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麦平
【关键词】 高中;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家庭;社会;
【中图分类号】 G6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6—0052—01
农村留守学生是社会转型期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就业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农村留守学生数量呈现出剧增的趋势,由此他们的教育问题,尤其是长期被家长、学校、社会等方面忽视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日益突出。怎样使农村高中留守学生受到科学、全面的教育,让他们与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決的问题。
一、家庭层面的策略
1. 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家长的观念会直接影响子女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因此家长应树立科学的家教观念,尊重孩子,注重与孩子保持沟通、交流,注意包容、欣赏自己的孩子,为他们创造一种融洽、和谐和民主平等的家庭教育环境,并将其有意识的融入自己的教育行为中,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要全力支持子女的教育,保证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克服自私的实惠观,摒弃狭隘的“读书无用论”思想,将子女的成长和发展放在首位。
2. 摒弃陈旧的教育方法。现在的家庭教育内容应该把单一的以学习为主更新为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等。同时要从过去的“棍棒教育”和“高压手段”下走出来,寻找一种能依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和生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教育的科学方法。
3. 积极与学校、老师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家长应该充分利用家长会、教师家访等机会与学校和老师沟通,或者通过书信、电话等形式与学校老师建立联系,互通信息,了解孩子的情况,与老师一起制定符合自己孩子特点的教育方案,努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教育合力。
4. 应充分重视监护人的作用。家长要加强和监护人之间的联系,要和监护人一起探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问题。监护人要树立角色意识,监护人既然接受了委托,就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其营造必要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骄纵溺爱,做到严与爱的结合,运用自己的理智和情感促其健康成长。
二、学校层面的策略
1. 学校教育应从重教法向重学法的方向转变。一直以来,学校教育都是重视教法而忽略学法上的指导。这种简单枯燥的教学形式往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兴趣,从而产生厌学心理。教师应该依据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及生理特点,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加强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同时利用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从而培养起自信心。
2. 学校教育应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当代中学生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充斥着各种不良风气和思想,由于缺少合适的倾诉对象和必要的知识,他们对社会生活往往缺乏客观公正的认识。这将直接影响着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学校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开办心理咨询室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指导。
3. 对家长进行家教方面的指导、培训。家长文化水平低和教育观念陈旧,造成家教方法简单、教育效果差等问题的发生。学校有责任对家长进行必要的理论指导与培训。指导、培训的内容为转变家庭教育观念、了解孩子心理和生理特点正确评价他们的行为、学会与孩子沟通、教育孩子树立正确荣辱观、人生观,帮助孩子克服厌学心理等方面问题。
三、国家、政府和社会层面的策略
解决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关心协作,依法实施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通过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政策的精神,从入学教育、学校建设、户籍管理等方面,健全政策和制度,确保留守学生能够接受完全、优质的教育。同时,应大力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学生的学校寄宿条件,确保这一群体不但有学上,而且能够上好学。此外,创造较好的校外环境,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真情关爱农村留守学生的良好氛围,加强对诸如网吧、游戏厅和其他场所的管理,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孩子们的负面影响。
四、留守学生自身层面
留守学生自身也应该树立高远的人生目标,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广泛的课外兴趣,积极参加各类集体活动,能够体谅父母生活的不易,抗拒诱惑,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把握住高中阶段的黄金学习时期,改变自身命运,改变家庭现状。学校、教师和家长必须打破旧有的教育模式与管理模式、更新观念、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念,努力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共同承担起和完成好育人使命。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