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阐述哈萨克歌曲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各个发展阶段主要特征,简单介绍各时期歌曲创作演绎的代表人物,分析部分哈萨克经典歌曲,以论证哈萨克歌曲可谓魅力无穷,在世界歌曲之林中占據一席之地,独占风骚。
关键词:哈萨克;歌曲;魅力
哈萨克歌曲是哈萨克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文化明镜,是诉说民族精神鲜活见证,她反映哈萨克族历史文化中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民族习俗、人土风情等,用独特表现形式和多种手法展现出哈萨克民族对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的喜怒哀乐,对人生、爱情、梦想缺憾的种种感慨,其形式到内容不断升华和完善,以独树一格的民族风格,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音乐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和灿烂的瑰宝。
谈到哈萨克歌唱艺术的魅力,就绕不开哈萨克传统经典歌曲的形成和发展这一重大课题。
一、哈萨克传统经典歌曲的形成
哈萨克传统经典歌曲的形成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哈萨克族作为历史非常悠久的游牧民族,美丽的山水自然赋予他优美的美学感知,广袤的大地赋予他无比宽阔的认知胸怀,艰辛的游牧生活磨炼他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与天斗,与敌斗铸就了哈萨克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赛马、叼羊锤炼了哈萨克男儿的拼搏精神,姑娘追放飞了哈萨克青年对甜蜜爱情的遐想,所有这一切特征,在哈萨克歌唱艺术浩瀚海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哈萨克传统经典歌曲之所以具有独特魅力,得益于哈萨克丰富而深厚的民歌基础。这个时期形成的哈萨克传统经典歌曲有:《纳兹阔恩尔》《流失的时光》《斯仁别特》《库拉凯尔》《芒芒凯尔》《阿克斯依萨》《飞鸽》《灰姑娘》《明星》《黑小鸟》,特别是伟人阿拜作品著名的《无风的夜》(近期由叶尔波力演绎)《艾赛提之歌》等等。这些歌曲主要是以哈萨克民间小调为基调,通过作者进一步渲染个人的思想情感,再使小调升华为超高水准的音乐作品。这些传统经典歌曲当然千姿百态,万紫千红,各有秋分,但似乎都遵循一个规律,那就是歌曲的第一乐句往往是比较缓慢、深沉、舒展。第二乐句或跌宕起伏,或妖娆婉转,接连高潮。副歌部分往往回收精华,给人一种意犹未尽,听而不烦的享受(见《纳兹阔恩尔》《芒芒凯尔》《卡尔卡热勒》等歌曲乐谱)。
二、哈萨克歌曲魅力何在
上文中我们大概论述了哈萨克歌曲的形成与发展,其目的就是使大家对哈萨克歌曲的概况有所了解。现在言归正传,回到本文的主题,那么,哈萨克歌曲的魅力何在?为了便于交代论证,以下列举大家所熟知的几首哈萨克歌曲为例,作一简单的分析和说明。
(一)《可爱的一朵玫瑰花》
上文我们提到了这首歌是王洛宾先生根据哈萨克民间歌曲《杜达尔阿依》编译的,因此,这首歌的魅力凸显在以下几点:
第一,改编版没有破坏哈萨克语言稳定版所形成的发展手法,因为,哈萨克民间歌曲歌词大多为11音节,改编版基本上保留了哈萨克语稳定版所应用的主题句,八分音符节奏特点贯穿全曲,
第二,歌词完全重复第一句词,但是旋律在第二乐句重复变化第一乐句时,把第二乐句的最后一个音落在主音上。这样的变化更为自然。在哈萨克语稳定版中的不安情绪变成表现玛利亚稳定的形态。这当然呈现王洛宾先生高潮的音乐艺术水平,然而,旋律的美妙是原版固有的,这也正是王大师对此歌曲进行改编的吸引力所在。
第三,歌曲情绪变化在旋律的第三乐句,这与哈萨克语版本相同,在歌词上做了重大修改,主要是骨架音符前后加入了新的音符,使旋律更为流畅,曲调形成欢快谐趣的性格,这与歌词修改有关系。
(二)《在那遥远的地方》
上文中提到此歌曲是王洛宾先生根据哈萨克民间歌曲《迭歌达尔阿依(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编译的。这首歌曲的哈萨克语版本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原本是一部悲剧性的爱情歌曲。20世纪20—30年代新疆处于封建割据,百姓生活极端贫困。因而,新疆阿勒泰等地的哈萨克族牧民为了摆脱当局的压迫,被逼迫背井离乡,一部分哈萨克族牧民从阿尔泰山南坡经哈密移动山脉一路向东迁徙,一部分留在甘肃宁夏边境的祁连山一带,一部分继续南下到了青海山区栖息。在迁徙过程中牧民难免有分有合,青年男女相爱却天各一方,小伙子望着那心上人留下的遥远的地方,倾诉眷恋而悲伤的心情,产生了这首歌曲,这歌曲在30年代末被王洛宾先生从青海地区采集到,后来被人称之为“青海民歌”也是这个原因。歌曲的起点很美却带有一丝悲伤的情绪,歌曲很深情而没有特别突出的高潮,全曲相对平稳。整个歌曲的基本旋律与哈萨克语版本没有大的区别。只是王洛宾先生改编时,对歌词进行文学化的修改,赋予它更多的个体化元素。
综上所述,以它独特的音乐元素基因和表现手法已经个性化的演唱技巧,永远唱响美妙、动听的旋律,个人一美的享受。哈萨克歌曲但从音乐艺术角度看,是一个民族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一个亮点,是哈萨克民族为世界音乐文化的一种贡献。而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它应该同属于全人类共同的文化宝藏……
参考文献:
[1]珠丽杜孜·巴格达提.歌曲《都达尔阿依》的版本研究[J].戏剧之家,2015(08):112-113.
[2]李国顺.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的艺术魅力[J].大众文艺,2014(11):159.
作者简介:巴合提加玛丽·加库兰,阿勒泰地区歌舞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