能够更好的助推普惠金融的发展。为了确保普惠金融更好的服务农村等低收入群体,提升金融服务质量,政府相关部门需要从宏观层面采取相关政策,积极打造优良的金融环境,强化金融监管,为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条件。

二、我国多层次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发展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取得了较有成效的发展,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不断增多、金融网点渗透率不断扩大等。受国家金融政策调控的影响,银行类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不断涌现。随着我国金融机构的地理覆盖面逐渐扩大,人均使用率稳步增长。此外,普惠金融产品日益丰富并且数字化发展趋势明显。但是需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发展与实际需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从微观层面上来说,供给主体相对单一有待进一步多元化。尽管当前我国金融机构不断增多,但是由于抵押、担保等方式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农村普惠金融尚未满足市场的需求。当前,福利小额贷是实现金融帮扶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该方式的资金来源多以政府财政补贴为主,因此具有成本高、效率差等特点。小額信贷具有推动社会发展和实现商业目标的双重目标,如何引导小额信贷的均衡发展直接影响着农村普惠金融的整体发展效果。其次,从中观层面看,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有待进一步完善。现阶段,农村金融发展中仍然存在网点少、结算方式单一等问题。由于我国缺乏完善的金融信用管理体系,针对农村的征信体系尚未完善,直接导致金融机构无法真实的了解农村的征信信息。此外,部分农民信用意识淡薄,金融知识匮乏,不良贷款等问题时有出现。总体来说,我国农村地区尚未实现对网络技术支持服务系统的全面应用。第三,从宏观层面,相关法律法规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以小额信贷为例,我国尚未从法律层面上对其进行规范,央行出台相关政策禁止金融机构采用公众存款的方式进行融资,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也限制了部分企业的融资渠道。因此,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监管不力等问题,极大的限制了农村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

三、构建多层次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若干策略

我国幅员辽阔,农村市场广阔,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地区仍然存在大量的金融需求。为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需要从客户需求、微观服务、中观金融环境、宏观政策引导等层面构建科学完善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结合实际情况,下文探讨了几点改进策略。

首先,从微观层面创新金融机构体系以及金融产品服务。其一,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积极打造多元化的普惠金融机构体系。传统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深化改革,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效率。政府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强化普惠金融的宣传力度,促进农村普惠金融的普及和推广。对于金融从业者来说,需要加强农村调研以及技能培训,确保金融服务的优质开展。此外,适当放宽金融市场准入标准,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向三农领域发展,并鼓励债券、保险等企业在农村地区开展业务,为农村的多样化金融需求提供保障。其二,满足受众群体的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结合农村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农民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创新开发新产品。为了实现普惠金融业务的综合发展,金融机构在提供存贷款等业务的基础上,推出理财等新型业务,满足不同用户个体的多样化需求。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浪潮中,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手机银行、P2P理财等平台的优势,缓解农村地区融资难的问题。

其次,从中观金融环境层面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优良的金融基础设施以及金融环境是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保证。政府应充分自身优势,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支付结算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鼓励金融机构为农村地区开放网络银行业务,为农村打造良好的金融支付环境。农村地区信息的不对称是制约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农村信息的收集工作,不断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并通过统一的信用数据库,确保农村信用信息的透明化。政府引导或鼓励企业、金融机构出资成立担保机构,缓解农村融资难的问题。

第三,从宏观层面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监管。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又一重要影响因素。为了打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机构针对农村地区有针对性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扶持政策。比如,引导金融机构向三农业务倾斜;通过政府补贴等方式加大扶持力度,提升金融机构参与农村普惠金融的热情等等。在监管体系的完善方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其一,明确监管主体。针对当前金融监管主体不明确、模式混乱的现象,确定监管主体,明确监管模式。其二,政府部门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协调各个部门共同高效进行普惠金融监管工作。从业金融机构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在企业内部设定监管部门,确保自身的良性发展。以此为基础,充分考虑不同金融机构的差异,实行针对性的金融监管,推动金融机构更好的参与农村普惠金融建设。

四、小结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精准扶贫,改善农村地区生活质量。普惠金融是一种将农村低收入群体作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金融模式,對于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有重要的作用。针对现阶段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供给主体单一、金融基础设施和服务不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不健全等问题,从宏观、中观、微观等视角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引导我国多层次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进而确保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强, 杨岳.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构建探析[J]. 金融科技时代, 2017(3):27-31.

[2] 袁颖丽. 商业银行参与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路径 ——以长安银行为例[J]. 新西部, 2017(26):51-52.

[3] 蒲丽娟. 农村反贫困战略下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构建研究[J]. 改革与战略, 2018(2):109-111.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构建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欠发达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普惠金融浅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