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写生是当下常见的艺术实践活动,对技艺的训练和创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实践后的经验总结为基础,尝试阐述写生非写生的一面。
关键词:写生;创作
写生是当代艺术家训练和创作重要手段之一,鉴于近些年教学和创作的经验在此做一些总结和阐述一下自己对写生的理解。通常而言,按照被写生的对象来划分,有静物、人物和风景写生三类,由于近年来商业的推动和艺术活动本身的需求,风景写生最为火热。写生并非是当代的产物,自巴比松画派开始,历代艺术家愈发重视写生对于提升技艺和创作的必要性。本文重点以风景写生为例,带上画具,觅一处感动之所,静听风声、鸟鸣,沐浴着阳光,感受着自然的美妙,其中的愉悦自在不言中。
一、客观感受与主观表达的有机统一
自然的缤纷对于个人是一种浩瀚的存在,古人有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写生非写生。写生是一种手段,是艺术家走进自然,零距离感受自然的最佳途径,然而不是照搬自然的过程。面对变化无穷的自然,以个人的能力去复制它,则显得无比的渺小和软弱。绘画终究是感性和理性融合之后的产物,在于引起观者的情感共鸣,需要创作者去提炼和强化“感受”。作画是观察、理解和创达的过程。写生,无疑是训练和提升艺术家观察能力的最佳手段之一。尤其是风景写生,光阴如梭、色彩瞬息万变、风声、鸟叫、虫鸣等等尽收眼耳,使创作者沐浴在自然之中。既需要艺术家深刻的感受,又需要有选择的瞬间抓取,提升观察能力和敏感度。艺术家所关注的,就是意欲表达的。从个人写生的经验和印象派时期的大家们作画的表现来看,由于不同艺术家的喜好、修养、感受等差异,同一处风景,关注和表达的点也会差异巨大。正是这些差异,给予了每一幅被创作出来的作品有了更大的价值。每位艺术家都在将自己感受到的,和向自然抓取的那一部分,进行理解、分析,然后按照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一种转化的过程,是由自然转化到艺术家内心感受,再由艺术家内化后转换成作品的经历;是由客观视觉到抽象感受,再变成视觉语言的过程。
写生非写生,整个过程,艺术家充分地发挥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其实这就是创作。我们时常将创作与写生有意识的区分开来,或者表达成有所侧重。本人更加倾向于后一种观点,或者说愿意视为一体。写生既非照搬自然,也非没有主旨的“瞎画”。艺术家走向自然,能选取一处自然的风光进行表达,那么从内心里一定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表达“点”。这个“点”可能是形式、颜色、趣味等等,也可以是一种单纯的让艺术家感动的感觉,或者多者兼具,总之是被一些东西所说服了。那么,这些东西就是让艺术家去努力的动力,也是作品的内核。当一幅作品,有了这些明确内在部分,我相信将其称为“创作”,应当更加的贴切。莫奈描绘鲁昂大教堂,运用多幅作品表现不同时段的感受,去捕捉光影变化中教堂的色彩和神秘氛围,难道就因为他是对景作画就认为是写生吗?显然这是不成立的。二者的区分只表现在艺术实践者身上的态度,将绘画表现成什么形式,用于什么目的的态度。无法将学生刚入门画的画或明确用于尝试技巧的练习作业看作作品是理所应当的。我想,我所认为的写生即创作,应当包含如是三点:首先,有感而发,作品有明确的表达主旨;其次,作品中有一定表达技巧和形式语言;最后、作品完整度较高。
二、写生是绘画艺术实践的途径之一
无论多么强烈的情感都需要一种合适的载体进行表达,艺术表达的形式有很多,文学、电影、舞蹈、书法和绘画等等。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的语言,是通过眼睛沟通内外,达成的情感交融,有它作为载体所特有的部分,即点、线、面和色彩等基本物质形态。在这一点上,对所有的艺术创作者和欣赏者都是一样的。恰如汉字,无论文学作品以何种形式出现,单个文字在汉语体系里都是一样的,才能保证基本的信息传达。艺术家在生命中去感受美与真实,在艺术实践中去锤炼自己的绘画语言和归纳作画的习惯,依旧是在绘画本体所包含的诸多内容里思索。写生非写生,写生即创作,一名艺术家在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语言或者习惯后,绝不会轻易地将自己的表達语言在写生、创作中做粗暴的分割,应该也没有那么必然的需求。因此,在所谓的写生与创作中绘画语言是无差别存在的,一幅作品存在的价值均“情动于心,行动于画”,又哪来的写生与创作的差异?如非要找出那么一点点的不同,那就只剩下实践场地的区别了。绘画终究只是一种表达的方式,从无数的艺术实践和反思中得来的绘画语言,只是帮助艺术家述说内心的感动。写生只是一种手段,作品生成的途径。
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工作室模式下本科美术类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2020JGA368)。
作者简介:蒋辉平(1987.3-),男,汉族,籍贯湖南永州,硕士学位,讲师,北海艺术设计学院,美术,从事现代油画创作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