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在抗真菌领域的研究进展

2019-10-12 07:45韩冰冯连顺编写刘明亮郭慧元审校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19年3期
关键词:螯合物黑曲霉合体

韩冰,冯连顺 编写 刘明亮,郭慧元 审校

(1 西南民族大学药学院,成都 610041;2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50)

1 前言

真菌是第二大类真核微生物,约有150~510万种,具有形态、生态、代谢和物种多样性。其代谢产物结构丰富,在农业、工业和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大约50种真菌对人类致病,每年3亿人罹患侵袭性真菌感染(IFIs),135万患者因此丧命。其中,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和烟曲霉是导致IFIs的主要致病菌。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真菌药物屈指可数,且药效、抗菌谱和安全性不尽如人意。更为严峻的是,真菌已对临床上使用的抗真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目前,多个抗真菌候选物处于临床研究阶段,但仍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研发新型抗真菌药物迫在眉睫。

喹诺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肿瘤、抗结核、抗疟疾和抗真菌等多种生物活性,是临床上常见药物。研究表明,喹诺酮不仅具有潜在的抗真菌活性,而且某些产品如曲伐沙星与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联合给药时对真菌感染具有协同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喹诺酮类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进行研究。

喹诺酮可修饰的位点较多,药物化学家对其N-1、C-5、C-6、C-7和C-8位进行了系统而广泛的修饰。近年来,药物化学家筛选了众多喹诺酮衍生物的抗真菌活性,发现某些化合物对药敏型和耐药型真菌具有良好的活性。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归纳这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SAR)以指导药物化学家更合理的设计此类化合物。

2 2-喹诺酮衍生物

2-喹诺酮衍生物GSK945237(见图1)和AZD9742目前正处于治疗细菌感染的临床评价阶段,有望于不久的将来为人类健康服务,故2-喹诺酮类化合物引起了药物化学家的极大兴趣。

2-喹诺酮-噻唑烷酮杂合体1(见图2)对所测的黑曲霉、白色念珠菌、烟曲霉和棒曲霉菌具有弱到中等强度的活性,最小抑制浓度(MIC)为6.25~100 μg/mL,弱于对照药酮康唑(MIC: ≤3 μg/mL)。其中,杂合体1b对黑曲霉(MIC: 6.25 μg/mL)、棒曲霉菌(MIC:12.5 μg/mL)和白色念珠菌(MIC: 12.5 μg/mL)的活性最高,而杂合体1e和1o (MIC: 12.5 μg/mL)对烟曲霉的活性最高。SAR显示,苯环上的取代基与活性息息相关,且卤素氟、氯和溴对活性有利,而氨基、羟基和羧基对活性不利;以吗啉基、哌嗪基或哌啶基取代二甲胺基时并不能显著的提高抗真菌活性。

图1 2-喹诺酮衍生物GSK945237和AZD9742的化学结构

图2 2-喹诺酮衍生物1~12的化学结构

2-喹诺酮-噻唑杂合体2和3对黑曲霉和白色念珠菌的MIC为25~100 μg/mL,活性弱于氟康唑(MIC:12.5 μg/mL)。SAR表明,向噻唑(R2)引入取代苯基时并不能提高抗真菌活性,但氯苯基优于甲苯基。用苯基取代2-喹诺酮母核N-1位的甲基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抗真菌活性,且肼衍生物3的活性优于相应的胺基衍生物2。杂合体2a,b和3d,e对黑曲霉和白色念珠菌的MIC为25 μg/mL,略弱于氟康唑。

绝大多数2-喹诺酮衍生物4 (MIC: 100~500 μg/mL)对棒曲霉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活性与制霉菌素(MIC: 100 μg/mL)和灰黄霉素(MIC: 500和100 μg/mL)相当或更优。SAR显示,向R1位引入吸电子基可提高抗真菌活性。化合物4d和4t (MIC: 100 μg/mL)抗白色念珠菌活性与制霉菌素相当,而化合物4d、4p和4x (MIC: 100 μg/mL)抗棒曲霉菌活性与灰黄霉素相当。其中,化合物4d对所测真菌的活性不次于制霉菌素和灰黄霉素,值得进一步研究。

