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协同模式下关于陶瓷艺术的传承与推广实践

2019-10-12 14:21蒋振李井城姚悦王越鑫
艺术大观 2019年27期
关键词:陶瓷艺术高校

蒋振 李井城 姚悦 王越鑫

摘要:陶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造物智慧与设计理念。目前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陶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近年来,安徽财经大学陶艺工作室通过积极探索,通过与地方机构开展合作,为陶艺的传承与弘扬摸索出一条可行的道路。本文基于校地协同模式以及陶艺传承现状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以期能够为全国的陶瓷艺术的传承与推广研究提供经验。

关键词:校地协同;陶瓷艺术;高校;陶艺工作室

校地协同模式是指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等进行的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种协同合作,该模式不但能解决高校自主建设等所面临的困难,而且能够推进高校与地方机构深度融合。现结合蚌埠市地方机构、高校办学实际及调研结果对校地协同模式对于陶瓷艺术的传承与推广相互结合的一种新模式进行探讨研究。

一、“校地协同与陶瓷艺术”相结合新模式提出的背景分析

(一)陶艺的传承与推广面临着艰难的困境

通过对课题组掌握的文献分析发现,对于校地协作模式促进陶艺传承与弘扬的研究未见其相关成果。当今社会上对于陶艺文化的价值认识模糊,陶艺缺乏结合当代文化需求对陶艺文化全面、科学、系统地挖掘。长期以来,我们在陶瓷文化挖掘方面缺乏科学整体的规划,缺乏对陶艺现代性转化,陶瓷的地位在如今也是举足轻重的,但在传承与弘扬方面则差强人意,陶艺的传承与弘扬成为现代社会关注的焦点。

(二)陶艺的传承与弘扬对校地协同模式提出要求

近年来关于陶艺其传播途径较少,手段单一,民众往往只知道陶艺而不了解瓷艺,究其原因在于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协调不当,社会层次方面参与度不高,社会凝聚力较弱,往往是政府单独扮演着传播者和弘扬者的角色,通过实践证明,仅凭政府一己之力是很难实现陶艺文化甚至是中国传统文化得有效传承与弘扬的,这时就需要社会层次的力量来协助政府,而且部分政府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手段,往往忽视了来自社会层次的力量,不能有效地发挥公益基地、中小学等社会层次的力量,严重影响了陶艺文化的生命力。

(三)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校地协同与陶艺的传承与弘扬合作提供了条件

高校作为文化教育的主体机构,在对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弘扬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近年来,某高校积极鼓励相关专业同学进入陶艺工作室学习,培养其动手能力以及教学能力,并且位于大学城,与中小学、公益基地、青少年宫距离近,交通便利,利于校地协同工作的开展。

二、校地协作模式促进陶瓷艺术传承与弘扬的定义、特点及可行性分析

(一)校地协作模式促进陶艺传承与弘扬的定义

1.定义:基于国家在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时代大背景下,以校地协同为基本模式,以地方机构为对接,进行高校与地方机构相互合作,同时开展工作,实现陶艺有效传承与弘扬的一种新模式。

2.主要内容:高校与地方机构共同协作,指定方案来进行授课、做公益、商业活动进行较高程度的传播等手段来达到陶艺的传承与弘扬的目的。

3.基本形式:学生经过选拔进入高校陶瓷工作室进行学习,在学习期结束的时通过高校与地方机构进行对接,将一批学生输送到地方机构,开展授课、公益等活动,通过学校层面、公益层面以及社会层面来进行传播,并且安排低年级向高年级学习,形成一个链循环,源源不断向地方机构输送人才。

(二)校地协作模式促进陶瓷艺术传承与弘扬主要特点

1.高校专业教育发展主动适应时代背景,校地协同与陶艺传承与弘扬合作的新模式的提出充分考虑了当今时代的现状,符合了新时代的方向,也符合国家近年来所倡导的弘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导向。

