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衔接的方法

2019-10-10 07:03富勇
甘肃教育 2019年16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初高中衔接

富勇

【关键词】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6—0156—01

我国古诗文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脉。初高中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实际上文言文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文言文的教学正陷入“三难”的困境中,那就是:教师教学很艰难,学生学得很为难,解答试题很困难。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从初中到高中的教学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整体、系统的过程,所以解决文言文有效教学的衔接问题刻不容缓。

一、教师重视运用比较法教学

比较既是一种思维的过程,又是一种认识的方法。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借助比较的方法,寻找事物的联系,区分事物的特征,进行分析与综合。它适用于同类几篇文言文的教学,将有联系的几篇文言文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中的共性,从而建立衔接。那么,如何寻找它们之间的切入点呢?一是依据文言文的内容进行联系,其中包括文章基本内容、思想意义、写作背景等方面。二是依据文言文的形式建立联系,其中包括文章的写作手法、文言句式、表达技巧等方面。例如,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烛之武退秦师》和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曹刿论战》进行比较阅读,可以从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方面进行切入。通过比较阅读,使学生将新旧知识有效结合,有利于启发和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教师重视文言文语法的教学

首先,打好基础,从初中做起。初中应该安排语法教学。在七年级下学期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基础的语法知识,使学生对语法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讲文言文时,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例句,指导他们动脑筋,从而归纳文言语法的某些特点。在九年级上学期时,教师可以将已讲过的语法知识和课内文言文结合,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为高中文言文的学习奠定基础。其次,复习巩固,补充知识。高中教师可以先对刚步入高中的学生进行语法测试,从而了解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紧接着系统地讲解语法知识,并与初中课内文言文相结合,同时补充一些初中未涉及的语法知识。最后,文言语法教学建立在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基础上。高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借助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去分析与现代汉语相同的大量文言常见句式,比较熟练地理解其结构,比较准确地译出其内容,然后着重用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去比较文言文用词造句的特殊性,使学生从比较中发现和领会文言语法的句式特点。

三、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高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基础,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一是巧用典故激发兴趣。介绍文言文在古今中外产生的重大影响,让学生明白其独特的文化價值,增强学习文言文的内驱力。比如,诺贝尔奖得主汉内斯·阿尔文博士曾说:“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恰恰说明了孔子在西方的地位和影响,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习论语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借用一些网络流行语衬托古诗文的语言魅力。比如表达相思之苦时,可以用“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二是丰富活动促进阅读。教师可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如,在教学《鸿门宴》和《荆轲刺秦王》时,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体会文言文的艺术魅力。教师还可以组织文言文知识竞赛、文言文诵读比赛、限定主题的文言文名句展播等活动。

四、养成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

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前提,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积累古代文化常识,还要积累变读异类词以及词汇等相关知识。首先,积累古代文化常识。积累古代文化常识是为了了解古人的生活状况,缩短在文言文阅读时与古人的距离,提高对文言文字词、句义、事件情节以及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入理解。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但学生并不需要详细了解,只需侧重积累重要作家的思想、经典故事等。其次,积累变读异类字。同一个实词,常常伴随着意义的引申而具有不同的词性,当词性转变时,读音也跟着变了。比如,《庄暴见孟子》中“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第一个“王”用作名词,译为帝王,第二个“王”用作动词,译为称王,学生可以通过词性来辨别读音。

总之,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相信通过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努力、改革、创新、升华,文言文教学的春天必将到来。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初高中衔接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关于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一些建议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