2-喹诺酮-三氮唑杂合体5 (MIC: 1~>256 μg/mL)对黑曲霉、烟曲霉和白色念珠菌具有潜在的活性。SAR显示,吸电子基氯优于供电子基甲基和甲氧基,且贡献顺序为氯>甲氧基>氢>甲基;2-喹诺酮的C-8位是最适合引入取代基的位点。其中,杂合体5d (MIC: 1~32 μg/mL)的活性与氟康唑(MIC: 1~16 μg/mL)相当,值得进一步研究。

2-喹诺酮-1,3,4-噁二唑杂合体6和2-喹诺酮-1,3,4-噻二唑杂合体7对黑曲霉和白色念珠菌的MIC为12.5~200 μg/mL,且杂合体6的活性优于相应的7。SAR显示,供电子的甲氧基对活性有利,而吸电子的氟和三氟甲基对活性不利。含有苄基的杂合体6f(MIC: 25和25 μg/mL)和7f(MIC:25和50 μg/mL)活性最高,但低于氟康唑(MIC:6.25和12.5 μg/mL)。

2-喹诺酮衍生物8 (2 mg/mL时的抑菌圈为5~16 mm)和9 (2 mg/mL时的抑菌圈为6~15 mm)的抗黑曲霉和白色念珠菌活性弱于氟康唑(0.5 mg/mL时的抑菌圈为23和26 mm),但某些化合物的抗炎活性优于双氯芬酸钠。4-羟基-1H-2-喹诺酮10在浓度为50、100和150 μg/mL时对黑曲霉未显示出任何活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向C-3、C-5、C-6和C-7 位引入羟基、硝基、氨基、羧基和羧酸乙酯(11)并不能提高对白色念珠菌、热带假丝酵母、克鲁斯假丝酵母、光滑假丝酵母、白吉利毛孢子菌、烟曲霉、伞状毛霉菌和须癣毛癣菌活性。向2-喹诺酮的C-3位引入查耳酮所得的杂合体12a-c(100 mg/mL时的抑菌圈为7~14 mm)对白色念珠菌、黄曲霉和黑曲霉的具有微弱的活性,弱于克霉唑(1 mg/mL时的抑菌圈为16~18 mm)。

3 4-喹诺酮衍生物

3.1 氟喹诺酮衍生物

以氟喹诺酮为代表的4-喹诺酮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种细菌感染的治疗,是仅次于头孢菌素的第二大类抗感染化疗药物。除抗菌活性外,氟喹诺酮还具有诸如抗真菌等多种生物活性。氟喹诺酮的结构特征有C-3位的羧基、C-4位的羰基、C-6位的氟和C-7位的碱性氮杂环。

Al-Hiari等评价了7个氟喹诺酮衍生物的抗菌和抗真菌活性,发现化合物13a(见图3)和13b (MIC:1.56和0.78 μg/mL)对白色念珠菌的活性优于对照药环丙沙星(MIC: 3.13 μg/mL)。氟喹诺酮酯14和15对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较弱,对烟曲霉和白色念珠菌几乎无活性,提示C-3位的羧基对活性有显著影响。对氟喹诺酮-噻二唑杂合体16而言,无论是酯16a还是羧酸16b,c均对酿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和黑曲霉无活性,用取代苯基代替N-1位的烷基也不能改善活性。

图3 氟喹诺酮衍生物13~29的化学结构

氟喹诺酮-噻唑烷酮杂合体17~19对黑曲霉、棒曲霉菌和白色念珠菌仅显示出较弱的活性,MIC为100~>1000 μg/mL。所有杂合体的抗真菌活性均在同一水平,提示向氟喹诺酮的C-7位引入碱性氮杂环并不能提高抗真菌活性。代表物17c (MIC: 100 μg/mL)抗白色念珠菌活性与制霉菌素(MIC: 100 μg/mL)相当,是灰黄霉素(MIC: 500 μg/mL)的5倍,但对黑曲霉和棒曲霉菌的活性弱于2个对照药。

