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社,带领全村发家致富
——访临沂市清春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清春

2019-10-10 07:12长江蔬菜杂志社杜佳晨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周绪元临沂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张永涛
长江蔬菜 2019年18期
关键词:临沂市大棚蔬菜

长江蔬菜杂志社 杜佳晨 临沂市农业科学院 周绪元 临沂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张永涛

盛夏八月,空气中翻滚着热浪,人们在炎炎赤日下行走,仿佛要被融化了一般。临沂市兰山区北端,蜿蜒的蒙河水携着一丝清凉奔入沂河,两河交汇处南邻的冲积平原上,李官镇三官村龙湾都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内绿草如茵,大棚一排连着一排,棚内蔬果琳琅满目地挂在枝头;园区内,亭台轩榭间伴着潺潺的流水声,清风拂过更衬得绿意盎然。

初见清春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清春,五十来岁,个头不高,黝黑的面容间带着乡村特有的淳朴气息。作为兰山区三官庄大棚蔬菜致富的领头人,杨清春在这片土地上兢兢业业耕耘了三十余载,从16岁高中辍学种菜、提篮卖菜,到建连栋大棚以科技增收带动全村万余人致富,杨清春将半生心力奉献在这片土地上,常年的风吹日晒让他黝黑的脸上泛起一片红,像极了高原红。

“一体两翼”,前瞻性思维引领脱贫路

黄土地出身的杨清春自幼便在田间长大,16岁那年从高中辍学后便扛起锄头跟着父辈们学种菜,渐渐地摸索出一番门道儿来。借着当地肥沃的土质条件,种植的尖椒小有名气。可种菜哪有卖菜强?一门心思想走出去的杨清春不到20岁的年纪便搭上前往江苏载牛羊的货车,忍着一路的腥臭味将生姜带进了城市,初尝满载而归的喜悦。一连几次贩菜经历后,他暗自有了买车卖菜的想法。由于市场信息不畅,地头与市场差价较大,自产自销极大程度规避了中间环节,利益空间相对可观。杨清春一边贩菜一边学习经验,几年间攒下了一笔资金。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94年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倡导大棚蔬菜建设,但当地农户祖祖辈辈以庄稼为生,对这突如其来的新模式时难以接受,大棚蔬菜虽产量高、易于管理却成本高,投入和风险均比露地种植高得多。而杨清春却敢想敢做,当即拉着7户村民起步建了6个大棚,以黄瓜种植为主,当年产量的确有所提高,但由于技术不娴熟第一批黄瓜长势不如人意。于是他将第一批大棚黄瓜一股脑儿地低价卖给了酱菜厂。为解决黄瓜生长不佳的问题,杨清春邀请当时临沂市蔬菜研究所派技术员勘察指导,使得大棚黄瓜长势和效益大幅提高。然而销路却成为下一步难题,杨清春亲自东奔西走找市场,但由于基地规模较小,大客户不愿上门收菜,只得走当地蔬菜批发市场,当时杨清春组织2~3辆三轮车每日连夜赶批发,日子虽苦,却在一两年的光景攒下了一批老客户,稳住了农户种大棚的积极性。

“科研+合作社+市场”是三官庄村乡亲们致富的法宝,亦是杨清春多年摸爬滚打的经验,被其称为“一体两翼”。2004年,基地逐步小有规模,清春合作社应运而生。2013年合作社申请国家农业部示范标准园项目,政府政策资金配套及清春合作社自主投入相结合,共投入600多万元建立标准大棚蔬菜园区,西侧依次建立农贸市场,切实走上了标准化生产道路;当年产出蔬菜150万kg。解决规模生产问题后,杨清春又利用“互联网+”思路,线上打造“山东商超联采平台”,以零售、批发为主;线下以食堂配送、市场批发为主。双线模式下他带领村民走出一条科技兴菜之路,每日运送菜量达2.0万~2.5万 kg。

一个普通大棚的成本在8万左右,一般老百姓承受不起。独具前瞻性思维的杨清春利用合作社闲散资金投资建了一批标准大棚,零首付租给农民使用,农民赚了钱再付租金。“老百姓空着手过来租棚,不用带资金;苗子、地膜都是团购,合作社统一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最后,扣除棚钱、农资费用就是农民的利润。”杨清春这一做法赢得当地农户青睐,合作社社员逐步扩大至380余人,实现全村6 000余亩土地增产丰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杨清春深谙其理,他利用农校对接模式,邀请一批专家学者为社员在田间授课,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大大提高了社员种植技术水平,效益也随之提高。如今三官庄的大棚蔬菜种出了效益,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半亩奶桑10头羊”,院士工作站搬进地头

临沂市兰山区三官村不得不提的喜讯便是清春合作社将院士工作站搬进了自家地头。2018年12月18日,筹备已久的“盖钧镒院士工作站”正式通过山东省科技厅审核,以研发大豆和奶桑植物蛋白为主,成为当地科技兴菜的又一福音。

从蔬菜经纪人到逐步迈入研发之路,杨清春以行动展现了当代新兴经营主体的先进思维与优越性。“奶桑是个宝,能作菜、作茶、作饲料,最关键的是其蛋白含量能够有效代替转基因大豆。”谈及此处,杨清春的眼里充满了期待。说起奶桑的研发初始,源于李广军教授的引荐,通过他,杨清春与南京农业大学盖钧镒院士取得了联系,通过院士工作站科研平台打造奶桑食品研发项目,并相继注册 “奶桑”“奶树”“桑奶”产品商标。示范棚中,杨清春掐了几株奶桑嫩叶递予我们一行人品尝,牛奶般的汁液沁入舌尖,有些涩却格外鲜。“目前园区选育的奶桑品种有60多个,主要用于前期示范研究,产品还在研发当中,一旦问世将首推老顾客,价格基本在消费者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奶桑高蛋白产品的问世,不仅得到与我们同来勘察工作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周绪元的肯定,同时满载着杨清春对科研之路的进一步探索与尝试。

创新 “半亩奶桑10头羊”农业扶贫新模式,合作社占据科技扶贫制高点,帮助贫困群众精准脱贫。目前,合作社已建成2个“三温两防控”(“三温”是日光温、地温和后墙储温,“两防控”是指在大棚进出风口处设置一层防虫网,有效防止害虫进入)奶桑示范样板棚、60亩露地奶桑技术示范区、2 000余亩奶桑生态修复和生产区,亩效益达3 600~5 600 元/年,直接带动200户农民脱贫致富。2017年“奶桑生态种植产业链项目”正式启动,被列为山东农业科技援疆扶贫项目,在新疆喀什签约落地,目前已完成试验种植。

从汲汲无名的菜贩到如今帮扶万人脱贫的企业家,杨清春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格外踏实,他用智慧演绎出生命的芳华。

猜你喜欢
临沂市大棚蔬菜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老年大学校歌
临沂市兴盛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临沂市兴盛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奇怪的蔬菜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蔬菜
体育赛事与临沂市城市品牌塑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