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蔬菜杂志社 杜佳晨
正值盛夏,蝉鸣切切,酷暑难耐。放眼这般烈日当头,农人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穿梭于田间地头。农业为民生之本,“农”这个字眼里似乎饱含了太多心酸苦楚。国家民生政策的一声号角,诸多有识之士投身于农业,却发现本以为的万年青产业包裹着太多不解与难题:望天收的无奈、多态化的市场、人工成本的压力、传统与现代模式的抉择等外因与内因交错,有的人走对了路子赢得创收,有的人深陷迷途血本无归,农业这条路究竟如何走?湖南省长沙市绿地生态农庄的园区总工程师何文平用亲身经历阐释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将一腔热血播撒土地,沉潜农业数载,初心不改。2012年毕业之时,不甘平庸的何文平并未选择稳定,而是决心在事业的征途上搏一搏。在朋友黑土豆项目的契机下,他毅然跟随国家大政方针的步伐投身于农业大潮。而后集资转投高山蔬菜,盈利2年后却意外遭遇番茄滞销,导致严重亏损,苦心孤诣经营多年的事业在一夜间坍塌。
而今,何文平转换角色再度投身农业,苦心钻研多时,多番市场考察后总结失败经验,他已然做足了准备。“因地制宜谋发展,实事求是去探索,科学技术永远是第一生产力。”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他从选择的那一刻开始便逼迫自己去热爱,慢慢深入整个行业,用数年时间成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亲自操刀指导绿地生态农庄规划设计,将半壁荒土变为今日的生态绿地。
采访中,何文平提及当初产品滞销依旧历历在目,“高山地区最大的优势在于用工成本低,我们成于此,败也在此,我们当时完全依靠当地老百姓种植和市场行情销售。当年番茄严重滞销,团队跑遍了山东、四川、广州等地市场,却依然未果。十万斤(50 t)番茄都烂在地里,无力回天。”谈及此处,他的眼神里不经意划过一丝落寞,问及他为何失败了还会再次选择农业,他只道是坚守初心之人。
再次回归,何文平相中了长沙望城区绿地生态农庄这片沃土。位于近郊,便利的交通与城市居民较强的购买力、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他深知这里将是梦想的新起点。铁杵磨针,并非一日之功,凭借长期的技术研究与学习,何文平从育种方式到病虫害防治无一不是从理论到实践,深入渗透。熟稔的技术与创新的头脑,何文平赢得了绿地生态农庄徐总的信任,肩负起园区的总工程设计和技术指导之责,带领一批精干技术员工,凭借独特的经营模式,仅用2年时间园区便实现稳步营收。
走进绿地生态农庄,放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瓜田,设施蔬菜基地与露地种植基地交相辉映,葡萄架搭起的乘凉台点缀其间。与一般休闲农场不同,这里无小桥流水、亭台轩榭的精心装点,亦无琳琅满目的蔬果品类,似乎少了一份别致,多了一份质朴。“一般设施齐全,品种多样的休闲农庄,规模大却少有盈利。而我们定位的核心是先做好产品再逐步融入休闲,无论是设施、用肥用药,还是选种,我们均按高标准配置,着重打造产品的良好口感。当前农庄主打品种西瓜、甜瓜、辣椒均经过绿色食品认证,目前番茄正在认证过程中。”整个园区面积仅有290亩,这里每一寸土地从繁种育苗、定植再到采收,均由何文平和他打造的一批精英技术团队亲自监管,目的只为夯实产品品质、稳定产量。
小规模,撬动大产业。农业路之艰难业内人士深有所感,两年内能实现稳步创收,其中之奥秘在于他的精准把控、用心栽培。绿地生态农庄根据市场行情合理规划每一寸土地,从品种入手,做到少而精。据悉,由于当地农户对番茄种植技术经验匮乏,本地番茄很难大量出产,但这却为何文平创造了机遇,他通过实践与自主钻研,对番茄、甜瓜种植技术了然于胸。并将重心注入番茄、甜瓜、西瓜的品牌打造,利用城郊区位优势,一部分发展休闲采摘,另一部分采取商超配送,将每日采摘的新鲜番茄运送到市区,仅需1 h左右,与本地多数番茄依靠外运,仅有六成熟相比,绿地生态农庄的番茄口感与品相都更胜一筹,供不应求。
为保障产品质量,除却选取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示范品种外,还从山东无土栽培研究所引进专利技术;此外,何文平还注重生产技术人才的培养。通过手把手教学,已培养4位专业技术人才,没事的时候就召集4人教学,从理论到实地操练,进行思想灌输,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做到精细化不出错。如今田间的30名固定工人均是由这4位左右手带出来的,个个都是专业技术员。“当然,我也有自己的顾虑,我教出来的技术员只擅长于番茄、甜瓜、西瓜栽培,仅适用于我们绿地生态农庄的模式,这恰好稳住了人才。”
规范绩效制度,园区工人皆来自周边的农户,采取“底薪+全勤+绩效+工龄+年终奖”的模式,将工人的行为记入工资分配中,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我们之所以能够盈利,原因在于我个人比较重视产业工人,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他们每天工作8 h就发挥了8 h的效益。”何文平完善绩效制度,一来更加便于监督,把控产品质量;二来对于留住能人、稳定人心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从园区设计到制度革新,何文平用心做好每一件事。他心里始终有一张图,有条不紊地勾勒出农庄的未来发展轨迹。“我当初主要是看中这里的区位优势,而距离城区近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关键。当然老板的信任给了我们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力量。多方努力下,才有了绿地生态农庄的快速发展,从曾经的荒地,到如今的绿地生态农庄设施农业产业园,2年时间做到这样是非常不容易的。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绿地生态农庄会成为当地蔬菜产业一个品牌化标杆。”这一次,何文平成功了,转换角色后的他仍在为梦想努力着,为整个蔬菜产业奉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