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晓燕
摘要:现今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高,对于舞蹈编导的要求也随之升高,现存教学模式已经不满足当代舞蹈创作需求,所以应提出针对性措施。本文提出舞蹈编导教学现状和舞蹈编导教学中群舞创作的作用,分析提出关于舞动编导教学中群舞创作问题的措施,用以达到改善教育现状,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提升舞蹈编导能力的目的。希望以此对当前舞蹈编导教育做出贡献。
关键词:舞蹈编导;教学研究;群舞创作
我国舞蹈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从各个方面都表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特色。新时代舞蹈编导应该具备舞蹈编导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同时具备高层次的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舞蹈编导教育承担培养专业人才的责任,虽然取得不错的业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新时期舞蹈编导教学的基本现状
舞蹈编导的职业能力主要表现在: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具备舞蹈音乐和舞美设计能力;具备作品构思、创作脚本撰写、编创方案定制能力;掌握各民族民间舞蹈的体态律动特征,能模仿不同风格、类型的舞蹈语汇,具备身体掌控、舞蹈感知和舞台表现能力;了解文化活动策划与组织的基本方法,具备对舞蹈动作的讲解、示范、辅导能力;了解中外舞蹈作品流派、风格、特征,具备一定艺术审美能力;了解舞蹈编导基础知识,掌握舞蹈编导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舞蹈编导专业在近几年才得以发展,国内对于舞蹈编导教学的理解还不透彻,舞蹈编导教学集中在对想象力的训练和对编创能力的提高,将基础知识训练与排练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创作出较高质量的舞蹈作品。不过舞蹈编导教学内容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在形式和结构上较为简单和固定,在不同音乐的应用和基本舞步的演变上也存在一定局限性。而学生对于舞蹈编导的基础知识了解并且掌握透彻,但是由于学校并没有针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和开发以及舞蹈编创能力考核,导致舞蹈编创能力和思维创造创新性不足,对于编创舞蹈明显经验不足。
舞蹈艺术具有综合性,并且与许多其他艺术形式紧密相关。在舞蹈编导的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没有将多元文化艺术与舞蹈编舞相结合。而且音乐艺术具有表达舞者情感并营造氛围的能力,也是舞蹈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舞蹈的动作本身没有情感,要通过现场音乐和舞者表情来表达,并且通过将思想和情感融入舞蹈动作中来进一步与观众产生共鸣。这些内容在现在的舞蹈编导教育之中并没有得到重视,知识学生舞蹈核心素养得不到提高,不能通过教学工程得到全面發展,这并不利于国民文化素养提升。
二、新时期舞蹈编导教学中的群舞创作的作用分析
新时期舞蹈编导教学中的群舞创作的作用主要从增强学生对舞蹈结构的把握和提高学生对舞蹈创作思维的理解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增强学生对舞蹈结构的把握
舞蹈结构指舞蹈作品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作品主题思想的重要艺术手段。在艺术构思时必须考虑如何把一系列的生活材料、人物、事件、情绪等分别主次、轻重、繁简、先后,合理而恰当地加以安排和组织,使其既符合生活的规律,又适应一定体裁的要求,组成一个完整的舞蹈作品。
群舞是作品为了能够表现丰富的内容、表现特定的情绪、烘托艺术气氛或塑造集体的形象而形成的一种舞蹈表现方式。舞蹈编导通过队形的变换、画面的更替,肢体动作及姿态造型要在不同时空、不同力度、不同幅度和节奏的发展变化下,创造出特殊的群体舞蹈语言,宣泄出最直观的情感氛围。
所以舞蹈编导教学中的群舞创作相对于单人或者双人舞蹈更加具有提升把握舞蹈结构的能力,舞蹈编导需要更精确地掌握群舞中每个舞者在音乐变化背景下不同时间所处的具体位置以及需要表现的舞蹈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这对于学生把握舞蹈结构是极大的挑战,一定的压力更能激发学生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精神。而且增强把握舞蹈结构,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舞蹈、体会舞蹈,增强舞蹈编导能力,使学生创作出高品质舞蹈作品。
(二)提高学生对舞蹈创作思维的理解
舞蹈编导创作思维是基于对舞蹈艺术的理解和掌握,总结反映现实的客观事物,使用舞蹈艺术语言来呈现对本来面目或者表现意义的一种思维活动过程。舞蹈创作思维的实践过程即通过分析大脑受刺激源,从全局角度把握情况,使用可感知的视觉内容将想法转化为舞蹈语言,并在舞蹈排练中进行实践,最终形成舞蹈作品。
学生的舞蹈创业思维对于舞蹈编导十分重要,而且要建立多元化舞蹈创作思维,在舞蹈编导中融入新的思维,才能创造出高质量的舞蹈作品。在群舞创作中,舞蹈编导需要精心编排每位舞者的每一个动作,设计好队列队形,体现出舞蹈作品其独特的性质,同时群舞作品还要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在舞蹈动作形式创新的基础之上,实现对舞蹈创作思维的创新。
