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宁
摘要:课程思政本质是立德树人。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和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课程思政的教学宗旨是培养共产主义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者。课程思政的深入推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梦的需要。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立德树人
一、高校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目标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思政的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建设这一系统工程有利于实现高校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的目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所以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育人先育德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
协同育人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认真专注、开拓创新四部分,所以工匠精神是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总称。对所有的大学生来说,爱岗敬业是最为基础的道德品质,精益求精是推动他们努力创新的精神,认真专注是培育大学生的主要目标,开拓创新是工匠精神对大学生的终极要求,这四部分是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必要条件。
二、如何把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发挥育人效果
思政课程内容比较枯燥、单调,并且有大量需要背诵的内容,是学生不太感兴趣的,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这就需要避免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打造现代化课程思政的教育课堂,即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同时注重教师的引导、启发作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已经渐渐成为教师常用的有效模式,对提升思政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兴趣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给了教师很多优化课程的育人方式。总之核心是学生为本,教师发挥带动作用,始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在专业课程中关键在于找到课程思政的切入点,比如在艺术类专业的课程设计中,一方面把中国民族审美元素进行提炼,融入实际作品的创作中。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另一方面结合新闻实际案例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弘扬正能量,既可以突出学生的课堂学习作用,也可以掌握每个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进行侧重教学。最后课堂中充分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ppt讲解、软件辅助、视频资料分析等,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人为本的现代化育人理念符合我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先进理念,从目前实践来看,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化育人理念是课程思政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育人思路,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的好方法。
三、如何通过课程思政树立学生的思想道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但只是告诉学生这深刻的24字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每个人的成长都要经历生活的困难、失败,所以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理论知识,还要鼓励他们能够坚持把思想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在家庭生活中、在学校学习中、在工作岗位中真的去做,以理论指导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体会理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才能进一步深化和创新理论,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课程思政的推行就是要培养有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把大学生培养成言行一致、思想与行为高度统一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所以无论课上课下,都要给大学生创造思政环境,因地制宜在教学形式上增加实践教育环节,如参观历史博物馆、红色革命根据地、在大学生社团中以思政为指导组织活动等,通过这些实践,启发学生思考。同时,应积极将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通过对时事的分析、模拟,紧密联系时事热点,体会实践与理论的联系。
我曾问过一些学生对毕业之后人生有什么的规划,但很多学生茫然。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阶层,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课程思政催生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祖国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引导他们找到人生的发展方向,为社会带去正向发展的能量,创造价值和财富。
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精神财富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深刻反映我国各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风貌、人文素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等,很多内容都包含思政教育的内容,通过学习五千年的丰富文化成果,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塑造高尚情操。因此课上课下,值得深入发掘传统文化蕴含的教育价值,让大学生领略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可以知行合一形成社会风尚。
但灌输式的教学法会让学生感觉刻板枯燥,着眼于吸引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是关键。开展具有吸引力的校园传统文化活动,比如可以借助传统节日发起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从而培养高校学生的家国情怀。还可以把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结合,比如以现代大学生喜欢的动漫画为表现形式,绘制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探索利用现代软件技术如何创作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作品,这样学生会主动思考与提炼中国的审美元素、民族符号、优秀精神等,使大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润物细无声地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我欣喜地看到,即便是在专业化的艺术类课程中,也完全可以不着痕迹、自然而然地融入思政元素。在讲述分析绘画技巧的同时,将艺术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团队合作、创新精神融入其中,学生得到的远不止于知识和技能。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四个正确认识”,即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在于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把学习、观察、实践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把握社会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养成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
五、发挥教师的示范引导作用
教师处在教育教学的第一岗位,对大学生发展、知识结构、价值观的形成影响重大。所以作为高校教师明确教学宗旨至关重要,课程思政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是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和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不能生搬硬套灌输教学,好的方法是润物细无声的,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时候不知不觉就接受了思政内容。所以教师的价值观念、政治思想、生活方式等都会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高校教师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以教师职业道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好人格示范作用,才能以行导人、以事服人、以情感人、以文化人。并且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参加学校课程思政工作的培训,可以开阔视野提高素养。课程思政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的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这是以往没有的这是一种创新思维。对自己能以创造性的工作服务社会、服务国家而努力,这正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好追求。
參考文献:
[1]张智.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五个比喻析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5):131-135.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46.
[3]闵辉.课程思政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J].思想理论教育,2017(07):21-25.
[4]张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探讨[J].智库时代,2019(52):232-233.
[5]王秀花.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思政教育资源[J].人民论坛,2018(12):132-133.
[6]沈壮海,王绍霞.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补白之作——读《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