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视域下对重庆洪崖洞的探索与思考

2019-10-12 05:37高玲玲陈庚
艺术大观 2019年31期
关键词:崖洞人类学田野

高玲玲 陈庚

摘要:文化对于人类持续的生存、群体的形成、秩序的维持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本文试图以人类学的方法,结合自身田野考察经历对于洪崖洞这一田野考察点作尝试性分析,发现洪崖洞缺少的是“人的温度”,从这一点出发或许可以为今后的洪崖洞建设提供一种新的路径。

关键词:文化人类学;洪崖洞;人

人类学研究关照的是不同世代间,人类如何应对最根本的生存挑战问题。在全球化的视域中,特别是后殖民主义与族裔中心主义的影响下的今天,人类学家基于一种全球性的、跨文化的、批判性的视角对于当下的文化现实进行参与式观察和分析愈发得到承认。文化也随历史的演进发生了变迁,由于地域的封闭性与人口之间的稳定性,过去的文化更多的是一种客观现实的再现。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地域文化面临着被解体的趋势,现在的文化更多的是一种现实的社会建构。如果说文化由一种客观再现转向了现实社会的建构,那么文化的历史感将被当下文化表象所遮蔽,如何还原文化本身的样貌是值得进行研究和探索的。笔者希望通过以人类学的方法结合自身的田野考察经历,对于洪崖洞这一田野考察点进行分析,以此在加深自己的理论认知。

一、文化与人类学的交织

文化作为人类学的核心概念在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人类学家在19世纪末首次构想了文化的现代概念,爱德华泰勒认为:“文化是包括了知识、信仰,藝术、法律、道德、风俗和其他一切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学到的能力和习惯的。”[1]文化是比可见的行为更深层次的东西;它是一个社会共享的并由社会传播的思想、价值和观念,用以对经验赋予意义、产生行为并被行为所反映。

人类学的方法强调整体观的视野、比较的方法、历时性和共时性等层面去思考和分析。对于一个地方的文化调研,应该是分层次的。一个地方的文化很可能是多层面多方作用力的结果,这一步需要做大量的田野调查,通过这种参与式观察的方式找到一个地方文化的文化合力点。通过前期大量的文献资料查询与分析对于多层面的文化进行拆解,将一个地方的核心文化还原出来,而不是以当地所谓的文化实际上是意识形态下赋予的虚假文化为研究点。

文化就是人类应对生存所面对的挑战的有力工具。无论是语言和交流还是社会认同、生计模式等,都是基于文化而展开并发展的。就像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说的那样“人靠了他的抽象能力和象征体系,不但累积了自己的经验,而且可以累积别人的经验。所谓传下来的办法其实就是社会共同的经验的累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能或缺的生活基础。”[2]这也是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

二、应用人类学——以洪崖洞为例

对于文化这一概念进行简单的梳理之后,下文尝试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对田野考察点洪崖洞进行分析。

从历时性的角度来看,重庆城历史悠久,在明初就建有十七门,九开八闭,洪崖门是闭门,同时筑有城楼,用于军事防御。大抗战开始后,重庆人口猛增,重庆城中心从下半城移到上半城。大约是20世纪40年代,才在悬崖上开出一条小路来,沟通了城内外。当下的洪崖洞位于沧白路下段,即嘉陵江索道南站的正下方至嘉滨路段,它是一片极富巴渝文化特色又极为抢眼的建筑群落,被称为“悬崖上的吊脚楼,记忆中的老重庆”。1993年,市政府开始修嘉陵江滨江路,洪崖洞片区的居民被整体拆迁。经过多次研究,有关部门决定在洪崖洞现有工程完工的基础上,在嘉陵江上建设一座休闲水岸平台,使之与洪崖洞成为一个整体,达到山水相连的效果。

从空间的角度来谈,重庆整体的地形是纵切面的而洪崖洞是横向的,这种空间的架构和它原本的功能是紧密相关。仅仅作为下层阶级的住宿之地,洪崖洞原本的安全性并不被考虑,所以位于悬崖之上。如果从生业模式的角度上去看,原本的洪崖洞是渔夫、纤夫、山城棒棒军的生活场所,汇聚了三教九流。生业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而现在原有的居住人搬迁而走,原来的生业模式消失了,自然就没了生气。所以洪崖洞商业区的消费水平并没有那么理想的原因或许在于它缺少了一些“人的温度”。作为网红打卡点的洪崖洞吸引了足够多的游客,然而这种“网红”效应与洪崖洞本体所塑造的文化价值却断裂开来对于重庆地标景点的塑造。在对景区建设的过程中,或许可以从恢复生业模式以及提炼洪崖洞自身文化符号这两个角度思考新的路径。

三、结语

文化是人类应对生存挑战的重要工具,以人类学的方法尝试对洪崖洞这一田野考察点做具体分析,理清其中人与物的关系后可以发现洪崖洞缺少的是“人的温度”,从而为景区后续的建设提供一种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1][美]威廉·A·哈维兰.文化人类学——人类的挑战[M].陈相超,冯然,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2]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高玲玲(1993.8.7),女,汉族,籍贯四川省南充市,研究生,四川美术学院,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陈庚,四川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崖洞人类学田野
视觉人类学视域下的民族志摄影、保存和传播
刘俊
美丽的洪崖洞
田野作品选
捉迷藏的绿
秋天的田野
洪崖洞这个超级网红是如何炼成的
田野风光
何永智:洪崖洞这个超级网红是如何炼成的?
从梅里亚姆的界定看民族音乐学的学科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