因此,在舞蹈编导教学中,群舞创作在提高学生创作思维上更加具有优势。通过开拓舞蹈创作思维,将新思维融入舞蹈编导之中,可以更好满足大众文化精神需求,进而使学生产生荣誉感,促进学生热爱舞蹈编导,创作出更加优良的舞蹈作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思维在任何领域都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不止在舞蹈编导中,也要在其他方面发挥创新思维的作用,这样才会让社会具有活力、创新创造力。
三、新时期舞蹈编导教学中的群舞创作思路
新时期舞蹈编导教学中的群舞创作思路可以围绕做好构思和创意、强化题材编排和组织及加强形式研究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做好构思和创意
正确的构思和新颖的创意是舞蹈创作的前提,把构思和创意通过舞蹈实践表现出来才是舞蹈创作的根本。那么如何形成构思和创意,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了首要问题。
首先我们应善于观察现实生活,再从现实生活中获取需要的、新鲜的、有活力的因素,将这些因素用心的注入我们即将创作的舞蹈作品中,用心体会作品。其次我们要提升我们的想象力,然后将大脑想象融入我们的构思和创意之中,为此我们应多去探索未知事物,去踏足未进入的领域或者环境之中,进而开阔视野,提高想象力。最后形成创意,创意即为创造意象,构造自身空间,屏蔽外在干扰,让自己能够精静心、凝神去想象、体会舞蹈形态。
作为舞蹈编导,应用心去感受世界,感受生命的意义,而不是单纯地用眼去观察、用耳去获取。每个从客观事物中获取的灵感,都可以作为舞蹈创作的种子,但是我们还需让种子生根发芽,即将灵感进行构思以及大脑演义。具体过程应是获取灵感、形成创意、确定主题、预设技法、拟稿完善。形成创意的过程是对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剖析,同时进行大脑演义和心理活动。因此,编导应深刻理解现实,然后进行提取和创新,最后进行实践,形成完整的舞蹈创作。
(二)强化题材编排和组织
强化题材编排和组织可以增强舞蹈结构把握,进而创作优秀群舞作品。但是每个群舞作品的舞蹈结构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具有多样化、差异化的特点,这说明群舞的结构并没有固定规律,只能编导自行对于每一个作品进行探索。
要强化题材编排和组织,让舞蹈结构贴合主题,这是群舞作品结构首先应该注意的部分。根据群舞作品时长确定题材大小,但是切记不可设计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毕竟舞蹈时长有限,不能像话剧一样表现完整的人物故事以及表达的题材意义。群舞的题材应该能够使舞蹈结构做到统一,因此应合理设计题材,使舞蹈结构能够首尾呼应,完整有序。题材的选择还应根据舞蹈编导自身的生活环境去设计,由于其深受成长环境,家庭文化氛围影响,让其去选择范围外题材可能会对群舞创作产生一定困难。若选择人物题材,应选择典型的人物形象,这样更有利于群舞结构的塑造,虽然群舞关注的是集体的人物形象,但是集体是由个人组成,因此个人典型的人物形象也很重要,同时其他舞蹈形式也应如此。最后,在教学时,还应注意题材的创新,觀众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传统的题材已经不能满足,因此也需要舞蹈编导做到与时俱进,根据观众需求,结合新鲜事物来进行题材的创新选择。
(三)加强形式研究
舞蹈分为内容与形式,舞蹈形式是指表现舞蹈作品思想内容的舞蹈语言、结构、体裁等艺术手段,其主要内容为单人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音乐舞蹈史诗、舞剧等。群舞的形式分为简单形式与复杂形式,简单形式即为舞者位置不发生改变;复杂形式为舞者位置暂时或永久改变。舞者无论是圆形移动、直线移动、“8”字型移动还是螺旋形移动等都需要秩序井然地跟随领舞者,同时舞者独立完成交叉、链形、桥形或星状动作,也可互换位置。
加强舞蹈形式研究有利于舞蹈编导创造出符合大众审美的舞蹈作品,要在舞蹈形式之中加入感情因素,让观众不只感受舞蹈作品所表现的动作形式,也要感受到舞蹈所传达出来的感情色彩,让观众产生共鸣。在教学工程中,应注重对于学生的感情培养,把单纯的舞蹈形式赋予感情,让学生不再是冰冷、机械地进行舞蹈编导,而且在赋予感情的同时加强对舞蹈形式的拓展训练,使其不再局限于某一形式,促进舞蹈编导的创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浅要分析了舞蹈编导教学中的群舞创作,发现现有教育无法对于学生进行舞蹈编导有效教学,学生依旧存在缺乏创新性等问题,所以在舞蹈编导时应注意做好构思和创意、加强题材编排和组织、加强形式研究,这需要学习转变教育方式,注重学生向实践性培养。
参考文献:
[1]但丽鹏,黄自新.舞蹈编导应具备超常的创作技巧与思维能力[J].民族艺术研究,2001(2):57-61.
[2]冯百跃,李宁.少数民族群舞作品的创作现状及挑战——以“全国舞蹈比赛”、中国舞蹈“荷花奖”“桃李杯”舞蹈比赛为例[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7(6):103-108.
[3]庞志娟.民族舞蹈文化传承视角下的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特色化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2):73.
[4]王慕颖.群舞创作中并置人物的设置——以作品《转山》为例z[J].大众文艺,2019(03):155.
[5]苏娜.从《那年剪短发》中剖析“内容与形式有机统一”对舞蹈创作的意义[D].南京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