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峰 张先庚 王红艳 刘琴 杨玲娜 林琴 张夏梦
[摘要] 目的 为切实提高青年学生艾滋病知晓率与自我防护能力,有效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感染与传播。方法 通过查阅近年来公开发表的艾滋病健康教育相关文献为基础,对青年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主要模式及措施进行梳理和总结。结果 采取相应模式及措施对青年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可提高其知识掌握程度与自我保护意识,有效规范其行为。结论 艾滋病的防治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学校与社会对青年学生开展合理有效的健康教育对艾滋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青年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512.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8(a)-0193-03
Research Progress on AIDS Health Education Model and Related Measures for Young Students
LIU Lin-feng1, ZHANG Xian-geng2, WANG Hong-yan2, LIU Qin1, YANG Ling-na2, LIN Qin1, ZHANG Xia-meng1
1.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610075 China; 2.Sichu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Nursing,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610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wareness and self-protection ability of young students' AIDS, and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infec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AIDS. Methods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on AIDS health education published in recent years, the main models and measures of AIDS health education for young students were reviewed and summarized. Results Adopting the corresponding modes and measures to educate young students about AIDS health education can improve their knowledge and self-protection awareness and effectively regulate their behavior. Conclusio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IDS requires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schools and society to carry out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health education for young students.
[Key words] Young students; AIDS; 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 progress
艾滋病(AIDS)是由于人体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慢性传染病。AIDS传播速度快、发展较慢、死亡率高,性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青年学生作为特殊群体,正处于性活跃期,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影响而发生高危性行为[1]。研究显示[2],2011—2015年我国15~24岁年龄段HIV感染者年均增长率高达35%,形势严峻。同时,在这些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人群中,青少年群体是唯一死亡率居高不下的群体[3],在当前尚且没有有效预防和根治HIV感染的药物的情况下,健康教育已成为国际上预防和减少艾滋病传播的主要手段之一[4]。故该文通过对青年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和相关措施进行综合分析的研究,旨在为预防感染和减少该疾病的传播提供助力。
1 青年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1 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率逐年增加
目前,艾滋病在青年学生群体中的传播与流行有所加剧。据泰安市、哈尔滨市、南宁市等全国范围内艾滋病哨点监测和研究结果显示[5-7],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例数逐年上升。如南京市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特征分析结果显示[8],2010—2014年,青年学生病例报告数逐年上升,分别为3.7%、4.8%、6.3%、6.9%、8.0%。20~24岁年龄组病例占75.4%。青年学生感染数已占到了很高比例。截至2015年10月底,我国报告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者超过100例的已有10个省份。
青年学生是一比较特殊的群体,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人群的健康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但同时也是艾滋病传播的高风险人群。由于青年学生正处在性意识和行为、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性行为的低龄化、感染的不可知性、性取向的多元化以及自我防護意识的缺乏使其患艾滋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1.2 青年学生艾滋病知晓率仍待提高
“论先后,知为先”,知为行的前提,具备良好的知识是行动的前提条件。从全国不同地区对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调查显示[9-10],不同地区知晓率有所差别。天津市为71.0%,烟台为70.4%。同时,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不同,不同专业学生艾滋病知晓率有所差异,不同性别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也不尽相同。有学者对天津市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及性行为现况进行调查显示,该地区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71.0%,但其中不少同学出现过危险性行为,说明理论教育与实际有所脱节。由于青年学生性观念开放,但性知识落后,缺乏相关性安全知识,不知如何保护自己。因此还需要继续加强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相关教育及相应的行为干预措施。
