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Meta分析∗

2019-10-09 02:41苏良伟黄马养黄绍刚
中国中医急症 2019年9期
关键词:乌梅西药异质性

苏良伟 郑 欢 黄马养 黄绍刚△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6)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不危及生命,但易复发,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临床上以腹痛、腹胀、腹部不适,伴有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并且没有器质性病变为特点,同时可伴有神经系统的症状,如抑郁、焦虑状态等自主神经紊乱失调的症状,是一组肠道功能障碍性综合征[1]。依照罗马Ⅲ标准可将其分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混合型(IBSM)和不确定型(IBS-U)4种亚型,其中IBS-D最为多见。有研究[2]显示南方人群IBS-D占47.1%。目前IBS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有研究认为该病与遗传,肠道动力,内脏高敏感,肠道炎症,肠道菌群失调,饮食相关[3]。因此,目前西医治疗IBS常用的药物有解痉剂、止泻药、肠道动力调节药、益生菌、抗抑郁药等等,但却有易复发,副作用大,疗效不稳定的特点[4]。近几年中医在治疗IBS方面取得很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控制该病的复发率,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较西医治疗毒副作用小,治疗方法较多,患者的依从性较好[5-6]。乌梅丸是《伤寒论》的经典方,该方寒温并用,攻补兼施,临床应用广泛[7],现检索发现许多报道乌梅丸治疗IBS-D疗效显著,但是发现样本量不统一,缺乏说服力。故该研究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乌梅丸治疗IBS-D进行系统评价,分析其治疗IBS-D的疗效,为临床工作和研究提供相关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选择 1)纳入标准:(1)研究类型为运用乌梅丸(汤)(或者乌梅丸加减方)治疗IBS-D的所有随机对照实验,无论是否实施盲法,分配隐藏,报道失访以及退出,文献要求为中文或者英文。(2)研究对象为患者明确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诊断符合国际肠易激综合征罗马Ⅱ、罗马Ⅲ[8-9]诊断标准,分型属于腹泻型,患者性别、年龄、病例来源不限。(3)干预措施为实验组以乌梅丸或其加减方作为主要治疗干预措施,对照组以常规西药(促动力药、止泻药等)或者安慰剂作为治疗干预措施。或者实验组以乌梅丸加西药,对照组以该西药做对照比较的研究。(4)结局指标的主要指标为干预后腹痛、腹泻等症状积分的评估、临床总体疗效,次要指标为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每项指标均需有详细的评分判定标准。2)排除标准:非IBS-D的随机对照试验,如临床综述、动物实验、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基础研究、摘要和病例报告等研究。诊断为IBS,但属于其他分型,如便秘型、不确定型、混合型。干预措施为实验组以西药为主或者乌梅丸合并其他中医治疗,以及其他不符合纳入标准的要求。疗效指标不符合纳入标准要求,以自身为对照或未设置对照的研究。

1.2 检索策略 2名研究员通过独立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重庆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6月23日,英文数据库应用扩展的主题词(MeSH)检索和检索式收集,检索词为“irritable bowel syndrome”“Wumei Decoction”。中文检索词“肠易激”“腹泻型”“乌梅丸”“随机”“肠激惹”“过敏性结肠炎”。检索采用主题词结合自由词的方式进行,先经过预检索后确定检索策略,收集所有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

1.3 文献质量评价 由2名研究员独立的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排除不相关的文献并核对结果,如遇分歧,由第3名研究员参与讨论决定。按照Cochrane协作网的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评价,包括以下内容:随机分配方法的应用;盲法的实施;分配隐藏的实施;结果评估是否采用盲法;结果数据的完整性,如有失访或退出,是否采用意向治疗分析;选择性报告;其他偏倚。每条内容均按照“高风险”“低风险”“不清楚”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应用95%可信区间(CI),如果是二分类变量使用比值比(OR)作为效应分析统计量,连续变量的则使用加权均方差(WMD)。先用χ2检验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当P≥0.1且I2≤50%,说明各研究结果间存在同质性,则使用固定效应模型(FEM)进行Meta分析;当P<0.1且I2≤50%,说明各研究结果间存在异质性,但在可接受范围内,则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当P<0.1且I2>50%,则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不可忽略,应对其异质性来源进行亚组分析,若无明显临床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REM)进行Meta分析,降低异质性程度;当异质性过大,则用描述性分析。偏倚分析采用绘制漏斗图,观察图形来判断有无潜在发表偏倚。

