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歌剧《党的女儿》中的主角田玉梅是一个勇敢坚定,为革命奉献出生命的女英雄。本文仅从《万里春色满家园》这一选段分析如何在唱与表中塑造田玉梅的女英雄形象。
关键词:《万里春色满家园》;女英雄;形象;塑造
歌剧《党的女儿》讲述了战争时期,刑场上女共产党员田玉梅在老支书的掩护下死里逃生,玉梅没有因敌人的屠杀而退缩,她擦干身上的血迹,下定决心与敌人斗争到底。玉梅找到马家辉报告老支书曾说党内有叛徒,却不料叛徒就是马家辉,自己险遭暗算。马家辉与白鬼子设计妄图一举消灭游击队,玉梅因此再度深入虎穴,揭穿了马家辉丑恶的嘴脸。玉梅和桂英狭遇马家辉斗智斗勇,最终除掉了叛徒。最后,玉梅为了掩护游击队员被白鬼子抓住,她视死如归怀著对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慷慨赴义,《万里春色满家园》正是在这个壮烈的情节中演唱的。
一、玉梅女英雄形象的成因
在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女性作为弱势群体通常依附男性,而玉梅却跳出较安全的圈子,第一,玉梅具有主动投身于战争的自觉意识,深刻认识到没有国家安定就没有个人幸福。第二,玉梅面对白鬼子、叛徒丝毫不胆怯,十分勇锐且善于变通,终揭穿马家辉的叛徒嘴脸。第三、敌人残忍的连幼小的女儿也不放过时,尽管万般痛苦不舍仍不屈服,坚信共产主义必胜,有普通人无法企及的崇高思想。最后临刑时,她抱着必死之心,临危不惧,只有无限的期盼家园能够万里春色的赤诚,尽显女英雄气概。
二、演唱技巧对女英雄形象的塑造
“《万里春色满家园》是就义前演唱的一首板腔体咏叹调,行腔多变,又有复杂的节奏变化,给演唱者提出了较高要求。”[1]作品前奏简短但刚健、有力,特别是第一句开始前的休止一定要清晰,内心的情感不仅不能减弱且更加积蓄,要此处无声胜有声。第一个“我走”干脆、快捷、有力,音色要略宽厚,表现玉梅必死的决心,第二个“我走”的“我”和“走”的声母稍微收紧到韵母音高上扬时管道拉开,声灌于顶,“不犹豫”要唱的迫切,内心翻滚涌动,直到“不悲叹”时往回吸住,特别是“叹”字要真的叹在心里,用腰腹接住。唱“孩子啊”时,语气无比疼爱,直到“身边”声音再次充满张力表现渴望保护女儿。朗诵般演唱“我们清清白白的来”,在“堂堂正正”时运用戏曲的脑后摘音表现出玉梅高尚的品质。上板后“六个告别”一定要让观众感受到区别,“条条绿水”要柔和流畅,“座座青山”要刚硬舒展,“生我养我的土地”要亲切深情,特别是“地”要憋一下,营造一种由远及近的感觉,“茅屋顶上的炊烟”要口语化、自然,“罗明哥”要万般不舍无奈,“众乡亲”要深沉含蓄。“下秧田”加强呼吸的支持,表现农家女数十年忙碌形成的力量。“虎狼吼”声音立住且收的干净,“风风雨雨”充分利用头腔共鸣形成明亮坚毅的音色表现玉梅的勇敢无畏。演唱三个“孩子啊,你抬头看”需要情绪递进,愈发激动兴奋,内心充满希望,已忘记个人的生死安危,坚定地相信下一代必定能在光明的世界茁壮成长,阴霾终会过去,家乡一定会重现新天。最后重现“我走,我走,不犹豫,不悲叹”,但内心的革命热情更充沛,因此音色更加厚重、音量加大且更具韧性。“我乘春风去”到“九天之上”要带着沉醉于革命理想的幸福之心,牢牢挂住哼鸣的位置,如同独白一般,但顿挫分明、强弱有致。“笑看这万里春色满家园”中“看”的声母与韵母的过渡一定要有强大的爆发力,突出下顿的感觉,唱“家”字是牙关拉开,后咽壁挺紧,靠气息控制由弱到强的感觉,“园”始终保持激昂、高亢,使全曲在最高涨的情绪下终止。
三、舞台表演对女英雄形象的塑造
“舞台上的形态动作不同于日常生活动作,歌剧中的形态动作更是如此,它通常在音乐和情节发展中进行,更讲究形体美。在塑造人物时分寸要拿捏得当,让剧中人物生动化、真实化。”[2]首先整体装扮要贴近角色,头发利落盘起,妆容素净,服装用极具时代感的碎花上衣和素色裤子配深色传统布鞋,简单朴素。第一部分导板,面部表情要坦然从容,展现玉梅视死如归的气魄,而看到女儿时表情又呈愧疚、不忍,两种表情要让观众能一目了然。“六个告别”需要丰富的眼神变化来传情达意,先是深情地看着身边的水,接着开阔视野“定睛”远处的山,继而颔首垂眼家乡热土,抬起眼帘深情望向炊烟,想起杳无音信的罗明哥眼神又满是呼之欲出的思念,最后永别家乡亲人们又无畏无悔。三次“孩子”的演唱要身体挺拔,上身微前倾,下颌稍抬,动作幅度大且有力,表现玉梅内心的热切期盼。最后双腿支撑整体形成昂扬饱满的挺立之感,视野宽阔眼神中富含信念感,动作大气,将无畏牺牲与信念坚定的女英雄形象再次以动态画面的形式定格。
参考文献:
[1]孙宏娟.传统与当代的碰撞更显民族风格——论歌剧《党的女儿》中彭丽媛塑造田玉梅形象的民族性追求[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9(02):203-206.
[2]丁倩文.试论民族歌剧《党的女儿》中“田玉梅”的艺术形象及角色塑造[D].上海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梁睿智(1995-),女,河南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