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路径探究

2019-10-09 06:53任晓红魏旺拴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7期
关键词:乡风文明乡村振兴困境

任晓红 魏旺拴

[摘要]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发展浪潮下,我国经济水平正在不断地提高。目前,农村居民的经济生活得到不断改善,村民的物质财富明显增加,生活质量得到有效保障。由于城镇化的渗透,改变了农村传统的生活模式,且使得农村原有的道德观、价值观、利益结构等要素在新时期重新构建。但是,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乡风文明建设不均衡、参差不齐,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城市因子渗透农村社会的背景下,改善这种经济和文明发展不均衡状况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新时期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进行研究。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困境;路径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研究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8年1月2日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见》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立足国情农情,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传统文化正在开始复兴,如果能积极推进文明乡风建设,以传统文化为指导来培育乡风,并反之以文明乡风推动传统文化的复兴,已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新路径。

1.2 研究意义

乡村建设的灵魂在于使乡风文明建设渗透到乡村建设的各个方面。此外,乡风文明对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唯乡风文明后,农民的生活才可得以更加和谐、稳定、温馨、幸福。因此,重视乡风文明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引导和教育农民,让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十分必要。

2 乡风文明建设的概念及困境

2.1 乡风文明的概念

2.1.1 乡风。基于研究角度不同,阐释出乡风的概念也不同。尽管各学科对“乡风”的解释存在差异,但其主旨是指农村社会农民所认同的习惯、风俗、行为规范,这通常是在农村地区多年来流传下来,受地理位置、知识水平和文化氛围等因素影响的,不成文的群体约定。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乡村风气。

2.1.2 文明。文明是指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综合。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各种相关的高级属性及特征的集合体,它是指人类社会的物质、精神生产处于一种先进状态。

2.1.3 乡风文明。宏观上来说,乡风文明建设是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城市文明建设同等重要;在微观角度上,乡风文明建设包含农民的生产及生活方式、道德观念、思想品质以及农村风俗等;农村居民是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建设者、受益者,因此应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乡村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在有组织、有计划的实践前提下,全面推进农村的乡风文明建设。

2.2 乡风文明建设面临的困境

2.2.1 农村教育发展落后,农民思想道德失范。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道德的发展呈现出不同步的现象,这与在社会变革过程中,割裂了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影响存有密切联系。尤其在当前,多元化、自由主义思想片面性的影响和渗透日益加剧,而农民由于自身知识水平、小农意识的限制,不能够准确、深刻的理解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变革,缺乏积极正确的理想信念指引。有些农民精神较为空虚,追求格调低俗的文娱活动,部分陋习死灰复燃。诸如赌博、嫖娼、占卜、请仙等封建迷信活动和不良社会风气屡禁不止。部分农民忽视传统道德的引领,致使道德体系被严重破坏。

2.2.2 优秀传统文化遭到忽视,文化传承状况不容乐观。文化贫困与经济贫困往往相伴而生、互为因果。农耕文明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是乡风文明的根基和灵魂。由于农村建设资金有限,城乡投入差异较为明显。农村的建设资金在分配中多倾向于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而在精神文明建设上的资金投入较少,更不需说用于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方面了,传统文化的发展往往被忽视。

2.2.3 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滞后,文化资源配置不够合理。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大规模和持续性迁移,文化服务对象、内容和主体相应发生了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凸现。新型城镇没有配置文化设施的空间,不能满足青年人对多媒体、自媒休、融媒体的渴望,空心村和留守村的文化设施陈旧闲置,也很难满足广大群众求知、求乐的愿望。例如:多数的农村图书室有人管无人用,门可罗雀,人员冷清。老年人看书没精力,留守妇女有时间宁愿跳广场舞也不看书。电子阅览室的电脑大多都是十多年前送来的,基本成了摆设。

2.2.4 乡村封建陋习仍然存在。农村地区依然存在一些封建陋习,一是攀比之风仍有市场,越是发展落后的农村攀比风越严重。近年来,尽管大操大办明显减少,礼金数量逐步降低,但仍有较大降幅空间。二是封建迷信活动有所抬头。尽管自建国以来我国的丧葬文化习俗已发生巨大改变,破除了不少封建陋习,农村地区正逐渐从迷信的桎梏中走出来,但仍有些封建陋习难以根除。在日益物质化的今天,求財转运等风水迷信仍大有市场。三是价值观扭曲,消费畸形日益突出。

