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煌坤?马丽铭
〔摘要〕积极情绪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准。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学生的引路人,对学生的积极情绪应给予必要的关注,并且能够在管理和教育过程中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和干预,努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从而帮助学生建构积极的内在系统,充分发挥内在力量,从而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本文主要探讨了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积极情绪的必要性,并结合教育实际,提出培养学生积极情绪的几点做法:主题班会正认知,情绪日记促表达,班级活动重体验,个体引导现差异,榜样力量为标杆,联合家长共催化。
〔关键词〕班级管理;积极情绪;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5-0062-04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在班集体中班主任和学生是关键的两个角色,班主任是班级的主导者,班主任的管理方式、个人风格、教育理念对班级的建设有着明显的导向作用;学生则是班级的主体,学生对班集体的认同度、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质量、学生的整体情绪情感状态,对班级的氛围则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作用。
班级管理是在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把班级的全体同学组成有共同目标、有组织核心、有正确舆论、有蓬勃朝气的集体[1]。同时,班级管理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管理和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班主任是班级的重要成员,是班级的组织者、建设者和指导者,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认识、态度和做法,对班级的建设和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每一个班主任或多或少都会对当下的班级管理产生“今时不同往日”的感慨。班级管理应该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班主任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管理艺术,从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情绪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窗口,是个体内心世界和外在现实连接的桥梁。心理学指出,情绪是个体对外界的一种心理反应,是个体依从内在的需要对外界进行主观性评价时所产生的个人感受。如果外界条件符合个体的需要并满足了个体的内在需求,那么个体会产生愉悦、满足等情绪体验;反之则会产生懊恼、痛苦等情绪。情绪并无好坏之分,每一种情绪类型均会对人的适应产生不同程度的正向意义。有研究根据情绪的不同作用,将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种[2]。积极情绪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准,而消极情绪在一定范围内是个体的生命自我保护机制。但是消极情绪过多、持续时间过长、反应强度过大则有可能会抑制人的活动能力,并损害人的身心健康。
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个体由于受体外刺激,或事件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的情绪,包括热情、有活力、精力充沛、兴趣、快乐和决心等[3]。研究表明,积极情绪能发展个体的身体、智力和社会型资源,促使个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产生创造性思想和行为,同时有助于机体保持健康[4]。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的“疾风骤雨”时期。一方面,身体的发育逐步趋于成熟,自我意识的发展不断完善促使学生有了更加强烈的独立意识,而现实生活中他们还没有独立的自我负责能力和经济支撑能力,很多方面均要依赖父母依赖师长。这种追求独立和现实依赖的矛盾使得学生更易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另一方面,由于心理发展的速度相对滞后,这一阶段的学生情绪体验丰富而多变,但是学生自身思想还不成熟,行为难以自控,也缺乏足够的经验,在情绪的管理上更加显得被动和盲目。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学生的引路人,对学生的积极情绪应给予必要的关注,并且能够在管理和教育过程中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和干预,努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从而帮助学生建构积极的内在系统,充分发挥内在力量,从而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一系列的教育,采取灵活的措施,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进步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信念,能够对自己的生涯进行合理规划;通过各种形式,鼓励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提高自我耐挫能力;帮助并指导学生学会培养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同时学会合理宣泄和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
(一)培养学生积极情绪是学校德育的基本目标
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情绪体验,是当前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对教材组织和编写的基本要求之一[5]。2017年8月17日,国家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文件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学校德育的内容,并明确指出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引导学生增强调控心理、自主自助、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也是学校德育基本目标之一,学校的德育工作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要在教育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提高耐挫能力,学会合理调控消极情绪,培养积极的心态,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所以,培养学生积极情绪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德育的基本目标。
