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蹈的文化传承与教学策略研究

2019-10-12 23:46那孜古丽·阿西木
艺术大观 2019年27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研究民族舞蹈文化传承

那孜古丽·阿西木

摘要:无论是民族舞蹈的传承还是民族舞蹈的教学,都是一件需要循序渐进的事情,也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应担负起责任,在这过程中高校和教师的责任尤为突出,相关政府部门的扶持也至关重要。加强合作,增进交流,积极主动地推广民族舞蹈,理应成为一个常态。本文基于民族舞蹈的文化传承与教学策略研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民族舞蹈;文化传承;教学策略研究

一、引言

民族舞是中国传统舞蹈的一种重要形式,主要是聚集在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以日常生活和劳作为背景所形成的一种舞蹈艺术,主要是通过肢体动作表达内在的思想情感,加之舞者服饰以及背景乐的不同,使得民族舞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与特色。

二、民族舞的艺术特征

民族舞具有民族性、群众性、娱乐性。民族舞蹈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一种艺术,它来源于人民对于生活的理解与创造,最初的产生也不是作为视觉的审美活动,而是百姓为了祈福平安、取悦神明、盼望丰收的一种祭祀活动,这种对于上天的祈祷,通过简单的肢体动作最直接地叙述了人类内心的情感,也就形成了民族舞蹈较为淳朴的情感内涵。民族舞蹈表达的内容往往是比较遥远的,也是比较淳朴的,其中的情感却直接而美好,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越发让人们感受到了其中的美好。

(一)“动律”特征分析,通过准确地把握民族舞的“动律”特征,是对民族舞及民族文化进行全面把握的重要保障。同理,在开展民族舞教学当中,为了可以深刻理解与掌握民族舞的艺术特色,提升民族舞学习的效果,就必须要抓住其动律特征。

(二)“神韵”特征分析,“神韵”是民族舞艺术表演魅力达到一个境界之后的具体体现,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与美学特点。从艺术评价视角来讲,民族舞的另一个表现特征体现在“神韵”特征上,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艺术表现内容。无论是舞蹈、绘画还是书法等艺术表现方式,它们的艺术表现特色与效果和神韵特征之间具有紧密联系,或者说这是一种最佳的舞蹈艺术展现与表达方式,可以使受众体会和感受到更完美的视觉效果,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受众的审美感受。

(三)“形式”特征分析具体表现在民族舞主要通过肢体动作的科学设计与编排来实现“以形传情”的表演特色,增强了舞蹈表演艺术的整体表演效果。所谓的舞蹈动作,实际上就是一些基本的民族舞舞蹈动作的连接、运动路线以及最为基本和常规的舞蹈动作姿态等,同时还包括对象外部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现状

(一)教师缺乏教学能力

有专家对全国各高校的舞蹈教师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发现超过30%的教师明确表示自己不知道如何教民族民间舞蹈,42%的教师表示不知道怎样才能上好一节民族民间舞蹈课,59%的教师表示无法独立编创教学组合,94%的教师从未亲自参加过民族民间舞蹈实地调查,44%的教师自己不太清楚民族民间舞蹈的核心动律。

(二)民族舞蹈教学模式单一,内容单调枯燥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并且,这些民族都呈现一种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这样的生活特点使得我国的民族都有着自己别样的文化内容,每一个民族也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民族文化延伸出富有本民族文化的舞蹈风格。比如:傣族舞蹈、蒙古族舞蹈、新疆舞蹈、朝鲜舞蹈、苗族舞蹈、壮族舞蹈等。现阶段,虽然舞蹈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由于民族舞蹈的师资情况不容乐观,其教学的基础设备也没有得到更新换代,这样的问题严重约束了民族舞蹈今后的发展,没有办法满足学生对于民族舞蹈的求知欲望。学生也只是单纯的知道民族舞蹈的皮毛之后,没有深层次的学习,严重影响了民族舞蹈最终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式陈旧

