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开发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用人单位需求的中职语文特色精品校本课程,能够充分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与职业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文章以中职语文精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为例,从课程开发主题和原则、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策略和课程评价方法等方面入手,详细论述了中职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与实践过程。
关键词:中职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策略;课程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孙红,广东省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职语文教学。(广东 广州 510000)
中图分类号:G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0-0075-02
课程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全部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课程建设是教学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课程建设重在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怎样评”四大问题,这四个问题与“课程定位、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四个环节相对应,如同建造房屋,从设计图纸、准备建材、施工、验收四个方面明确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必须从“校”出发、以“校”为本,否则课程建设就会如同搭建空中楼阁。华东师范大学郑金洲认为“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教学实践、解决学校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的人解决的观念;“基于学校”是指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实施。这一界定为课程建设校本化作出了有效指引。本文以广东省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开发的中职语文精品课程的实践为依托,从课程建设的四个环节入手,探讨推动课程建设校本化的有效策略。
徐国庆教授曾对课程作了一个通俗的比喻:如果把一所学校比喻为一个工厂,那么课程就是这个工厂的生产线,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工人在生产线上生产产品的过程,好的生产线是生产好产品的前提。由此可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广州市教研院对广州市中职精品课程的认定标准为:体现先进职业教育思想,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课程设计符合科学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念,课程实施符合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技术,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生涯发展有重要价值且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推广作用的优秀课程。优秀的课程建设首先要从精准定位入手,中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遵循“理念先导、调研先行”的原则,以“校”为本对课程进行精准定位。
我校遵循规范、务实、特色的课程开发理念,组织展开中职语文精品校本课程建设。“规范”是指符合职教理念和学生成长规律;“务实”是指满足学生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特色”是指勇于创新,落实校本化建设。为彰显上述理念,学校围绕语文学科各相关要素,包括教材、学生、教师、教法、评价等,对在校学生、科组教师和用人企业进行了三个维度的调查。首先,以问题的全面性和参与的广泛性确保调研宽度;其次,从问卷设计方面确保调研深度,以此帮助课程开发人员对学校语文课程及教学现状形成清晰的认知;最后,结合教育方针政策,以“校”为本,明确课程建设目标:侧重展示语文的人文基础性,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等基本能力素质,利用语文学科的独特性进行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的培育。特别关注语文的功用性,挖掘语文针对专业学习的服务功能,使语文教学能够直接参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实现课程目标,必须依托有效的课程内容,要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选定课程内容,突出校本特色。课程标准对课程的性质、作用、目标、课时、内容和实施建议等均作出了明确说明,因其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往往体现了某类课程的共性要求。而教材是推进课程内容校本化的有效抓手,它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根据学情和学生发展需求,以课程目标为指向,选擇教学内容,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中职语文精品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根据学校旅游与商务专业特点,我校将教材中不同文体的课文分类编排形成独立单元,设置“经典·语文”“专业·语文”“生活·语文”三个栏目。“经典·语文”栏目展示语文的人文特质,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业·语文”关注语文的功用特质,让语文教学参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的职业成长相联系;“生活·语文”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知识与现象,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习空间,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校本化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课程内容,满足学生成长需要和企业用人需求。
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是提升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手段,在中职语文精品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根据学生需求和实际情况选用教学方法,以特色化教学实现课程校本化。
在中职语文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采用三种教学模式开展“经典·语文”“专业·语文”“生活·语文”三个栏目的教学。教学“经典·语文”时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即主题策划、活动筹划、项目实施、成果评价,将阅读经典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专业·语文”栏目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即创设情境、主体体验、评价体验、拓展体验,注重语文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融合培养,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具体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充分理解并掌握知识,使语文教学成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一部分,这一教学模式主要用于“茶艺与茶营销”专业的语文教学;“生活·语文”部分的教学采用问题思辨法,引导学生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结合生活经验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通过讨论交流寻求答案,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反思拓展。该教学方法具有思辨性、主体性及合作性等特征。
中职语文的课程评价不应以选拔为指向, 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激发学生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发展。在这一评价理念的引导下,结合课程具体内容,从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三个维度探讨课程评价的校本化,遵从评价主体多元化、过程化原则,以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综合实践活动为评价内容,根据“经典·语文”“专业·语文”“生活·语文”三个栏目难度梯级上升的特点,确定在课程评价中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法。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建设高质量的课程才能铸就高质量的学校教育和高品质的学校。开发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校本特色课程,已成为学校发展的一种现实需求,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推进课程的校本化,才能满足学校生存、发展、壮大的需求,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和企业的用人需求。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课程的逻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曾轶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