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海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巨大,但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科技素质不高、经营管理能力差,这一现状与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素质的要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就是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政府;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民
1引言
舒尔茨(2002)认为,改进穷人福利的关键因素不是空间、能源和土地,而是提高人口质量,提高知识水平。自从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 舒尔茨发表著名的《人力资本投资》演讲以来,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和发展人力资本理论的工作,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并进一步推动了从管理学角度对人力资源理论的研究和拓展。1973年英国的哈叱森在《作为国民财富的人力资源》一书中这样写道:“人力资源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资本和自然资源是被动的生产要素,人是积累资本,开发自然资源,建立社会、经济和政治并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主要力量。显而易见,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发展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就不能发展任何新的东西。”①
2地方政府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意义
2.1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农村人力资源是新农村建设最具能动性的一种战略性资源。在规划、土地等制约因素非常明显的情况下,对存量性和增量性农村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开发、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充分、科学、合理地发挥人力资源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对农村生产力发展以及社会进步也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2.2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
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处于快速变动之中,产业越来越技术密集化,对劳动力受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有利于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竞争力,加速农村失地、富余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从而加快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2.3推动农村公共事业进步的客观要求
新农村建设中,地方政府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要求,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促进城乡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和谐发展。
3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与现状
3.1政府官员思想认识不足
制约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基本因素是政府官员在思想上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认识不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各级政府官员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才能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为“抓手”,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2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偏低
在农村大部分地区,有文化知识的人才绝大多数转移到了非农业产业或外出工作,35-50岁的妇女是农村主要劳动力。目前,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只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或教育的只占3.4%,接受过中等技术教育的仅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竟高达76.4%②。
3.3学校培养与地方人才需求脱节
农村对人才的需求是各种各样且不断变化的,然而职业学校的教师由于很少深入生产第一线,没有深入调查农村现状与需求,没有动态地调整课程目标、课程设置与学生培养方向,做到人才培养供需接轨,因此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一定就是农村所需要的人才。
4地方政府在推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基本任务
4.1解放思想,加大农村改革开放力度
纵观中国改革的每一个重大战略部署的出台,都是以解放思想作为其先导的。涉及9亿农民切身利益的农村重大改革,理所当然也必须以“解放思想”开路,只有如此,才能有效推进农村改革。农村要实行跨越式发展,必须与时俱进、突破各种条条框框,必须充分调动全国人民尤其是9亿农民的积极性。否则,跨越式发展将难以实现③。
4.2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劳动密集产业引导农民就业
从整体上看,当前农村劳动力的流向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即部分劳动力在农业内部流动,也有部分劳动力向二三产业流动。当然,我国农村人才结构、知识、技能结构与农村经济发展要求不相吻合,农民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为了适应这种动态调整过程,地方政府应该积极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由注重外延增长向注重内涵发展转变。
4.3加强组织建设,大力培训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
农村基层干部大多脱胎于农民,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绝大多数只有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例如,2010年,江苏省昆山市有关部门曾对1387名村干部做过调查,发现年龄在40周岁以上的占58.4%,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占73.9%,这个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④。为此,地方政府应该充实新农村建设的干部队伍,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价值观,教育他们利用自身表率作用带领农民共同致富。
4.4增加教育经费,确保适龄儿童受教育的权利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是经费,国家当然要承担主要责任,但仅仅依靠国家又不行,而必须广开渠道,实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最重要的就是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化运作来筹集资金,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
4.5人才保障到位,发展在职教育和继续教育
农村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应以基础教育为先导,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加快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调整、改善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中小学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优质资源覆盖率,从教育动机、内容、体制等方面加快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平均受教育水平,使农村教育培训跟上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邱渊.教育经济学导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9).
[2]沈利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6).
[3]李建民.人力资本通论[J].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3).
[4]侯风云.中国人力资本形成及现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8).
[5]石邦宏.人力资本交易原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6]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蒋斌、张蘅 译.商务印书馆.1990.
注释:
①资料来源:哈佛大学.哈佛商业评论[J].1987.
②资料来源: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劳动者就业技能水平的调查[z].2010.
③资料来源:侯风云 中国人力资本形成及现状[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8)
④资料来源:高丽. 昆山市获江苏省组织工作优秀创新成果奖.http://unn.people.com.cn/GB/22220/32721/10864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