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芳
(湖南女子学院 旅游系,湖南 长沙 410004)
随着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进入国家战略,推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工业化发展,以工业化发展强健区域经济骨架,积极探索和促进区域工业化跨越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工业化发展现状、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工业化包容性发展道路选择、实现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工业化包容性发展路径等方面展开讨论。
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2015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 060.61亿元①,同比增长8.03%,相比2010年递增156.9%,其中荆州市、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和望城区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同比增长 8.5%、8.7%、8.7%、8.4%和12%。从人均GDP来看,2015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地区人均GDP达到40 956元/人,同比增长7.86%,相比2010年递增154.05%,其中荆州市、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和望城区人均GDP分别同比增长 8.15%、7.47%、7.5%、7.62%和 9.27%。从工业增加值来看,2015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工业增加值达到3 837.07亿元,同比增长4.07%,相比2010年递增86.91%,其中荆州市、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和望城区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8.15%、7.47%、7.5%、7.62%和9.27%。分析表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工业化总量水平在递增。但与湖南、湖北全省平均水平仍有差距,其中,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水平比湖南省、湖北省同期增长水平分别低0.57%、0.87%;人均GDP增长水平比湖南省、湖北省平均水平分别低4.36%和18.89%;工业增加值增长水平比同期湖南省、湖北省增长水平分别低52.12%和45.73%。
从产业结构来看,2015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第二产业占比为47.74%,同比增长3.96%。荆州市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7.6∶38.9∶33.5变动为2015年的22.2∶43.7∶34.1,岳阳市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 14∶54.2∶31.8变动为 2015年的 11∶38.9∶50.1,常德市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8.8∶45.9∶35.3变动为2015年的13.1∶45.7∶41.2,益阳市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2.8∶40.5∶36.7变动为2015年的18.6∶42.1∶39.3,望城区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 8.5∶70∶21.5变动为 2015年的 7.6∶72.2∶20.2。数据表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内各市县三次产业结构都得到优化,荆州市、益阳市和望城区第二产业占比相比2010年均有所提高,但岳阳市、常德市第二产业占比却呈现递减态势,值得关注的是,岳阳市第三产业占比显著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从就业结构来看,2015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三次产业就业人数构成为38.1∶22.56∶39.34,第一产业就业人数相比2010年减少了8.16%,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相比2010年增加了1.9%,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相比2010年增加了6.25%。从工业内部结构水平来看,2015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轻重工业比重为48.1∶51.9,重工业比重比2010年降低了9.06%,轻重工业失衡格局得到扭转。数据表明,2015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重工业总产值为轻工业总产值的1.08倍,相比2010年降低了18.18%。
在对外开放水平方面。从出口总额指标分析,2015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出口总额达到31.16亿美元,同比增长18.75%,相比2010年递增110.05%,其中,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和望城区对外出口总额分别同比增长59.2%、8.8%、68.54%和57%。在工业化科技发展水平方面。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科技水平有所提升,2015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专利申请量达到9 988项,相比2010年递增158.2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2 541项,相比2010年递增197.88%;2015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实用新型申请量达到4 686项,相比2010年递增186.25%;外观设计申请量达到2 468项,相比2010年递增94.48%②。在优势行业发展方面。经过多年发展,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已经形成优势行业。从整个区域比较来看,六大优势行业分别为农副食品加工业(占比15.01%),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造业(占比6.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占比6.10%),纺织业(占比5.7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比5.3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占比4.59%)③。这表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工业化进程对于洞庭湖湿地资源有很强的依赖性,尤其是洞庭湖湿地水资源丰富、降解能力强,有利于支持发展化学制品制造业;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比来看,区域工业化基本条件得到改善。
工业化并不是简单的工业发展,其本质是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主要表现为人均收入的递增以及由农业主导的经济结构向工业主导的经济结构的转型。这就意味着工业化进程存在阶段性特征[1]。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构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工业化评价体系,判断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工业化进程[2],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荆州市、岳阳市、益阳市、常德市和望城区工业化水平进行综合测算,测算结果详见表1。
?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工业化综合指数分析表明⑤,无论是从区域整体来看,还是从市域比较来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均未能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但经过多年的努力,工业化水平有所提升,同时,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及各市(区)工业化阶段存在差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工业化综合指数为64,整体处于工业化中期后半段。通过对市域(区)比较分析发现,荆州市、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和望城区工业化综合指数分别为 49、68、63、52和 87,荆州市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岳阳市迈入了工业化后期前半阶段,常德市和益阳市依然停留在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望城区较为特殊,虽然为县级行政区域,但是其工业化综合水平指数为87,处于工业化后期后半阶段,比其他市域工业化综合水平相对要高。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工业化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尚未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作为传统农业区,要加快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工业化发展,但又不能以牺牲湿地生态系统为代价,这就要探寻实现工业经济发展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双赢路径。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3]在这种大环境下,未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工业化走包容性发展道路,既是关系到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工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关系到洞庭湖湿地利用转型有序推进的战略问题。工业化的包容性是指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协调,工业化成果惠及所有群体[4]。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工业化要走包容性发展的道路,应以充分发挥洞庭湖湿地生态优势为主轴,树立人本思想,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包容性,将工业发展拉回到人类幸福指数增加的正道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工业化包容性发展涉及城乡统筹、生态价值、机会均等、民生主导、复合发展等多个层面。