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县培养新时代新型农民的探索

2019-10-09 06:53罗向福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7期
关键词:新型农民现代农业对策研究

罗向福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培养新时代新型农民。结合云南省石屏县培养新时代新型农民的经验和做法,探讨了培养新时代新型农民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新时代;新型农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代农业;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近平同志强调,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必须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一是培养新时代新型农民,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1 培养新时代新型农民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國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郑重宣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强调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要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因此,培养新时代新型农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是推动农业农村转型发展的需要,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需要。

2 培养新时代新型农民的几点对策

云南省石屏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至今上规模的工业少,农业生态环境也遭到较严重破坏,长期沿袭传统农业,而且还是一个贫困县。针对这个现实的严峻县情,云南省石屏县职业高级中学始终不忘初心,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己任,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资源优势,长短培训相结合,先后承担了“阳光工程培训”、“云南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华职教社‘双百温暖工程培训”、“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贫困地区扶贫培训“等培训项目,以农村广大群众关心的难点和热点为重点,现代农业技术为核心,突出“实际、实效、实用”原则。多年来先后举办优质杨梅高产栽培技术、大五星优质枇杷栽培技术、柑桔良种育苗及栽培技术、核桃高效嫁接及栽培技术、猕猴桃有机栽培技术、蓝莓栽培技术、畜禽病害防治、生态旅游讲座等培训班300期,培训人数近30000人次。一直把发展地方经济、培养新时代新型农民,造就农村适应新人才,致富千家万户作为主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探索中获取真知,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为农村经济增长、农民致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成效显著。

2.1 与时俱进,培养理念新的农民

从经济社会结构角度,中国农村可以分为东部农村和中西部农村两种理想类型。外出务工群体主要是中西部农村的农民,形成了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耕半工的家计模式。很多农民一般会有小富即安、知足常乐的小农意识,同时部分人也有“红眼病”,还有一部分是等待观望。因此,我校在石屏县相关村镇成立校外教学点,把16~30周岁的骨干青壮年召集起来,定期或不定期地接受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训,强化动手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把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渗透和融合在培养新型农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成为在新时代激发农民创业致富的精神动力,同时,要培育农民主动了解、掌握和参与市场竞争的基本能力以及现代生产管理、经营等的理念,形成具有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精神的新时代新型农民。目前,石屏县以枇杷、杨梅为支撑的现代农业观光、旅游景区已初具规模。在教学教育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

一是通过教育和培训提升农民主动创业致富的意识。首先在教学和培训中尤其要重视将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传播到农民心中,使之成为在新时代激发农民创业致富的精神动力,自觉消除“等、靠、要”的思想;其次,要教育农民敢于突破怕冒风险、小富即安的思想,大力弘扬见富比富的竞争理念;第三,要引导和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及从技术上扶持有创业干劲、有创业愿望及创业基础好的农民把握发展机遇创业,成为农民创业致富的典型。

二是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了解、掌握和参与市场竞争的基本能力。首先教育农民要学习现代农业生产新技术、新方法、新品种、新成果等,主动适应经济市场需求,以提高经营现代农业的水平和能力,拓展增收渠道;其次,要时刻主动增强市场意识,提高参与市场竞争的基本能力及经营管理水平;第三,要培植树立典型和示范基地为信息窗口,并学会掌控经营管理,增强自信心,以推动农民投身经济市场。

三是通过教育和培训更新农民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教育农民要摒弃小农经济的思想,树立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的理念;在教学和实践中让农民掌握致富新技术、知识和本领,提升农民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水平和能力,从而加快致富的进程;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通过政府支持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形成创业致富的先进典型,成为致富带头人。

四是依托“互联网+”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农业创新创业领域。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农业、物流、销售等的发展也进入了“互联网 +”的时代,如,通过快速便捷的物流快递,新鲜的农副产品可以从全国各地及时送到广大消费者手中。“互联网 +”时代打破了传统农业产品的消费方式,使农业生产和消费链得到了有效的延伸。此外,以特色种养业、农产品深加工、休闲农业和美丽乡村旅游、农村信息服务、农产品电子商务、具有特色的传统手工艺产业等迅速兴起,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民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渠道。

2.2 学习科学技术,培养技术型农民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他们利用国家优惠的农村政策,通过创办家庭式农场、特有种植合作等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其带头人一般是有一定知识和文化的农民、种植能手、大学生村官等。但对于广大农民来说,懂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农民不多,只有掌握和学会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新知识,才能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才能将其转化为现代农业生产力,“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才不会成为空话。因此,将农业科学技术和新知识的教育培训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切入点,是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时代新型农民的基础。

一是强化实际技能培训。通过课堂与田间地头相结合,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田间地头的农业科技讲座和培训,重点培养16~30周岁的青壮年、专业户、示范户、村社干部等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喜爱生态农业的农民技术骨干。石屏县仅2015年,在坝心镇12个村委会培训24期共3512人。王家冲村委会有近20年的草莓种植历史,一直沿用传统栽培方法,品种退化,产量低,亩产值不足8000元。我校从2014~2016年连续三年把自己通过组织培育的脱病毒优质草莓苗提供给农户,边培训技术,边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栽培技术。王家冲村委会草莓种植,从过去的零星种植到现在的数百亩连片种植,亩产值提高到12000元以上,不但技术精良,而且还懂得经营,经济效益显著,还带动了大河嘴村、丫口村和海马里村大面积种植,彰显出培训价值。