(二)培养学生积极情绪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
有关研究指出,积极情绪会产生一般的行动激活,即接近或趋近倾向,提高个体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6]。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情绪状态是否饱满向上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情绪状态下的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更愿意在课堂教学中产生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行为,在遇到学习的困难时更倾向于迎难而上,主动寻求帮助,积极克服困难,学习效果会更好。反之,学生情绪沮丧,会使注意力分散、态度消极,影响学习效果[7]。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重视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情绪的体验,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培养积极的课程学习情绪,有助于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提升教师与学生双边的幸福感[8]。
(三)培养学生积极情绪是学生成长的内在需要
积极情绪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正向意义。心理学家Fredrickson的研究指出“积极情绪体验能控制或者延缓由消极情绪导致的各种心血管的异常变化,如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等,它能迅速使心血管的异常变化回归到正常的基准线[9]”。积极情绪是个体心理健康的标准,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消除个体由于消极情绪引发的不良体验。一个能够在生活中体验到更多积极情绪的个体,更容易形成乐观向上的心态,也更能在学习和交往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支持和认可。研究表明,积极情绪是个人资源(心理弹性、人际信任、社会支持、积极应对)的显著预期因素[10]。也就是说,积极的情绪体验可能提高学生个体的心理韧性,增强个体的耐挫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人际信任感,帮助学生获取更多更高质量的社会支持;积极的情绪体验也有助于学生积极应对方式的产生。所以说,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不仅是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学生成长的内在需要。
(一)主题班会正认知
“主题班会是德育的聚光灯。”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主题班会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能充分发挥它的功能及效应,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以积极的心态走出消沉,以一种乐观、健康的方式去生活、去学习[11]。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情绪管理的渴望是非常强烈的,但是他们却得不到科学合理的指导,在面对情绪困扰时无法采取合适的调节方式,以致消极情绪不断,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所以班主任有必要运用班会课,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需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树立科学的情绪认知,并掌握合理有效的调节方式。比如,当发现学生对于自我及自我情绪存在认识误区,我通过与学校心理教师交流,在班级里开展了系列情绪教育主题班会,具体内容包括情绪的认识、情绪的表达、情绪的调控、积极情绪的培养、自信心训练、自我认识等,在班会课堂上结合不同的主题,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相互分享。经过不断努力,学生对于主题班会的认同和参与度大大提高,也表示自己在班会课中学到了很多在学科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二)情绪日记促表达
根据情绪心理学的研究,情绪有时候会在个体内部静静酝酿,我们觉察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它却无时不刻在影响着人的活动。情绪得不到及时的觉察,一旦积累到一定强度有可能会产生强大的影响力,让人措手不及。主观的情绪感受只有被翻到意识层面,我们才能对它进行有效的调控,而情绪日记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情绪觉察和情绪表达的方式。学生通过书写心情日记,抒发自我情绪感受,有助于学生觉察自己的情绪情感变化,也有助于学生负面情绪的发泄。有关研究指出,“以日记方式记录愉快生活事件是一种简单易行值得推广的培养积极情绪的策略[12]”。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通常会鼓励学生书写情绪日记,记录自己某一阶段的经历和心情。比如在班级园地预留专门的“班级晴雨表”,鼓励学生每天将自己的情绪简单地写在便签上并贴在“班级晴雨表”一栏。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周末书写周记,或者将个人的心理状态、情绪感受通过网络表达出来。班主任则及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并对有情绪困扰的学生进行跟踪辅导。
(三)班级活动重体验
积极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指出,当个体在从事有价值或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当中,专注活动的过程会使个体内心产生快乐和满足,这时幸福感便油然而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经常走到学生当中,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以发现他们每个人的优势和喜好,并根據学生的特点,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相应的活动当中。例如,鼓励具有文娱兴趣的同学参与学校各类文艺晚会、才思敏捷的学生参加征文比赛、表达能力突出的学生参与诗文朗诵和演讲比赛、乐于体育运动的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等。无论结果如何,班主任均给予尊重、肯定和支持,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并能够在活动中发挥所长,展现自我,从而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个体引导现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其个性特征和情绪特点,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也必须考虑学生个体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个体引导就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辅导和教育。