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云 谢升华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医院超声科,广东东莞 523000
肝内胆管结石是处于患者左肝管和右肝管相交位置之上的胆管结石,它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肝外胆管结石并存,由于肝内胆管结石病因复杂、病情多变、结石复发率高、复发原因不明[1],是肝胆外科的一大难题。肝内胆管结石作为一种常见病,常并发胆管梗阻及继发胆管狭窄,对患者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需要予以有效临床治疗[2]。目前, 肝叶或肝部分切除是临床上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传统手术方法,但传统手术存在手术造成创伤面积大、患者术后恢复慢及术后并发症较多等的缺点, 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3]。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瘘电子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已经应用于临床,该术式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结石残留发生率低等优点,引发了临床的关注[4]。本研究将2015 年1月~2018 年12 月本医院予以手术治疗的68 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收入项目资料,对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造瘘电子胆道镜取石术用于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相关并发症进行研究。
回顾性分析将本医院2015 年1 月~2018 年12 月期间予以手术治疗的68 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归入试验资料,每组34 例。对照组男性和女性之比为19 ∶15,年龄25 ~67 岁,平均(56.7±3.9)岁,左肝内胆管结石16 例,右肝内胆管结石13 例,双侧肝内胆管结石5 例;试验组男性和女性之比18 ∶16,年龄23 ~71 岁,平均(56.8±3.9)岁,左肝内胆管结石14 例,右肝内胆管结石14 例,双侧肝内胆管结石6 例。对两组患者基础指标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纳入标准:(1)通过腹部超声检查或是CT 检查诊断存在肝内胆管结石,并是初次手术患者;(2)满足手术适应证;(3)患者或其家属在知情同意书上面予以签名;(4)研究方案受到医院医学伦理会的审核及允许。
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恶性肿瘤;(2)患者存在精神疾病;(3)患者存在胆管严重狭窄;(4)患者存在大量腹水;(5)患者存在门静脉高压。
对照组实施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手术治疗:患者仰卧位,全麻下,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后置入腹腔镜,全面探查后对病变肝脏行钝性切除,切断粗大管道,对胆管扩张缝合后,予以关腹操作。
试验组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造瘘电子胆道镜取石术治疗:术前7d 按照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明确其肝内胆管结石位置,于彩超(东芝Aplio400)引导下,在患者剑突的下面右侧肋弓下边缘或者肋间经皮穿刺且将导管送入予以引流。引流7d 之后开展经皮肝穿刺胆管造瘘电子胆道镜(WOLF 李逊镜)取石术,全麻下,通过引流管将导丝送入,将引流管取出,对外引流口予以扩大,采取扩张器顺着导丝送入肝内胆管,对瘘道实行扩张。采取鞘管套在扩张器上面送到肝内胆管中之后拿出扩张器,将鞘管留在其中,使鞘管另一侧在体外留下,构建肝内扩张胆管和外界连通的窦道,予以胆道造瘘。采取电子胆道镜通过鞘管送至胆道,寻找到结石位置之后采取网篮或者液电碎石机实行碎石处理,将结石采用窦道冲出或拿出。在术后将鞘管留下,将引流管留置,按照B 超检查结果明确结石取完与否,若一次没有取完则于2d 之后再次取石,通过引流管实施胆道造影明确胆道畅通与否,确定拔除患者引流管的时间。
计算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肝内胆管结石清除总计率、术后并发症总计率。
本研究采用SPSS21.0 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手术切口长度、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等)以()形式表示,满足正态分布,行t 检验,计数资料(肝内胆管结石清除总计率、术后并发症总计率等)以例数(n)或率(%)形式,数据实行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比对于对照组均得以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比较
试验组肝内胆管结石清除总计率(88.24%)比对于对照组(55.88%)得以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肝内胆管结石清除总计率比较[n(%)]
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计率(2.94%)比对于对照组(17.65%)得以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总计率比较[n(%)]
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病因比较复杂,患者容易呈现结石复发情况,严重危害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健康[6-8]。以往多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开展常规开腹胆管切开取石术,存在一定疗效,不过当出现结石复发后,应予以反复取石,产生较大创伤,且容易出现一定并发症症状[9-10]。
超声能清晰显示肝内、外胆管走行及扩张程度,可明确穿刺部位和穿刺路径,选择扩张明显的胆管进行穿刺,具有简便、实用、无辐射等特点[11]。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实行经皮经肝胆道穿刺置管引流处理[12],防止出现胆汁淤积情况,促使其胆道畅通,积极预防感染,将梗阻解决,可以将结石复发情况减少。所以,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处理的基础上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患者开展经皮肝穿刺胆管造瘘电子胆道镜取石术,将导管先送入引流7d,促使瘘道得以平稳,对胆道实行扩大,当瘘道得以扩大到16F 的时候予以取石操作,获得比较高的取石成功状况,且减少肝内胆管结石遗留现象。纤维胆道镜胆管取石术具有创伤小, 恢复快,疗效确切, 可反复多次取石等优势[13]。该文指标提及,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相比,实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造瘘电子胆道镜取石术治疗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均更少,患者的肝内胆管结石清除总计率更高,术后并发症总计率更少,与国内报道[14-16]一致。表明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造瘘电子胆道镜取石术应用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开展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造瘘电子胆道镜取石术治疗得到良好效果,患者的手术切口比较小,术中出血量少,且手术用时少,还能够将患者肝内胆管结石有效清除,减少其术后并发症状况,展示出进一步推广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