2 青年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
2.1 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信念模式(HBM)認为促使个体行为转变的重要因素包括个体感知与积极采取行动。卢玉仙等[11]运用健康信念模式通过选取志愿者进行培训、建立健康门诊咨询、发放宣传手册、播放录像、开展相关主题活动等方式对青年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其中主要包括疾病的易感性、严重性及感知健康行为障碍等方面,教育后使学生能感知艾滋病的严重性与易感性,具备与相关疾病、健康有关的信念,从而端正性观念,提高自身保护意识,采取健康行为。
2.2 知-信-行模式
知-信-行模式既是改善人类健康有关行为的重要模式,同时也是一种行为干预理论。郭振友等[12]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与态度和行为之间关系密切,认知与态度可对行为产生积极作用,其中态度对行为的作用大于认知对行为的作用,态度是行为产生的关键因素,并指出大学生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践,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感受艾滋病相关知识,促使大学生对艾滋病的态度有所改观。
2.3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
该模式试用几个关键组分归纳总结出在行为转变阶段中存在的重要影响因素,并阐述各组分与行为间的关联性,并从这种联系中分析和预测艾滋病预防行为,从而探讨出行为干预的最佳方案。其认为行为转变的出现是建立在所具备的信息、动机和行为技巧已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该模式最早用于大学生预防艾滋病,以后逐步用于干预男同、吸毒者、性病就诊者[13],适用范围广泛,在青年学生群体艾滋病健康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4 行为转变理论模式
行为转变理论注重两个方面,即行为变化的进程和对象需求,其将人的行为改变看作是一个连续、复杂、由表及里的过程,可被分为五个阶段,理论从放大的角度但更加细微的反映一个人行为变化的全过程。该模式已用于吸毒、不安全性行为、保健行为等方面的行为干预,同时在美国行为干预领域该理论也被CDC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14]。对青年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2.5 “三步法”模式
阚志英等[15]在经过1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针对青年学生的“三步法”教育模式,在大一新生入学报到时,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课堂上进行2学时的艾滋病知识讲座,然后播放教学片,并让其写出观后感,最后进行关于艾滋病的讨论。通过“三步法”可以使青年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逐步加深,在对艾滋病不再陌生、恐惧的同时可有效提高预防艾滋病的认知能力和意识,自觉加强防范意识。
3 青年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措施
3.1 同伴教育
人们常常乐意采纳与接受同自身情况相近的伙伴或朋友给与的建议和意见。青少年尤其如此。“同伴教育”就是通过利用这一群体的趋众倾向,进行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1988年首次被澳大利亚Short教授运用于医学生安全与性行为的教育中[16],现已被普遍用于健康教育,是改变青少年行为的有效教育方式。张谦等[17]通过对364名高中生开展同伴教育后,学生在知识、行为等多方面较前有了显著改变,其防艾知识与防艾意识均有了提高。何绍芳等[18]将120名同学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同伴教育,得出在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方面,该方法行之有效且值得借鉴推广。目前在青年学生群体中同伴教育的主要运用是通过在其中挑选合适的人选,进行有目的的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再由他们普及艾滋病的预防知识。如今“同伴教育”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性教育方式。
3.2 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使学习者能够主动融入教学过程当中,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罗枫[19]运用参与式教学法开展健康教育,通过玩游戏、制作宣传手册等方法使学生参与其中,在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和乐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其自我保护的意识。蒋莉莉等[20]将学生分成学习组,在健康教育过程中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开展小讲座、诗歌朗诵、知识竞赛等活动宣传艾滋病基本知识,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分析教育效果。参与式教学后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明显提升,说明参与式教学法可以将“教与学”很好的融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3 影视教育
青年学生课程学习任务较重,多数同学选择看电影、听音乐的方式来缓解学习、生活中的压力。有研究显示,影视资料具有影响青年学生情感与行为的能力。梁志静等[21]通过实践,将微电影与艾滋病健康教育相结合,在青年学生中进行健康教育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青年学生对艾滋病有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同时对艾滋病相关态度也有所改观。与传统方式相比,微电影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其对艾滋病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艾滋病形成完整、深刻的认识。可有效加强艾滋病教育,弥补言语教学存在的不足。
3.4 课程教育
目前很多学校根据国家政策已经开展了艾滋病相关课程教育,提高了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课程教育的作用是肯定的。但根据孙秀梅等[22]对19所学校的调查显示,将艾滋病健康教育归入院校教学计划的比例只有57.9%,只有52.6%的学校达到了大纲要求的课时要求。说明课程教育这一版块有的院校还未真正落到实处,学校应该加大艾滋病健康教育师资建设,切实有效开展健康教育教学工作。