比如,曾经有一段时间,同学们反映某宿舍里经常丢东西。最初大家都怀疑是别班的同学在捣鬼,但事实并非如此,一次某女生刚刚把一周生活费压在枕头下,结果洗了衣服回来就发现钱丢了。种种迹象均指向宿舍内部人员。考虑到女孩子自尊心强,我并没有兴师动众地展开调查,但通过观察和私下的谈话,心里也有了初步判断。在班会上我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做了暗示: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非经他人允许拿走他人财物就属于偷窃,这不仅触犯学校规定还涉嫌犯罪,所以请自己考虑清楚,及时归还。老师相信你内心自有善良诚实的一面,知错能改,我绝不追究。得知后来钱物被归还,作为班主任的我倍感欣慰。有时候学生的转化和引导需要给学生留有余地,并考虑学生的特殊性,给予充分的尊重和期待,学生自然会有所领悟。对于班级其他同学,我也时常关注他们的思想、情绪动态,遇到特殊情况也会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谈心。在谈话过程中我始终保持对学生的充分接纳,但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该严则严、该柔则柔,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重视和期待,从而内心产生出感恩和希望。
(五)榜样力量为标杆
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榜样的作用至关重要。个体通过模仿“重要他人”的行为举止逐渐变成自己的特质,或者是受到他们人格魅力的影响而力争向这些榜样学习[13]。在班级建设过程中,我也十分关注学生之间、同龄人之间的榜样作用,通过主题班会,组织同学们观看相关视频,鼓励班级同学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强化榜样学习的意识。记得2014届有一个学生,家里发生了变故,父亲在一次车祸中遭受重伤。母亲收入微薄,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学生主动要求每天为父亲送饭,并利用课余时间赶去医院照顾。班里同学都非常担心这位同学支撑不了这么大的身心压力,我也特意安排了几个女生特别关注这位同学。可惜学生的父亲最后还是因为各种原因离世。处理完父亲的后事,学生又返回学校投入到高考的复习中。这是一个让人看着都会心疼的孩子,我也多次与之谈话,但是发现学生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坚强。后来在一次班会课上,我事先征求了学生的意见,让其与班级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记得这一次班会,同学们都很认真,整个班级都沉浸在了感动当中,而感动中又满是同学间的温情。这一次班会也深深触动了我,同龄人的示范和分享,班级同学的榜样和学习,更能在学生的心中植下意义深远的种子。同龄人或者身边同学带给他们的影响,有时候是别的任何教育方式都无法取代的。
(六)联合家长共催化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终生的老师。”家长的言行、父母的教养、家庭的氛围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我们通常发现,学生的情绪除了受学校环境、个体特征的影响外,家庭和父母对学生的影响也至关重要。要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班主任必须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取得家长的理解和信任。“亲其师,信其道”,也就是说如果班主任处理好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取得家长的信任,家长则会更加愿意加入学生家校共育的行列中,并积极配合班主任的工作,共同为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做出努力。身为班主任,我时常与学生家长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定期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对具有特殊情况的学生,我还会连同其他科任老师对其进行家访,以深入学生家庭,与家长做面对面的沟通,争取家长的支持,为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
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并非立竿见影、一蹴而就,这是一个漫长且反复的过程。班主任需要给学生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在遇到学生反复的情况下能够合理运用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不断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干预,对学生进行健康向上的引导,强化其积极情绪,最终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进步的价值观念,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成就幸福人生。
参考文献
[1]袁琦.教师必须掌握的心理学[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4.
[2]魏传学.班级管理要重视学生健全情绪的培养[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S1):38-39.
[3]郑雪.积极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徐立娟.唤醒心理的正能量——浅谈大学生积极情绪品质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3(25):199-200.
[5]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张晓伟.课堂教学中积极情绪的作用及其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7):307+309.
[7]程秀兰. 关于学生课堂情绪的探讨[J]. 数学教学通讯,1994(1):10-12.
[8]沈银华,孙宝奎.培养积极学习情绪 打造高效地理课堂[J].地理教学,2013(8):26-28.
[9]Fredrickson,B.L. 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J].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
[10]王振宏,吕薇,杜娟,王克静.大学生积极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个人资源的中介效应[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7):521-527.
[11]林薏琼.浅论培养积极情绪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5):73-74.
[12]赵晶.积极情绪的培养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2(9):122-125.
[13]朱龍凤,张献英.榜样与自我效能感在个体观察学习中的作用[J].社会心理科学,2016,31(1):9-11.
(作者单位:广东省恩平市第一中学,江门,529400)
编辑/刘永胜 终校/刘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