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片《波西米亚狂想曲》比起皇后乐队的传记片,更像是一部关于乐队主唱弗雷德传奇人生的传记片。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弗雷德从初加入乐队到他生命最后的盛大演唱会。
关键词:传记片;时间线;人物
《波西米亚狂想曲》这部电影是一场致敬盛宴,是一段围绕着皇后乐队音乐人生的追索旅程。以皇后乐队最具争议也最特别的这首歌为片名,重现皇后乐队从初见到成团,有过低谷也有过巅峰的摇滚传奇,同时也是主唱弗雷德的人生缩影。
一、结构与故事情节
《波西米亚狂想曲》单从片名看往往会认为是皇后乐队的传记片,但从情节来看定义为主唱弗雷德·莫库里人生的传记片更为贴切。但对于这个不平凡的男人传奇的一生,这部影片的情节和故事结构有些稍显平凡。
整部影片直接采用顺序结构,按照时间线讲述从弗雷德最初加入乐队一直到他生命最后的盛大演出,就像是他音乐生命的发展史。但恰到好处的是用弗雷德始终伴随着他的孤独感来串联起来整部片子的情感的发展。比如,弗雷德在保罗的控制和挑拨离间下与乐队其他三位成员以及最了解他的人生挚爱玛丽全部闹掰之后,站在卧室窗口,望着玛丽曾伫立过的窗口,不断一下又一下地按亮那盏床头灯。这些失意时刻夹杂在高光时刻中,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追梦的主人公,遇见爱情,成为明星之后在浮华世界中迷失自我,在低谷中崩溃之后,认清和回归。这样的故事情节和结构不免让人觉得有一丝老套和乏味。但像其他许多明星传记一样,影片的重点在于尽可能地重现和复制经典而不是挖掘故事和角色的深度,目的就是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皇后乐队的魅力。
这部影片在情节上有一个问题:事件发生转变的关键节点和人物情感转折缘由缺乏充分的表现和探索,仿佛是在刻意回避。弗雷德的诸多行为转变缺乏解释,例如,最后让弗雷德敞开心扉交流的男人,莫名出现没有清楚的说明和交代。皇后乐队其他成员的个人生活也甚少涉及。仿佛按下了快进键。
影片的情节都植根于真实事件中,但其中大部分都经过了编剧的加工和过滤。影片的高潮为患病的弗雷德挽回了队友,参加“拯救生命”演唱会,给自己传奇的人生画上一个完美的句点。这可能是一种传记类影片喜欢使用的手法,让影片在高光时刻落下帷幕。但事实是,他在这场演唱会过去两年后才得知自己患病。编剧将时间线提前,营造了一种美好的幻觉,仿佛主人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获得令人振奋的全场起立鼓掌,圆满谢幕。全场十万人配合他们的节奏,掌聲如弗雷德所说震翻天空,令人振奋,我想导演和编剧想要的效果是达到了的。
二、人物塑造
对于传记类影片来说,人物是电影中非常重要的核心要素之一。这部影片的核心人物当然是弗雷德。
影片展现了这个光芒万丈的男人生活中的多面。最初他在自荐加入乐队时遭到质疑,但他用出色的歌喉征服了他们,并在离开前说:“我天生比别人多四颗门牙,口腔空间更大音域就更广。我会考虑你们的邀约。”从细节显现他对于自己能力的自信,当然他出色的才华配得上这份自信,也正是这份自信让他更加地鲜活更有魅力。还有他的敬业和对音乐事业的热爱,连演出服都会自己精心挑选,配合皇后乐队极具特色和冲击性的音乐,打造完美演出。音乐对于他来说绝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乐队成员之间也绝不仅仅是同事,他们彼此了解相互支撑,他们是彼此的家人。在创作《波西米亚狂想曲》时,他们之间的默契以及乐队成员对于弗雷德的认同和支持是这首歌面世的重要原因。乐队的存在给了费雷德的人生更多温暖和精彩,皇后乐队不能没有弗雷德,弗雷德也不能没有皇后乐队。
但作为一个人,除了音乐还有生活,弗雷德还要面对自己的孤独,情感以及性向,要有接纳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勇气,承受自己的选择带给自己的后果。他的人生在情感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节点,就是他认清自己的性向并与玛丽分手。他极其敏感极其脆弱但他并不懦弱,他找到了自己的路就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电影最后选择更改为弗雷德在演唱会前就被确诊艾滋病,调整了时间线,虚构了故事,当他得知自己患病,他没有卖惨也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珍惜最后的时光去继续创作,用音乐去感动和影响世人。虽然影片改变了时间线,但这并不影响他是一个传奇,他的音乐作品是不朽的,不朽的还有他们身处的那个辉煌时代。更改虽不符合现实,但塑造了弗雷德轰轰烈烈的一生,将他人生的句点画在了广为人知的高光时刻,高潮即落幕。
《波西米亚狂想曲》这部电影,虽不完美但还是值得一看。虽然弗雷德传奇的一生已经画上了句点,但作为观众观看影片时,无法避免地被他和他们的热情与纯粹所感染,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在演唱时喷涌而出那种热情在何时何地都能够照亮生命。
参考文献:
[1]彭小燕.叙事学下英美传记电影人物塑造手法[J].电影文学,2017(04):44-46.
[2]张婧.《波西米亚狂想曲》的叙事策略分析[J].电影文学,2019(14):140-142.
作者简介:王晓阳(1995-),女,汉族,山西朔州人,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在校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戏剧影视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