3.5 自我教育
教育中的最高点是自我教育,充分发挥青年学生提高思想品德的重要性、积极性,提高其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监督的能力,使学生们能自觉采取方法获取知识,如上网,查阅资料等对自身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同时加强青年学生自身宣传作用,将艾滋病知识普及更多学生。
3.6 警示性教育
目前警示性教育在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运用較少。杨特等[23]通过发放警示性健康手册、开展警示性教育讲座等生动形象的警示教育方式对2 019名学生进行教育,结果表明,开展警示性教育可有效提高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使其对艾滋病感染人群做出行为态度的转变。
4 结论
艾滋病如今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自1985年我国出现首例艾滋病患者后,艾滋病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的流行逐年上升,在目前没有药物可治愈的情况下,对青年学生实施强有力的健康教育是防止该病蔓延的有效手段。艾滋病的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学校与社会应高度重视,构建合理的健康教育方案,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并对不同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提高其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与自我防护能力,有效规范其行为,减少艾滋病的感染与传播。
[参考文献]
[1] 伍迎春,周振宇,官永玉.艾滋病高发区某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模式[J].中国校医,2016,30(9):655-656.
[2] 孟琴,沈智勇,周信娟,等.2010-2014年广西青年学生艾滋病流行特征[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6,22(6):458-459.
[3] 贺生,甘启英,范双凤,等.青年学生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与防控对策[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8,24(2):208-210.
[4] 张劲松,谢仁桃.地方性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刻不容缓[J].科技视界,2015,31(28):40,101.
[5] 樊爱平,杨冬芳,孙涛,等.2007-2016泰安市青年学生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8,24(2):140-142.
[6] 杨一偲,岩琳,罗超,等.哈尔滨市2010-2015年青年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行为与HIV感染情况变化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7,33(3):370-373.
[7] 农全兴,岑平,邓小芳,等.南宁市2010-2015年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及高危行为特征[J].中国学校卫生,2017,38(11):1682-1684.
[8] 徐园园,朱正平,吴苏姝,等.南京市2002-2014年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特征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5,21(10):893-894.
[9] 王贞玉,刘轶,范颂,等.天津市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及性行为现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8,39(4):516-518.
[10] 冯雪英,林荣,胡志强,等.烟台市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J].职业与健康,2018,34(8):1114-1117.
[11] 卢玉仙,侍杏华,等.健康信念模式在评价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26(2):371-372.
[12] 郭振友,马明霞,等.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艾滋病高发区大学生艾滋病知信行作用路径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8, 34(1)24-28.
[13] 胡浩,孙修福,等.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与艾滋病行为干预[J].中国公共卫生,2017,23(9):1071-1072.
[14] 徐缓,何景琳,等.行为转变理论模式与艾滋病行为干预[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2):115-117.
[15] 阚志英,于利娟,等.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探讨与效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3):91-92.
[16] 王作振,闫宝华,王克利.同伴教育及其研究状况[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5):429-430.
[17] 张谦,杨治国,杨延音,等.重庆市高中生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7,46(8):1141-1142.
[18] 何绍芳,李依潇,陈楚莹,等.同伴教育应用于大学生艾滋/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14(1):39-41.
[19] 罗枫.参与式健康教育传播模式在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校医,2018,32(1):15-17.
[20] 蒋莉莉,王岚.参与式教学法在护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4(4):520-522.
[21] 梁志静,魏挺,周哲人,等.微电影模式对某高校大一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7,38(6):828-831.
[22] 孙秀梅,万丽葵.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策略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2,28(2):232-235.
[23] 杨特,马海燕,李瑞,等.青岛市城阳区中学生不同艾滋病警示性教育方式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7,38(12):1789-1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