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钢琴演奏者个性化倾向与作品音乐形象塑造的统一

2019-10-12 10:14倪磊
艺术大观 2019年24期
关键词:钢琴演奏技术情感

倪磊

摘要:钢琴演奏者在演奏中往往会表现出一种个性化倾向,而音乐作品内涵及其风格特征相对来说却是客观的,因此,不论从演奏的技术层面或情感表达的层面,演奏者的个性化倾向与作品音乐形象塑造的统一即是钢琴演奏中所有问题的根本。

关键词:钢琴演奏;个性化因素;音乐形象;技术;情感

钢琴演奏从本质上说是演奏者对钢琴音乐作品一种特定的艺术实践,它通过对通常所说的作曲家的“一度创作”与演奏者的“二度创作”的有机结合表达出音乐思想、音乐哲理与音乐情感。因此,钢琴演奏通常以一种鲜明的个性化状态呈现,而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对演奏者的个性化倾向又有着明确的导向甚至于约束。演奏者在演奏中的个性化倾向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技术因素,即演奏者的技术表现能力;二则是非技术因素,即演奏者的艺术修养(其情感表达能力的综合)。二者的有效结合又是塑造作品音乐形象成功与否的基础与关键所在。

一、演奏技术与音乐形象塑造的关系

(一)技术形成的共性问题

钢琴演奏技术是演奏者个性化演奏倾向与音乐作品形象塑造之间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演奏技术通常从两个大的方向上进行划分:一个是演奏方式,二是技术内容——二者与无踏板、浅踏板、深踏板的结合构成了塑造音乐形象的基础。这是演奏者技术能力形成与培养的共性所在。

钢琴演奏的技术内容主要包括了音阶,琶音,双音,八度,和弦等,其中每项技术内容的练习与掌握都相互关联,是个性化演奏倾向的共性基础。而力度层次的表现、速度层次的把握最终决定了技术内容是否能够很好地与音乐形象所要求的音色对应起来。一般认为,在各项技术内容的弹奏中,在与速度相结合的过程中:极弱,极强的声音表达是很艰深的技术要求,极弱的声音切忌虚浮;而极强的声音,即使控制力上稍微的不足,也必然使音乐形象的塑造失去了统一。

就演奏方式而言,分为触键方式与弹奏方法两个方面。第一,触键方式。它由断奏与连奏构成:断奏,依据触键时间的不同,又细化为非连奏式的与跳音式的两种;连奏,即是要连贯的弹奏,应充分重视前后两个音的联系,注重音与音之间的力量传递。断奏与连奏在不同的速度,力度等要求下,呈现出不同的音色、声响,是丰富音乐形象在作品中呈现的技术基础。第二,弹奏方法。钢琴音乐作品的历史发展过程决定了弹奏方法的不断丰富与创新,如巴洛克时期,羽管键琴自身的特点及浓重宗教色彩要求使用轻而浅的弹奏方法;古典主义及以后戏剧性音乐形象表现的内在要求又使弹奏方法得以丰富发展,出现了指力学派、速度学派等。但总的来说,结合触键方式,不外乎轻巧的、重量的、如歌的几种方法,而演奏方式只有与技术内容结合起来,才有意义。

(二)技术表现的个性问题

钢琴演奏技术是演奏者经过长期大量的科学练习并熟练掌握后将音乐作品的谱本信息转化为现实音响的基础能力。其是演奏者在演奏中呈现出一种个性化演奏状态时的共性基础。

演奏者的技术表现能力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其既受技术进阶过程的切入点、主导方向等在练习方法、方式上的影响,也受演奏者个体生理因素各方面的影响。通常认为,演奏者全面的掌握各类技巧是十分困难的——手大的演奏者相对于手小的演奏者,在展现八度、大跳及各种力量因素占主导的技术环节一般具有优势,但同时在极快地跑动及音色的弹性处理方面又往往不如手相对较小的演奏者。而对于一首适合表演的钢琴音乐作品,其所音乐形象的塑造几乎无一例外的都以各种丰富的演奏技巧表现而展开——这恰恰构成了演奏者技术表现的个性基础与前提。在音乐作品内涵及风格特征体现的客观要求下,演奏者充分发挥个体演奏技术上的优势、合理的规避演奏技术上的劣势,在技术表现与音乐形象塑造中进行合理的逻辑组合,从而最终在演奏技术上使演奏的个性化倾向与作品本身相统一。