2 结 果

2.1 检索结果 见图1,表1。共计检索出144篇文献,均来自中文数据库,其余途径无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检索出36篇,万方数据库检索出44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上检索出35篇,维普数据库上检索出29篇,经过不断筛选(详情见图1),最终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9篇,共753名患者。

2.2 文献的基本情况和纳入的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 见图2。纳入的9篇RCT文献共有患者753名,服用乌梅丸或者乌梅丸加减方有394名,对照西药组359名,纳入研究的基本情况如图1。其中3项研究提及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其余6篇提及随机但具体方法不详;1篇研究使用了盲法,其余所有研究均未具体提及;所有研究均未清楚说明使用分配隐藏;仅有1例研究提及未出现退出和失访情况;有3项研究提及不良反应的情况;所有研究均不清楚是否有选择性报告结果,均不清楚是否有其他偏倚。采用Cochrane协作网的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

表1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

图1 文献检索流程图

2.3 总体疗效分析 见图3。所纳入的9项研究中,共有患者753名,其中实验组394名,对照组359名,所有研究均报道了临床疗效。异质性检验显示纳入的9个研究之间均存在同质性(P=0.95,I2=0%),于是运用固定效应模型(FEM)合并分析。其中乌梅丸实验组和西药对照组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OR=3.6795%CI[2.31,5.83],说明乌梅丸治疗IBS-D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图2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图3 总体疗效的Meta分析

2.4 腹痛积分分析 见图4。共纳入4项研究,1项选用二分类变量描述,余3项决定选用连续变量进行描述。3项研究实验组117例患者,对照组114例患者;各研究间异质性检验P=0.38>0.1、I2=0%<50%,选用FEM 合并分析。SMD=-0.65,95%CI(-0.71,-0.59),P<0.01,表明乌梅丸治疗IBS-D在改善腹痛方面效果好于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

图4 腹痛积分森林图

2.5 腹泻积分分析 见图5。共纳入4项研究,1项选用二分类变量描述,余3项决定选用连续变量进行描述。3项研究实验组117例患者,对照组114例患者;各研究间异质性检验P=0.60>0.1、I2=0%<50%,选用FEM 合并分析。SMD=-0.45,95%CI(-0.52,-0.37),P<0.01,表明乌梅丸治疗IBS-D在改善腹泻方面效果好于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

图5 腹泻积分森林图

2.6 复发率分析 见图6。其中纳入2项研究有复发的情况统计,有1项研究提及复发的评判标准但无具体统计情况,纳入2项研究均选用二分类变量描述。治疗组81例患者,9例复发,复发率11.1%;对照组68例患者,26例复发,复发率38.2%。各研究间异质性检验P=0.71>0.1、I2=0%<50%,选用FEM合并分析。RR=0.28,95%CI(0.14,0.54),P<0.01,表明乌梅丸治疗IBS-D在降低复发率效果好于西药常规治疗。

图6 复发率的Meta分析

2.7 敏感性分析 基于乌梅丸治疗IBS-D临床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结果,按照逐一排除每个所纳入研究重新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果,并与未排除之前的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乌梅丸治疗IBS-D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结果较为可信。

