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室内乐《楚歌》的艺术创作

2019-10-12 11:44刘冰
艺术大观 2019年29期
关键词:室内乐艺术创作

刘冰

摘要:室内乐《楚歌》取材于屈原《楚辞·九歌·山鬼》,继承了湖北荆楚古音的特色曲调风格,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运用四把琵琶与中国鼓相结合的形式,以细腻、跌宕的音乐传达《山鬼》曲折、婉丽的情调气质和屈原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作品的创作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室内乐;楚歌;艺术创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进行演奏学习和训练的同时,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积淀丰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世代珍惜和忠实传承,我们立足于湖北文化特色,以《楚歌》为载体,通过寓教于乐、寓文于娱的形式,让优秀楚文化充分展示在音乐艺术中,以提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通过室内乐训练,有效而便捷地培養学生对多个旋律流动的感受能力、和声听觉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以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室内乐《楚歌》的艺术特色

琵琶音乐受近代“西学东渐”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借鉴了欧洲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的创作技法,改革开放后西方先锋派音乐的传入,再加上大批专业作曲家的介入,琵琶音乐作品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音乐表述方式,促使当代琵琶作品由传统单一的独奏曲向独奏曲、重奏曲、协奏曲多元化发展[1]。近年来,《早春》《夏》《刘三姐》《踏青调》《面纱》等琵琶重奏新作不断涌现,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同时,也掀起了研究琵琶重奏的热潮。如《琵琶重奏艺术及其教学》(李坤丽)[2]、《从“独白”到“对话” 琵琶重奏艺术的魅力》(舒银)[3]等。我校地处古代楚文化的发祥地湖北省,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楚辞》既是楚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然而目前还没有以此为题材的琵琶重奏作品,因此笔者委约青年作曲家虞鹏飞为多把琵琶创作一部以《楚辞》为题材的重奏作品。作曲家深受《楚辞·九歌·山鬼》中的凄美故事以及屈原爱国情怀的感染,遂萌生了《楚歌》这部作品的创作思路与艺术构思。经过反复实践和不断修改完善,在琵琶重奏的基础上,加入了中国鼓,最终确立了以四把琵琶与中国鼓相结合的体裁形式。作品取《楚辞·九歌》首尾两字为名,既唤醒传统文化之魅力,又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幻想浪漫、古今交融,使人们沉浸在如歌般优美动听的旋律之中,室内乐《楚歌》由此诞生。乐曲继承了湖北荆楚古音的特色曲调风格,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以细腻、跌宕的音乐传达《山鬼》曲折、婉丽的情调气质和屈原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旨在彰显楚文化的辉煌成就和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作品的艺术特色如下:

(一)极具荆楚古音特色的曲调形态

“三声腔”是荆楚地区特有的一种音阶音调,即以三声进行的组合方式构成旋律的单位,旋法多以邻音级进,尤其是三度(或三度与二度)连续往返进行。室内乐《楚歌》以re-dol-la和sol-mi-re等三度与二度音阶形态为核心素材,连续往返进行,是对楚乐“三声腔”窄声韵的行腔色彩的继承。此外,商、羽调式在楚乐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楚歌》以商调式贯穿始终,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变化。

(二)乐曲与诗歌章法结构的形神合一

《楚辞·九歌·山鬼》是祭歌与恋歌的合一。室内乐《楚歌》亦采用了ABABA的对比性结构,以抒情性与戏剧性并重的笔调来表达《山鬼》中祭歌与恋歌的形神合一。【A恋歌】(一、三、五部分)是歌唱性的旋律段落,描写了主人公由期待与爱人相会时“既含睇兮又宜笑”的喜悦憧憬,到等待爱人时“怨公子兮怅忘归”的忐忑疑虑,直至最后失恋时“思公子兮徒离忧”的哀怨忧愁的情感变化。【B祭歌】(二、四部分)是琵琶和中国鼓相配合的舞蹈性、节奏性段落,展现了祭神歌舞热烈而自由的情感。