氟喹诺酮-1,2,3-三氮唑杂合体20对白色念珠菌、褶皱假丝酵母、酿酒酵母、黄曲霉和黑曲霉显示出弱到中等强度的活性,弱于对照药两性霉素B。除杂合体21b外的克林沙星-1,2,4-三氮唑杂合体21具有优秀的广谱抗菌和抗真菌活性, MIC为0.25~2 μg/mL,活性与对照药氯霉素、克林沙星和氟康唑相当或更优。SAR表明,向苯环引入第二个卤素对抗真菌活性有利。代表物22e,g不仅对药敏型和耐药型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活性极高(MIC: 0.25~1 μg/mL),对白色念珠菌和假丝酵母也具有良好的活性(MIC: 0.5 μg/mL)。二者的抗菌和抗真菌活性不亚于克林沙星和氟康唑,可作为先导物进一步优化。

8-甲氧基环丙沙星衍生物22在浓度为150 μg/mL时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圈为6~9 mm,普遍弱于母药8-甲氧基环丙沙星(150 μg/mL时的抑菌圈为9 mm)。SAR显示,向R位引入氨基比醚对活性更有利,但环胺和链状胺对活性贡献相当。

诺氟沙星-/环丙沙星-萘啶酸杂合体23a(MIC: 250和500 μg/mL)和23c(MIC: 125和250 μg/mL)对白色念珠菌和酿酒酵母的活性较弱,远逊于氟康唑(MIC:<8.0 μg/mL)。SAR显示,氟喹诺酮和萘啶酸之间的连接子对活性有显著影响,且以1,2,4-三氮唑-5(4H)-硫酮为连接子的杂合体23b,d对白色念珠菌和酿酒酵母未显示出任何活性。司帕沙星杂合体24a-c不仅对多种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活性与司帕沙星相当,对茄皮腐镰孢、红色毛癣菌、寄生曲霉和白色念珠菌等大多数所测真菌的活性优于司帕沙星、加替沙星和吉米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苯并咪唑杂合体25即使在浓度为50 μg/mL时对黑曲霉、黑根霉和白色念珠菌也未显示出任何活性,无进一步研究价值。

包括氟喹诺酮在内的4-喹诺酮衍生物26~28对白色念珠菌、黄曲霉和假丝酵母具有优秀的活性,其中化合物26a-h(MIC: 0.5~16 μg/mL)对黄曲霉的活性优于氟康唑(MIC: 256 μg/mL)。值得一提的是,化合物26e-g (MIC: 0.5 μg/mL)对黄曲霉的活性是氟康唑512倍。不仅如此,化合物26a-h对白色念珠菌和假丝酵母的活性也优于氟康唑。进一步研究发现,用1,2,4-三氮唑代替环氧丙烷所得的杂合体27和28不能显著提高抗真菌活性。

氟喹诺酮衍生物29对黑曲霉、烟曲霉、黄曲霉和白色念珠菌具有良好的活性,MIC为6.25~25 μg/mL,其中的某些化合物活性与咪康唑(MIC:6.25~12.5 μg/mL)相当,提示C-3位的羧基可能不是高抗真菌活性所必需,这与抗菌活性大相径庭。

3.2 氟喹诺酮金属螯合物

研究表明,氟喹诺酮与金属螯合是此类药物发挥抗菌活性的关键步骤。因此,向氟喹诺酮引入金属离子可能会提高其生物活性。加替沙星-Mg2+,Fe2+, Mn2+, Cu2+, Zn2+, Ca2+, Cr3+, Co2+, Cd2+和Ni2+螯合物30(见图4)尽管对酿酒酵母无活性,但大多数螯合物对红色毛癣菌、白色念珠菌和茄皮腐镰孢的活性与加替沙星、司帕沙星和吉米沙星相当或更优。其中,加替沙星-Fe2+和-Cd2+螯合物对所测对红色毛癣菌、白色念珠菌和茄皮腐镰孢的活性高于加替沙星、司帕沙星和吉米沙星,而加替沙星-/司帕沙星-Y3+, Zr4+和U6+螯合物对所测真菌基本上无活性。

司帕沙星-Fe2+螯合物31a (5 μg/mL时的抑菌圈为8, 11和14 mm)和司帕沙星-Cd2+螯合物31b (10μg/mL时的抑菌圈为12, 12和10 mm)对寄生曲霉和酿酒酵母等具有潜在的活性,而司帕沙星、加替沙星、吉米沙星和莫西沙星则未显示出任何活性。