2.“培育学生能力”与“传承”并重,在新模式下做到实践与理论并重,学生在陶瓷工作室进行理论与技术方面的学习,由高校出面与地方机构进行对接,让学生在进行授课、做公益活动、举办商業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自身质量,学生在丰富自身能力与阅历的同时,将陶瓷艺术文化充分的传播出去,使更多的人了解陶瓷艺术文化。

(三)校地协作模式促进陶艺传承与弘扬可行性分析

1.时代大环境下高校与地方机构合作开展项目已成为必然,各地高校作为文化教育的主体机构,承担必不可少的责任,在陶艺的传承当中,高校扮演必不可少的角色,而地方机构必定参与其中,通过双方的协同合作多种方式,为陶艺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也是陶艺传承方向的必然选择。

2.与现在国家所倡导的传承中国传统技艺的导向相吻合,陶艺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陶瓷,是人类在生存之初最早出现的几种形式,从初始的实用性为目的,逐渐发展为实用和审美相结合的工艺美术品,人类自从懂得制作陶器之后,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瓷器和陶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3.在校地协同模式下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弘扬得到有效提升,高校是文化教育的主体机构,但是较为封闭,地方机构传播途径广泛,但是教育层次不足,两方如果单独来进行陶艺的传承与弘扬难度较大,两者合并互相借助双方力量无疑是有效途径之一,双方机构相互合作,在高校中,学生进入工作室学习,然后到地方机构实践,其最主要的是,高校与当地中小学合作,由高校向中小学输出高质量人才,在潜移默化中将陶艺传承与弘扬下去,在校地协同这种模式下,陶艺的传承与弘扬得到有效提升。

三、校地协作模式促进陶瓷艺术传承与弘扬的实践——以某高校陶艺工作室为例

(一)设立陶艺工作室为促进陶瓷艺术传承与弘扬所需,开设陶艺工作室,为高校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接触了解陶艺的空间,营造一个良好学习氛围,并且提供陶泥、拉坯机等一系列工具材料以及理论知识上的扶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根据需求,开展各项活动,从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弘扬以及各地机构的需求出发,实现高校与各地机构的对接,由对接机构给出佣金雇佣一批从陶瓷工作室学习期限满的同学来开展一系列活动,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传承陶瓷艺术等目的,并且结合不同的活动来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在工作室所学所用运用到实践活动当中去,更好地实现活动的开展。

(三)校地协同模式下陶瓷工作室运营实践成果:

1.陶瓷工作室的性质:依托于陶瓷艺术,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供学习的空间,达到传承陶瓷艺术的目的。

2.陶瓷工作室与地方机构对接的运行内容:

(1)教授学生陶瓷的基本技法:泥条成型法、拉坯成型法以及上釉等技法,使学生能够融入与地方机构举办的各项活动当中去。

(2)与当地中小学进行协同合作,在中小学开展陶艺课堂,由高校相关方面的人才进行授课,教导中小学生,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潜移默化地对中小学生进行陶瓷艺术文化的灌输,让其更多地接触陶瓷感受陶瓷的魅力。

(3)与当地公益基地进行对接,针对自闭症患者开展陶艺课。通过陶艺的学习,孩子手、眼、脑并用,促进了左右脑的细胞活动,对孩子的协调能力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还可以促进亲子感情,自闭症患者于家长在一起共同做出作品,能过极大的缓解病情。

(4)承办省级赛事-安徽工业大赛诚德轩杯专项赛。

四、结语

校地协作模式促进陶瓷艺术传承与弘扬这种崭新的模式,是贴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经之路,不但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提高现代大学生素质,而且通过与地方机构的对接来促进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弘扬,这是促进陶瓷艺术传承与弘扬所要走的必然之路,也是高校教学适应新时代的必然选择。

猜你喜欢
陶瓷艺术高校
陶瓷艺术在现代家庭装饰中的意义研究
浅析景德镇陶瓷粉彩雪景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浅析动漫艺术创作与陶瓷艺术的融合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原陶瓷艺术创新机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