二、情感表达能力形成趋势与音乐形象塑造的关系

(一)个性化情感倾向的基础

作为非技术性因素,情感表达能力的形成趋势中最重要的环节即是音乐修养。其包含三个方面:音乐思想上的、音乐知识上的、音乐情感上的。音乐思想修养的重要意义对于演奏者来说是高屋建瓴式的,它是对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性、哲理性总体驾驭能力的体现;音乐知识修养是基础性的,它从理论的角度构建了理解音乐作品的整体框架;音乐情感的修养则是一种对艺术的个性化,它体现出演奏者在音乐情感、情绪方面的敏感性与洞察力。演奏者通过经年累月对不同风格时期作品的深入研习,以获得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与方向,并内化为个人在情感上的共鸣,而最终在针对不同作品的演奏过程中,长期积淀所形成的丰富音乐修养以理性、节制的方式得以体现的是个性化情绪倾向与作品音乐形象在情感上相融合的基础关键。

(二)个性化情感倾向中的“乐感”

情感表达能力形成趋向有其内在的逻辑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定性了个性化情感的范围与外延,事实上,它不同于演奏者自身的乐感。乐感是演奏者自身对音乐的节奏、旋律、织体各种音乐语言的感知能力,体现为其对音乐的敏感程度及对音乐表现的欲望,是感性的。所谓演奏中乐感的体现往往出于本能,是演奏者对音乐声响一种纯自然、非逻辑式的反馈,是围绕塑造音乐形象表达音乐情感的先决条件而非必要条件。音乐情感表达能力的形成及趋势始终受音乐作品内涵的约束,是理性的,也以此,演奏中个性化的情感倾向是具有选择性的,可以说,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力是演奏者的“乐感”在音乐的思想性、知识性、哲理性上的升华。

(三)合理的个性化情感倾向在音乐形象塑造中的方式及作用

演奏者的个人情感倾向是演奏者艺术修养的直接表现,是依据作品内涵而呈现出的与作品音乐形象塑造所对应的具有逻辑性的情感表达。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力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演奏者对人文历史,哲学艺术等诸多学科的融会贯通,使自己具备对音乐作品深层次内涵的理解能力,这就要求演奏者自身在个性化情感形成趋向的过程中必须对人文学科有着尽可能广泛的研习,为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做知识性的储备;二是在由浅入深的学习从巴洛克及以前至二十一世纪钢琴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足够重视不同时期风格的音乐作品的共性与个性,以使情感表达能力的形成趋向具有较强的内在逻辑性,将对不同时期音乐作品风格的准确理解内化为自身的艺术修养。在获得一定的情感表达能力后,如何合理,准确的在演奏音乐作品时运用这种能力是演奏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因为,演奏者的情感表达能力服务于音乐形象的表达,对于任何一个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演奏者来说,表现欲或许出于一种本能,而音乐的情感表达则是一种对与音乐作品相关的诸多因素系統化之后的理性再现。

三、结语

总的来说,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对作品音乐形象的塑造呈现出个性化倾向,但具有切实的基础。这与对作品的时代性、民族性及作曲家个性特征的深入理解以及对作品的曲式结构、和声语言、节奏音型、力度层次等各个方面的分析是紧密关联并统一的,这种统一使得技术能力各异,艺术修养不同的演奏者产生了共性——塑造一个符合音乐表现内在要求的音乐形象。作品音乐形象的塑造是钢琴演奏者在演奏中呈现个性化状态的前提与基础。演奏的个性化倾向根本在于演奏者在充分“再现”音乐作品形象的前提下,依据自身的技术能力、情感能力对作品音乐形象表现进行合理的、具有个性化倾向的逻辑组合,以最终达到个性化倾向与作品音乐形象塑造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沈丹.论钢琴演奏的个性表现[J].音乐生活,2008(9):52-53.

[2]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钢琴演奏技术情感
视唱练耳在钢琴演奏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网络技术对钢琴演奏的影响
情感
钢琴演奏中心理控制的作用
台上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