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修,方寸有度

2019-10-12 14:20胡陈佳
艺术大观 2019年24期
关键词:设计要素

胡陈佳

摘要:高品质产品设计是新时代赋予的特有名词,是高品质生活的必要条件。其不仅要满足产品设计的基本要求,也应对社会、经济、文化、人文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考量。正是由于这种多角度分析的必要性,“何为高品质产品设计”这个问题的答案仁者见仁。论文赋予产品以人的品质,提出高品质产品设计应该“内外兼修,方寸有度”,从三个维度、八个方面对高品质设计要素进行了探索分析。

关键词:高品质产品设计;高品質设计;设计要素;适度设计

在良好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所构成的一定社会基础上,人们对于理想舒适的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愈加强烈,高品质产品设计顺时而生。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于高品质产品设计的理解不尽相同,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高品质”一词对于产品使用者而言,往往是一种舒适的生理和心理感受,其背后需要设计师多维度的富有逻辑的精心考量。探析高品质产品设计要素,能在宏观上为产品设计提供可行的方向。

一、外在形式的和谐是高品质产品设计的基础

产品设计的外在形式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仅仅指造型是否优美。高品质产品设计的外在形式应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满足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是线、形、色、光、声、质等外形因素的美及这些因素有机组合的美。产品设计的形式美有一定规律可循,可以从形状与色彩之美、材料与技术之美、结构和肌质之美三个方面进行考量。形状和色彩通过人的直观感受可以做出判断,产品的外在形态特征是否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设计任何物品都需要一定的材料,每种材料都有其自身的特性,充分感受、体验、理解、接受、运用这种特性,能使产品在质感、精致性等方面以及自由度中体现出动人的美感。结构是指产品中各种材料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式,主要是技术性、功能性的,其适用性通过科学的生成才能发挥。这里提及的结构,主要指外部可见的结构与结构连接是否合理。肌质由材料的属性决定,影响着结构的稳定性,在外在形式上呈现为肌理的效果,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产品的细致程度。

(二)符合人机工程学

器物要和人(使用者)的各种因素相适宜,是现代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思想和学术理论的简述表达。人机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如有的沙发豪华气派,可是坐不久以后腰部就难受酸疼了。这是因为沙发座面太深,腰椎后面总是空的,造成不正常的腰椎形态,不符合坐姿解剖学的要求。再比如剪刀被减的对象有大有小,有硬有软,有的要求剪的十分精细。要适应各种不同的使用条件,达到“安全、舒适、高效”的目标,剪刀的刃片、把手的形状和尺寸需要进行诸多考量。

高品质设计在外在形式上要满足人机尺度,其不仅仅指视觉上的大小,还要满足人使用的功能,即“中不中用,顺不顺手”,是否会给使用者带来不适。

(三)满足人的审美情趣

审美观念具有时代性特征。20世纪以来,审美观念巨大裂变。现代派艺术颠覆了传统艺术,传统的和谐美打破(如解构主义建筑),美与丑的界限被模糊(如福禄寿建筑、大裤衩),设计与纯艺术的区分也越来越小。产品的审美要具备大众普遍的审美情调才能实现其审美性,高品质产品设计应当在满足当代审美标准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前瞻性。

设计的主体是人。产品除了实现其本身的功能需求之外,还需要高情感化,满足人的心理功能。心理功能主要指产品的外观、配色、纹理、材质、装饰等是否能给人愉悦感。产品虽为物,但也是具有表情的,并且可以用造型、体态、色彩等影响人的情绪。比如汽车的进气格栅、车大灯、雾灯等共同构成了车的“前脸”,其“前脸”设计像人脸一样,充分传达着一辆汽车所携带的情绪,如阿尔法·罗密欧带有标志性倒三角形进气格栅的前脸,给人以十分愉悦调皮的感觉。

二、内在逻辑和涵养是高品质产品设计的保障

“内在”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被产品外壳包裹的机械结构,还指设计师对于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思考,以及产品的文化内涵。

(一)保证人身安全

安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保障,高品质设计必须以保障人身安全为前提。人造事物离开设计者之手进入应用空间的情境时,那些由人的身体、生活的习俗、地理环境、人文等因素带来的影响,将会有自己的逻辑,不以设计者、制造者的意志为转移。产品设计的逻辑与人们经验认知相同,才不易造成错误或者伤害。

产品设计安全原则是必然要考虑的。上文提及的人机尺度如果设计不当,也会造成危险。安全不仅是人身安全,还包括人心安全。还要考虑人使用会有哪些动作,以及人体感官对于设计的反应。动作次数越少,耗能越少,犯错率越低。完成动作的先后次序也是有所考虑,设计好操作动作的次序,以达到效率最高。这些考虑表面上看与安全无关,与效率有关。但是效率的提升在单位时间内减少了机体的疲劳感,从而间接地保障了安全。

