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是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思维能力的提高就能够创新,人类社会就会进步发展。因此,我们广大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任。我们作为数学教师更是责无旁贷地承担着这一重要使命。本文笔者就从教学实践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途径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就要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定为我们的教学主要方向,特别是我们所教的小学数学学科,它以其抽象思维而著称,严密的逻辑思维正是小学生这个基础阶段得以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坚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原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具有创新的精神,他们才能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关于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
一、激发兴趣,引发智慧
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当有了兴趣才能够去学习,否则枯燥乏味的知识学生是不会学习的,他们更不会去动脑,也不会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我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就会积极思考,也会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以生活实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当人们得知所学的知识能够指导实践,应用于实践,就会产生极大的乐趣。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懂得数学的用途广泛。比如,我在讲授“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推导”的内容时候,就让学生自己去亲手实践操作,让他们把圆柱体分成为长方体,并叫他们得知圆柱体的体积公式之后,让他们去认真地观察思考,思考一下这个分割后的近似长方体的表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是否一样?然后我给他们出数字题,让他们亲自计算一下,學生感到非常有趣,学习起来自然就动起了脑筋。
二、激发创新,勇于思考
创新是当今的主要话题,更是时代的主旋律。我们在创新的大背景下进行教学就会去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在创新教学的基础上就能做好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事情。
(一) 营造学生主动思维的教学情境
学生主动思维,积极思考问题,就需要有良好的教学环境。若是以传统的那种高压势头进行教学,教师处于一种课堂教学中的主体部分,学生极其被动地认真听讲,仔细地记录着老师所讲的内容,忙忙碌碌没有思考的余地,课后死记硬背老师所讲的内容,其结果是只能培养出考试答题的机器,根本谈不上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发展了。因此,教学氛围的营造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那种“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要积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氛围中,要激励学生勇于思考,勇于发言,大胆地去想,要形成一种和谐、平等、民主和愉悦的教学氛围,这样学生就会放开手脚,他们就会有疑问而问,就会展示他们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的创新精神就会迸发出来。比如,我执教“认识升与毫升”一课的时候,我并没有按着平时的教学步骤去进行教学,而是同孩子们一起都从自己家里拿来计量器具,让孩子们亲自操作试量,在量的过程中,和孩子们一道进行讨论、问答、分析……最后总结出规律,得出结论。我主要采取了认识不同量具的量程—量取—得出结论这样的步骤。这堂课效果非常好,不同于过去那种概念、例题讲解、练习巩固等步骤,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二) 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我们过去的教学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是教师实行的是满堂灌教学,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缺少思考的自由空间。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去放飞的思维去想问题,更要积极地鼓励学生思考,鼓励他们质疑发问,允许学生问不同的问题,不能讽刺打击孩子们的创新火花,让他们在课堂的知识海洋里遨游,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真正的培养。
三、 抽象为直观,促发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很多概念、法则和定律的内容,这些知识往往都是带着非常浓重的抽象逻辑思维,对于小学生年龄小,思维比较弱势,这是个比较困难接受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我们就要让他们能够易于接受的形象思维,我们可以通过直观的形象思维加快他们的理解,减轻他们的接受难度,然后再一点点地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比如,我执教“角”这一内容的时候,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先是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实物,像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这样他们就抽象出对于角的印象,然后再通过实物进行操作演示,看到角的变化,这样学生就会总结出来角的概念,还能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
总之,我们作为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提高我们的教学方法,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宗旨,鼓励孩子们积极思考质疑,形成有利于孩子们思维发展的教学环境,引导他们勇于创新,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
于凤影,吉林省扶余市,吉林省扶余市陶赖昭镇第一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