2.8 安全性评价 在所纳入的9项研究中,只有2项研究报道了不良反应的情况,其中1项研究[12]报道试验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另外1项研究[15]报道了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肠鸣、头晕、偶发困倦等症状,停药过后消失。实验组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患者心电图、肝肾功能、二便常规、血常规在实验前后均在正常范围内。

2.9 发表偏倚 见图7。对纳入的9项研究总体疗效进行绘制“漏斗图”分析,以各项研究的OR值为横坐标,OR值对数标准误SE(log[OR])的倒数为纵坐标,“漏斗图”显示基本对称,提示9项研究发表偏倚较小。

3 讨论

图7 总体疗效的“漏斗图”

IBS-D属于中医学“泄泻”“腹痛”范畴,随着该病病程渐久,病机由实转虚,虚实夹杂[19],患者主要表现为大便时溏时泻,便前腹痛,得便减轻,腹胀或肠鸣,可伴有口苦口臭,或畏寒,受凉则发[20],而中医经典中《伤寒论·厥阴病脉证》指出“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乌梅丸为经典方,乌梅作为君药具有涩肠止泻之功;黄连、黄柏性苦寒,清热燥湿;干姜、附子、细辛、蜀椒、桂枝为温热之品,温中祛寒;人参、当归等补虚扶正。该方酸甘辛苦,寒热同调,温中补虚,具有清热燥湿止痢的功效,对于寒热错杂,久泄久痢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最合适不过。除此之外,乌梅丸还适用于其他亚型的IBS[21],但研究报道较少,缺乏大样本量的统计。

本研究共纳入9项乌梅丸加减治疗IBS-D临床随机对照实验,最终的Meta分析显示乌梅丸加减在治疗IBS-D的疗效方面优于常规西药组,只有一项研究[13]的疗效结果差异不大,同时乌梅丸加减在降低复发率、改善临床症状(主要是腹痛、腹泻)方面也优于常规西药组。但是本系统评价纳入的研究方法学和报告质量并不高,样本量太少,以致为临床提供依据的可信度有所欠缺,具体体现在一是纳入的研究方法学质量不高,降低了系统评价的推荐等级,每篇文献均说明使用了随机分配方法,但仅有3项研究[13,15,18]提及使用了随机数字表法;仅有1项研究提及使用了盲法[12],所有随机对照实验均未提及分配隐藏方案,这些问题会导致实施,选择,测量等各方面的偏倚。仅有一项研究[12]提及未出现脱落,失访情况,这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真实性。第二,各研究对诊断IBS的标准存在差异,不统一,还有治疗的疗程不一样,如表1,这会导致测量总体疗效存在一定的偏倚,还有干预措施是乌梅丸加减,缺乏一个加减的评价标准,造成干预措施多样,同时各研究的症状指标差异大,评分标准也不相同。第三,复发率的样本来源也有差异,并且大多缺乏随访的数据,无法为远期疗效提供有力的证据,这影响了临床疗效的信服力,不良反应的发生仅有2项研究[12,15]报道,这对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存在影响。

就当前国内情况而言,中医药的临床研究逐步增加,但是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不高,缺乏预先的流行病学调查,同时缺乏国际公认的诊断和标准,比如IBS,西医主要从患者的主观感受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心理状况评估等方面进行量化,然后进行统计分析,中医方面,主要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以及四诊的信息进行量化,但是量化标准多元化,缺乏统一以及国际认证的标准。因此在以后IBS的研究中更需要构建合理的临床指标体系[22],需要结构性和层次性,从而促进中医药治疗IBS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规范化,同时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实验来提供循证医学的证据,保证中医药能更好地指导临床。

猜你喜欢
乌梅西药异质性
是不是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
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检验
Efficacy of Wumei Baijiang prescription (乌梅败酱方) on regulatory T cells/ helper T cells Immune balance in mice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代谢异质性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城市规模与主观幸福感——基于认知主体异质性的视角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与西药联用注意事项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观察当归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乌梅水泡脚治足跟痛
老拉肚子,喝乌梅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