在使用的过程中,产品信息应该容易识别判断。反馈是产品设计中使用者与产品互动的基础,没有产品的反馈,使用者总会怀疑自己的操作是否会产生预定的效果或者说自己是否行为了。如何降低干扰,保持使用者注意力集中,也是设计师在设计某些复杂的产品时应该考虑的。

(二)创新于细微之处

创新不一定是从无到有,从零到一。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不同产品之间也可以进行嫁接。设计的本质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才会有改良设计一说。创新不是从头到尾全部重新开始,社会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社会的进步、产品的迭代更新是一代代人不断努力的结果,爆炸性的突破也必有诸多前辈们的铺垫。况且,不同因子的息息相关,致使一点点细微的改变也可以让产品对社会或者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出乎意料的影响。高品质设计应在细微处体现其创新点,在无意之中打动人。

(三)具有设计文化内涵

设计产品是经济活动的直接产物,设计文化则是从这一直接产物中反映出来的精神特质。洛可可设计集团设计的禅品“高山流水”香台,以石代山、以烟代水,营造出“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意境,富有东方特色。高品质产品设计应该肩负着传播本土文化的使命。

中国传统的造物思想博大精深。如“梓庆削木为鐻”的故事意在说明器物不仅仅是器物,器物中凝结着神思,而只有“以天合天”,即心与物自然契合的创造,才是创物的至高境界。儒释道的“中和”思想。中,即中庸,无过无不及;和,即和而不同,各种有个性的东西各不丢失其个性,却又能彼此得到协和统一。

从传统中探寻设计的本源,才能做出高品质的设计。设计文化自然不局限于中国文化,但要保证文化特色,或者文化交融,而非文化杂糅。

三、“适度”是高品质产品设计的永动力

(一)注重产品的生态化

工业产品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但并非所有的影响都是正面的。人们总是想通过发明去改造世界,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本身没有错。但不断地发明新技术,制造新产品去改变现有问题的同时,不应该带来新的问题。

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才能谓之高品质设计。在整个产品周期过程中,都要考虑到产品的环保,包含生产、流通、消费、使用、废弃等各个环节和阶段。在制造和销售领域应当摒弃“有计划废止”原则。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减少对环境的伤害,提高产品质量,让消费者乐于购买并长期使用该产品,而不是不停地获取新的产品,抛弃原有的产品。

高品质设计与生态设计密不可分,要做到高品质设计就必须遵循生态化设计的原则。产品是人与生态的重要中介,必须从全人类的角度出发运用协商机制,从而做出集体决策。产品的生态化设计以减少污染、降低材料消耗和资源消耗为目标。同时,还要保存多种产品的设计方式的可能性,人类实践的生态系统才有更大的保险性。

(二)避免过度“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设计是设计领域广为推崇的设计理念,但对于“以人为本”的解读尚不全面。其不仅仅是从人的需求出发,单纯地去满足人的本能需求;也并非极尽所能地为人类考虑。产品设计的不断升级,带来舒适便捷的同时,也使得人本身具有的能力部分丧失。高品质设计不应只满足人的即时需求,还应注重人的自由和长期的发展。《庄子·山木》中“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提醒人们虽然可以假借于物来完善自身,但应“不为物役”。实际上是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要求使用者养成不依赖于物的自觉。设计师以及企业管理者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也应考虑如何适度的“以人为本”。

四、结语

高品质产品设计应保证外在形式的和谐与内在逻辑的缜密性,考虑到生态的可持续性和人的自由发展,避免过度设计。高品质产品设计要素包含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形式美;人机尺度;审美情趣;安全性;微创新;设计文化内涵;生态化;适度“以人为本”。更为重要的是,产品系统中各要素的协调统一,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

高品质产品设计中的“高品质”实际上是对产品设计的评价,其要素的探析在某种程度上是产品评价体系的建立。因此高品质产品设计要素在单一的产品设计中,难以全部体现。但对于高品质设计整体而言,这些要素是不可缺少的。

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也不可能尽善尽美,面面俱到,达到某一方面的完善总是需要另一方面的妥协,譬如技术决定了产品所能达到的内在物理结构,外观设计上就要进行一定的妥协,但要谨防顾此失彼。

参考文献:

[1]李丛芹.论设计的审美批评[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9(6):170-176.

[2]江牧.工业产品设计安全原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46-73,154-170.

[3]阮宝湘,董明明,邵祥華.工业设计人机工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4]郑丽萍,李源明.创意家用产品的情感化应用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7,2(9):114-116.

[5]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猜你喜欢
设计要素
酒店室内设计存在问题及设计要素分析
益智木制玩具的设计方法研究
吉祥物设计的关键要素与设计思路初探
会展设计要素探究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论服装风格与设计要素之问的关联性
艺术角度下的现代园林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