当前,各高校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基本上属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教师将民族民间舞蹈的动作进行分解,然后指导学生对每一个舞蹈动作进行几十次乃至几百次的机械重复式训练,直至学生建立运动型条件反射,形成比较娴熟的舞蹈动作。这种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让学生体验到民族民间舞蹈中蕴含的欢乐元素;此外,这种封闭式教学模式片面重视舞蹈技术、片面培养学生的技术素质,却忽视了深入发掘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底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因而学生往往认识不到民族民间舞蹈的宝贵文化价值,丧失了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四、民族舞蹈教学策略与建议

(一)增进学生对民族舞蹈的了解,培养学习兴趣

在具体的民族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传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肢体语言技能外,也要尽可能融入民族之中去挖掘民族舞蹈中潜藏的传统文化和背景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民族舞蹈诞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教师应从文化的角度入手,让学生在充分了解民族舞蹈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进行舞蹈教学,这样学生的学习会更具感情色彩,表演更具张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民族舞蹈从不了解到了解也能逐渐地培养学习兴趣。

(二)运用情境教学法

舞蹈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本质在于其形象性,因此,教师应当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充分运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民族民间舞蹈不同的舞蹈形象。譬如,在向学生介绍蒙古族舞蹈文化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骏马在蒙古大草原上飞奔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马的动作与蒙古族舞蹈中表演者肩部动作、双脚步伐、上身体态之间的异同点;在向学生介绍傣族舞蹈文化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傣族泼水节的盛大场面,以及在傣族地区生活的孔雀、白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傣族舞蹈如何模拟孔雀、白象等动物形象,并帮助学生认识到傣族舞蹈文化中具有水一样的温柔、流动特点。

(三)加强对民族舞蹈教学的投入

如何强化民族舞蹈教学,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高校本身,在师资力量的供给上应该要有所加强。对于民族舞蹈教学中所需的基础物资和设施也应该配套齐全,各大高校要形成合力,在民族舞蹈的教学中要增进合作意识,相互合作促进。二是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民族舞蹈教学的财政投入,设立专项基金,设立奖项,为民族舞蹈教学广开方便之门,对民族舞蹈教学有突出成果的团队或个人进行奖励。

(四)培养学生在民族民舞中的创作思维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需要在对学生肢体动作的细化,还要在舞蹈的创作上让学生即兴发挥民族民间舞的创作上,因此来实现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民族民间舞的本质特点是具有一定的创作精神,如果民族民间舞想要更好的發扬光大,就应该引导学生在思维上作为开发,让学生在对民族民间舞的学习中,将自己的感情思维与舞蹈融入一体,因此,更好地将自己带到舞蹈的创作世界中,彰显民族民间舞的本质精神。舞姿是舞蹈的构造起到重要作用,它拥有着中国文化传统精神重要传递,因此,要客观全面的改变目前对舞蹈的误解,舞蹈不只是作为表演,而更应该是多样化,从思想上教育学生合理的利用舞蹈。

五、结束语

总之,民族舞是中国传统舞蹈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等特征,并且不同民族舞包含着不同的民族文化、民族服饰道具等要素。为了更好地把握民族舞的表演特色,提升其表演效果,就需要对民族舞基本特征进行了解的基础上,抓住其“动律”特征、“神韵”特征和“形式”特征等表现特征,力求有效抓住民族舞的表演精髓。

参考文献:

[1]胡小军.新时代民族舞蹈教学创新研究[J].文化产业,2019(22):59-60.

[2]王聪颖.如何传承民间舞蹈丰富教学内容[N].长治日报,2019-10-23(007).

[3]王小林.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与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实践融合[J].中国民族博览,2019(10):28-29.

[4]张莉.我国民族舞蹈教学的现状与措施分析[J].戏剧之家,2019(29):193.

[5]李晓雪.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教学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才智,2019(24):48.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研究民族舞蹈文化传承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观教学策略研究
论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
中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的研究
民族舞蹈的研究前沿与热点的对比分析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对民族舞蹈的学习兴趣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