3 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探究

3.1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3.1.1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从基层做起,从它的普及做起。可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方式方法和载体,充分运用各类媒体、文艺作品、公益广告和群众性文娱活动等手段进行教育引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并将其逐步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3.1.2 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广泛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修订完善各类创建测评体系。加强和改进文明城市创建管理,注重培育城市精神。此外,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可在农村地区深入开展“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星际文明户”和寻找“最美家庭”等活动,重视做好家庭教育,传承良好的家风家训,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崇德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和乡镇的占比。

3.2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2.1 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发掘时代精神。我国是农业大国,农耕文化深厚,而山西更是我国农耕文化最早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给传统农耕文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使得农耕文化产生了间断,甚至出现可能消失的危机。故在此背景下,应对农耕文化进行传承和保护并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中所蕴藏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使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2.2 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建设乡风文明应结合各地广泛推行的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挖掘当地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符号,盘活当地的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好当地独具特色的民居、民宿等原生形态,走出一条具有“特色化、差异化、多元化”的发展之路。在保护中注重形式和精神,力争保留其原有建筑风貌和村落格局,把民族民间文化元素融入到乡村建设中,要守得住故土,留得住乡愁。

3.2.3 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此外,乡风文明建设还应当以特色文化产业作为经济支撑。发展农村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诸如皮影戏、地方戏剧等。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尽量形成规模,便于集中管理,使文化产品和文化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促进文化产业与资源的有机融合。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加强规划引导、典型示范,注重质量和效益。发掘、培养和利用文化本土人才,力争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农耕文化产业示范区、产业特色乡镇、村和产业群。

3.3 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3.3.1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城市占有丰富而便捷的公共文化资源,优势明显。今后应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服务提供、队伍建设及资金保障,重点向乡村倾斜,健全和规范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并有效提升基层服务效能。

3.3.2 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农村地区文化产品供给贫乏,群众参与文体娱乐活动种类较为单一。应增加内容形式富有时代感,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吸引更多群众参与文化活动,使其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以农村特殊群体为重点,面向农村实施文化帮扶项目,为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老年人和返乡农民工等提供适宜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鼓励文艺工作者以“三农”为题材进行文艺创作,多推出能反映农民生產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作品;在农村积极开展健身、科普和法治宣传等文化活动,推动全面阅读走进农村千家万户。

4 完善乡风文明建设长效机制主要对策

4.1 完善领导体制机制

省、市、县三级政府均成立乡风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专门的工作队伍,因地制宜,制定出具有实操性的对策,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制定实施计划,确保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并安排专人对全省的乡风文明建设工作进行统筹管理、考核。

4.2 完善部门协作机制

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省直有关部门以乡风文明建设的为重点目标,明确责任分工,积极配合协调,增加投入,开展结对帮扶。

4.3 完善目标管理机制

各级乡风文明建设领导小组要根据农村实际,明确、分解、细化目标责任,层层签订责任状,村民与村支书签订履行村规民约承诺书,并由专人负责建档跟踪管理。

4.4 完善考评奖惩机制

首先,对单位和部门进行考核、评审。各级政府应将乡风文明建设绩效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定期考评。其次,镇村入户考评。通过与农户面对面交流、群众互评、抽查家庭文明档案记录等形式,对活动开展情况、乡风改善状况、产业发展现状等做出综合考评,奖优罚劣。

5 总结

在城镇化背景下,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乡风文明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契合了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对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具有重要影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和有机组成部分。因此,重视乡风文明建设,探究乡风文明建设的价值和路径,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引导和教育农民,让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J].中国合作经济,2018(2):18-27.

[2] 王晨曦.传统文化复兴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路径研究[J].经贸实践,2017(10):69-71.

[3] 张莹.让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J].农村工作通讯,2017(22):24.

[4] 杨海蛟,王琦.论文明与文化[J].学习与探索,2006(1):66-73.

[5] 孙婉竹.我国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探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3.

[6] 韩雪文,武鹏.经济脱贫与文化脱贫如何协同推进[J].人民论坛, 2017(28):82-83.

猜你喜欢
乡风文明乡村振兴困境
跟踪导练(一)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皖北美丽乡村建设中乡风文明培育解析
乡风文明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研究
加快乡风文明建设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浅析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与建议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