图4 氟喹诺酮金属螯合物30~32的化学结构

洛美沙星-Cr3+, Mn2+, Fe3+, Co2+, Ni2+, Cu2+, Zn2+,Th4+和UO26+螯合物32对白色念珠菌也具有潜在的活性,抑菌圈为11~21 mm/mg,且绝大多数金属螯合物的活性优于母药洛美沙星(抑菌圈: 11 mm/mg)。其中,代表物32a,b (抑菌圈: 20和21 mm/mg)抗白色念珠菌活性高于两性霉素B (抑菌圈: 19 mm/mg),但所有螯合物对黄曲霉均未显示出任何活性。

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Cu2+/Ni2+/Co2+螯合物(100μg/mL时的抑菌圈为6.4~29.2 mm)的抗稻黑孢菌、黄曲霉和白色念珠菌活性优于母药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100μg/mL时的抑菌圈为4.5~6.8和10.2~12.2 mm),且左氧氟沙星金属螯合物的活性优于相应的莫西沙星金属螯合物。诺氟沙星-Ag+/Cu2+/Au3+螯合物的抗Penicillium verrcosum活性高于母药,但三者对黄曲霉和茄皮腐镰孢无活性。

3.3 其它4-喹诺酮衍生物

图5 4-喹诺酮衍生物33~36的化学结构

大多数4-喹诺酮衍生物33(见图5)对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具有潜在的活性, MIC为1.56~62.5 μg/mL。SAR显示,向苯环上引入卤素氟和氯可改善抗真菌活性,但甲氧基对活性无显著影响。代表物33h(MIC: 3.12 μg/mL)对热带念珠菌的活性与氟康唑(MIC: 3.9 μg/mL)相当,而化合物33i(MIC: 1.56 μg/mL)对白色念珠菌的活性优于氟康唑(MIC: 1.9 μg/mL)。

除化合物34f外的4-喹诺酮衍生物34对烟曲霉和白色念珠菌具有潜在的活性,MIC为3.9~62.5 μg/mL。SAR显示,氯在喹诺酮的C-7位比C-6位位置异构体对活性更有利。在苯环上(R2位)含有两个取代基的衍生物活性普遍高于单取代基衍生物,代表物34b对烟曲霉和白色念珠菌的MIC为3.9 μg/mL,略弱于两性霉素B(MIC: 1.95和0.98 μg/mL)。

4-喹诺酮-腙杂合体35和4-喹诺酮-氮杂环丁烷杂合体36对白色念珠菌、黄曲霉和棒曲霉菌具有潜在的活性,但普遍弱于制霉菌素(MIC: 100 μg/mL)。其中,化合物35b和36h (MIC: 100 μg/mL)对白色念珠菌生物活性与制霉菌素(MIC: 100 μg/mL)相当,而是灰黄霉素(MIC: 500 μg/mL)的5倍,可作为先导物进一步优化。

某些含有4-喹诺酮结构片段的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也具有一定的抗真菌活性,但普遍远逊于对照药。尽管如此,此类研究丰富了喹诺酮抗真菌的SAR,为进一步合理设计打下基础。

4 结束语

约50种真菌对人类致病,每年3亿人罹患侵袭性真菌感染,其中的135万患者因此丧命。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真菌药物屈指可数,且真菌对这些药物的耐药性日益严峻。因此,有必要开发新型抗真菌药物。

喹诺酮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广泛应用于临床。某些喹诺酮如曲伐沙星与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联合给药时对真菌感染具有协同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喹诺酮类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进行研究。近年来,药物化学家筛选了多个系列喹诺酮衍生物的抗真菌活性,发现某些化合物对真菌具有良好的活性。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归纳这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以指导药物化学家更合理的设计此类化合物。

猜你喜欢
螯合物黑曲霉合体
硬汉合体
为了定居火星,人类可与水熊虫“合体”?
大豆肽钙螯合物的制备、稳定性及表征
多肽-亚铁螯合物的研究进展
取代苯甲醇衍生物对黑曲霉幼虫的抑制活性定量构效关系的量子化学研究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在肉鸡养殖业上的研究进展
复合诱变选育耐高温高产葡萄糖酸盐的黑曲霉菌株
黑曲霉产纤维素酶混合发酵条件的研究
“止”字变合体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在畜禽饲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