二是强化多渠道的创业技能培训。通过提升和促进农民创业培训为目标,我校与上海、江苏昆山、浙江等地大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培训,定向培训,促进培训就业一体化。近几年来,通过云南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华职教社双百温暖工程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的形式,先后开办了《宝石加工》、《木材加工》、《果蔬栽培与加工》、《渔政管理》、《酒店管理》、《旅游景区景点讲解员》等专业共8期,培训农民工960人。通过培训,部分农民工转移到上海、浙江、江苏、广州、昆明等地就业,实现了“走一人富一户,走一批富一村”的培训目标。

三是强化综合素质与技能相结合的培养。充分发挥我校职业教育资源在培训中的地位和优势,成立专门培训机构。形成了我校农民培训常规机制,即,主管领导亲自抓,分工到部门,责任到个人,将培训面向市场,深入农村。把专业知识技能、农村科技、实用技术等培训与职业教育、法律、道德、卫生、健康等综合素质相结合。形成经常化、制度化。近几年,我校重点抓坝心镇新海资村委会生态农业旅游和龙武镇他烏德村委会民族歌舞培训,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经济效果。

2.3 学习科学文化,培养有文化的农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符合当前农业农村实际,体现了时代要求。

农民是新时代社会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只有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中,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靠苦力挣钱的多、用脑力挣钱的少,给别人打工的多、自己做老板的少,短期打工的多、长期稳定工作的少”。因此,更新科技知识和知识结构是新时代新型农民必备的基础。

一是培育技术能手型农民。通过科技宣传、技术讲座、技术培训,田间地头实训教学示范以及传帮带等形式,培育技术能手型农民。

二是培育主动掌握政策型农民。通过“政策下乡、科技下乡、送法下乡”等活动,一方面,让农民朋友及时准确掌握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让农民自觉提高对国家政策的学习意识。

三是培育“上岗证”型农民。我校有完善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课程设置,多年来通过职业“上岗”教育,培育了一大批青年农民成为有“上岗证”的农民。2016年,我校招生开设了两个校外教学班:坝心猕猴桃栽培管理班42人,大桥红心火龙果栽培管理班39人。教学中除规定的基础课外,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还组织实施实用技术的操作与演练教学。

2.4 树文明风尚,培养新时代新型农民

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培养新时代新型农民是关键任务之一,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推动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使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方针中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之一,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推动,广大农民在求富、求知、求美、求乐的同时,信任危机、公德缺失、是非观念模糊、价值观念差异等也在不同程度地显现。因此,通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农村健康文明新风尚来教育农民,培养新时代新型农民。

一是引导教育农民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通过进行“四提倡四反对”教育,即,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诚信,反对欺诈;提倡文明,反对愚昧;提倡节俭,反对浪费。同时,要通过现代农业技术致富,造就务实进取、敢闯敢为的典型新型农民为榜样,迈进科学的“大殿堂”,走出愚昧的“小天地”,使农民真正崇尚健康、文明、诚信、科学等观念。

二是引导教育农民增强集体主义荣誉感,反对个人主义思想。经过改革开放40年发展,我国农村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进一步提升农民的集体主义价值导向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充分发挥农村文化教育阵地作用,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婚育新风教育,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三是引导教育农民遵纪守法,反对违法乱纪。通过媒体、音像、讲座等教育手段,引导农民在行使民主权利等方面沿着法制的轨道进行,以此增强农民的党纪国法、税务、义务等意识,树立遵纪守法、照章纳税、依法经营、守法致富等是新时代新型农民应具备的品质。

2.5 建美丽乡村,培养有美德的农民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党始终不渝的初衷,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一方面要让广大的农民有知识、有技能、有创新,另一方面,要使农民成为有美德的新时代新型农民[9]。要始终坚持“人改造环境,环境造化人”的理念。我们在石屏县坝心镇新海资村委会、王家冲村委会、新河村村委会举办的专业培训班中,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了“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专题,让农民从思想和行动上认识建美丽乡村的重要性。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实际情况,在实施步骤上,我校采取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合理规划,分期实施,逐步提高等方法。在建设模式上,立足各村实际,充分体现民族、村的特色,既整治改造旧村,也依法规划建设新村,努力按照“村庄森林化,道路绿荫化,农田林网化,岗坡林果化,庭园花园化”建设。

2.6 学习法律法规,培养守法的农民

新时代新型农民要有法制观念,一方面遵纪守法,另一方面要学会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但很多农民对国家新修订的法律法规,如《合同法》、《保护区土地管理办法》、《中国环境保护法》、《中国农业法》等知之甚少,很多基本是老调旧弹。也存在法律法规意识不强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培训和教学中,加强普法宣传,增强农民的知法、守法意识,以讲座、播放法制教育宣传片,向农民宣讲法律知识,让大家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及其违法的严重后果,增强农民守法的自觉性。

3 结语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切实落实强农惠农富农各项政策,保护和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抓手,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新时代新型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武,王仕好. 农村职业高中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从石屏职中的办学实践谈农村职业高中的发展与创新[C].昆明: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2008:85-91.

[2] 贺雪峰.论中国村庄结构的东部与中西部差异[J].学术月刊,2017,49(06):111-119.

[3] 周萍.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之我见[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01):62-63.

[4] 袁玉明,张兵.坚持以人为本 培育新型农民——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J].江苏农村经济,2012(09):50-52.

[5] 张广晓.培养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关键[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09(02):24-25.

[6] 钟崇鹤.培育造就新型农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73-75.

[7] 李广.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7,31(01):89-93.

[8] 彭仲文.新时代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广东河源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02):213-214.

[9] 姚祥棟.也要引导农民走向更高的道德境界[J].求是,1997(07):38-40.

猜你喜欢
新型农民现代农业对策研究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
基于地方政府视角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刍议基于农业循环经济的新型农民的内涵与需求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新型农民远程教育培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