(三)色彩丰富的琵琶音乐语汇

琵琶的音色极具个性色彩,既保留琵琶的音色个性,又将四把琵琶的个性化音色进行多层次的融合,是创作和演奏中的难点和挑战。室内乐《楚歌》通过挖掘琵琶丰富的音乐语汇,运用琵琶的多种演奏技巧在多声部、多音域的组合音效来解决这一难题,从而营造出色彩丰富、极具立体感的音响效果。例如:在自然音位与泛音音色之上,进行多声部推拉吟揉的音色组合;运用绞弦、虚实滑音、摘、剔等特殊音色在不同音区和不同声部的交替组合等。

(四)古今交融的音乐创作手法

室内乐《楚歌》以细腻、跌宕的动人旋律作为音乐表达的主干,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线性思维特征;吸收和借鉴民间音乐素材,运用大量滑音、推拉音以产生音调的装饰效果,增强了乐曲的地方风韵和民族特色;采用了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形态中常用的以核心素材始终贯穿的ABCABCA的贯穿型结构,对曲调形态进行组织;吸收了现代音乐创作的多声思维,并通过变节拍、复合节拍、节拍对位等现代节奏技术的变化,渲染出山水人文的悠远情韵。

二、室内乐《楚歌》的创作价值

(一)丰富、繁荣琵琶艺术创作

室内乐《楚歌》取荆楚古音“三声腔”之调,继承琵琶传统的演奏韵味和音色特点,发挥旋律的自由延展,展现出中国音乐即兴式的韵味。同时,作曲家发挥了对声音组合的无限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挖掘琵琶音色组合的可能性和声音的表现力,以四把琵琶与中国鼓相结合的形式来展现楚辞跌宕悲婉的音韵之美,这为琵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利于琵琶艺术创作的繁荣与创新。

(二)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

室内乐《楚歌》取材于屈原的《楚辞·九歌·山鬼》,屈原以山鬼自喻,表达了其对祖国的忠贞眷恋之情。《楚歌》既是缠绵依恋的情致之语,也是忠厚笃悱的哀婉之音。作品以其强烈的现场感,展现出主人公候人不遇的心理活动和感情变化,颂扬了屈原忠于楚国、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传播着社会正能量,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增进各民族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室内乐《楚歌》吸收了土家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琵琶专业学生与汉族学生一起,直接参与创作演出,使他们在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在深入交往、交流、交融中加深友谊、增进感情,这已远远超出了普通室内乐合作的意义。同时,我们借助新年音乐会、校园音乐文化讲座等机会进行《楚歌》等作品的演出,能使少数民族学生(我校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超过60%)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互鉴,形成兼容并包的中华文化体系,进而促进民族团结。

(四)提高器乐人才培养质量

室内乐《楚歌》采用琵琶与中国鼓相结合的形式,除了对演奏者的个人演奏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外,对演奏者的合作能力、视奏水平、听辨能力等亦有较高的要求,通过对学生进行合奏训练可以弥补器乐教学中“一对一”独奏训练的不足。同时,室内乐《楚歌》在对学生进行排练的基础上,通过讲座、音乐会等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登台演出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演技艺、音乐素养、心理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进而提高器乐人才培养质量。

(五)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

室内樂《楚歌》寓教于乐、寓文于娱,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展示在音乐艺术中,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可听性。自2018年以来,我们团队先后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多所高校进行了《楚歌》的演出和推广,其耳目一新的组合形式和视听效果,在高校师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18年7-8月,《楚歌》在第三届“辽源杯”琵琶艺术展演和第二届中原琵琶风艺术展演中,获得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2019年7月,《楚歌》在武汉琴台音乐厅吴玉霞琵琶音乐会中上演,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认可。通过讲座、音乐会等形式,扩大了作品的传播范围,和更多的朋友分享中华优秀民族音乐作品,促进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广泛传播。

参考文献:

[1]吴慧娟.20世纪中国琵琶艺术发展探赜[J].中国音乐学,2015(02): 130-134+139.

[2]李昆丽.琵琶重奏艺术及其教学[J].音乐研究,2006(01):119-122.

[3]舒银.从“独白”到“对话”琵琶重奏艺术的魅力[J].音乐爱好者,2017(08):45-47.

猜你喜欢
室内乐艺术创作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东平路上的秋日盛事
浅析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马路奇遇记
我国民族室内乐演奏形态分析
载着人类光辉思想的列车
平面视觉语言中的艺术创作和形式表达
室内乐演奏中的钢琴角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