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应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发展理念,加速产业结构优化进程,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提升整体工业化水平;以特色经济为引导,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以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和特色优势工业为导向,推动城乡产业联动;以高新技术为基础,降低城乡之间经济活动成本,消除城乡信息分割状态;提高工业化发展可持续度,为农业现代化创造工业化条件。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应深刻认识到工业化与生态化协同推进是实现区域现代化的题中之意,务必推动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同步建设,使新型工业化与两型社会建设相结合,建成低碳化消费品工业的产业集群区;用生态文明的创新理论弥补新型工业化的生态缺口,推动工业化的创新实践;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绿色转型发展,规避新型工业化走向反生态化的黑色道路[5]。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应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明确政府在区域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定位,科学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牢固树立“政府乃社会守夜人”理念,当好市场主体的“守夜人”[6],做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制度构建,优化企业市场环境;创新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考核机制,推动政府承担应有的公共服务供给责任。
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刘易斯拐点”[7],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工业化应让更多民众分享工业化成果。因此,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工业化道路,应遵循有利于增加就业的路径选择,着力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缓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创新机制,优化中小企业成长环境,鼓励社会资本的生产性投资,促进中小企业就业比重的提高。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工业化不仅要解决传统工业化的诸多矛盾,还要着力推进工业化的包容性增长。这就要将工业转型和提质、传统农业改造、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建设、改革红利共享融合起来,一方面要实现资本和技术的积累,推动传统工业的现代化改造,另一方面要统筹城乡,关注民生,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推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工业化包容性发展可以采取以下途径。
一是加大技术改造投入。采用贷款贴息、财政奖励等方式,支持农副食品加工、木材加工制造、纺织、化学制品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支持校企、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鼓励运用现代新型工业化的大生产方式改造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传统落后的手工农业。二是积极培育新的主导产业。着力推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发展壮大,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推动信息产业“弯道超车”,着力发展软件技术,重点打造洞庭湖软件“硅谷”。着力引进发展新材料、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区域内环境产业企业瞄准石化工业、造纸业等重点污染行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充分发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洼地效应,鼓励节能环保等环境产业企业利用地处两型社会试验区交汇的地缘优势,积极吸纳先进的环境技术,推动适应两型社会试验区需求的环境产品开发和环境技术创新。三是提升企业智能化管理水平。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主战场,支持、鼓励企业对茶、竹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以及电气机械产业等传统产业工业流程实施信息技术改造,着力推动制造装备数字化。四是推动基地建设。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基地、炼油及化工产业基地、湖区绿色消费品工业生产基地、生产型服务业生产基地、循环经济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基地等新型工业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推进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望城经济开发区铜官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岳阳电子商务产业园、益阳中南电子商务产业园等新型工业化基地试点和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确保林板一体化产业项目的原料供应。建设茶叶、优势水稻等绿色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原料保障能力。五是推动建立企业联盟。引导、支持茶竹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造纸业等行业龙头企业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强强联手,推进上下游一体化,放大同业合力效应,凸显比较竞争优势。采用减免税收等多元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提升企业区域辐射带动力。
承接产业转移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之一。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应基于区域比较优势,有选择地承接产业转移。一是积极探索“市场拓展式”“内源融资式”“产业链式”“产业集群式”等新模式,着力提升承接产业转移水平。建立产业转移负面清单,鼓励承接科技含量高、环境友好、市场需求旺的产业,重点引进循环经济产业、环保产业、电子软件产业、文化产业、金融物流等生产型服务型产业,提高承接产业转移质量和效益。鼓励承接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木材加工制造业产业链延伸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壮大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重点,引进关联度大、上下游产业链延伸的产业项目。二是提高产业配套能力。鉴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各市域部分产业重叠,为避免行政区域间的竞争导致产业结构化紊乱,应积极推动区域协同,合理规划承接转移产业布局,避免恶性竞争。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应谋划推动产业集群战略,支持诸如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纺织、造纸等具有一定基础的产业组建产业集团,依托产业龙头企业,吸纳相关配套企业集聚发展,提高整体协同发展能力,增强联动效应。三是夯实产业转移基础。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应着力打造网络化交通体系,加快构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综合交通体系,着力形成“环线+纵线”环湖高速公路主骨架网和环湖公路圈,基于洞庭湖水运优势,做好水路、公路、铁路相互间的沟通衔接,完善物流配套服务,推动商贸物流、农产品冷链物流等项目建设。以产业园区为承接载体,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四是着力改变异地化、单一化的内源式资本结构,鼓励发展内源和外源结合的资本结构,鼓励资本结构多元化,推动循环经济产业、环保产业、电子软件产业、文化产业、金融物流等生产型服务型产业上下游产业资本互动,实现抱团式、成片产业转移。
一是协同制定区域绿色工业发展规划。基于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系统相互联系,按照保护区、限制发展区、集约发展区性质优化功能区划⑥,明确不同区划的产业准入标准和目录[8],建立绿色产业清单,鼓励发展环境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和生产型服务业。二是推动多层次循环发展。微观层面,以造纸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为重点,依据清洁生产国家标准,瞄准龙头企业,重塑企业生态链,规范企业生产。中观层面,实施工业园区产业链生态化改造,优化园区企业之间生态链,重点优化农副产品加工业产业园区与生产基地之间的生态链。三是实施清洁生产。加大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传统工业改造的扶持力度,重点强化化学制品制造业以及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加强节能技术改造投资,推进清洁生产技术应用。四是优化政策体系设计。推进科学技术、绿色标准、评价指标、经济政策和法规政策这五类政策平衡发展;构建工业绿色发展监察长效机制,规范工业绿色发展监察。
一是加快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应强化政策和资金激励,着力推动关键性、共性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完善产业互动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管理创新,推动信息产业高层次化发展。实施传统产业差别化、信息化改造。二是着力推动“互联网+”。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应依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制定实施细则,优化产业政策,创新机制,着力推进“互联网+两化融合”,推动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的应用,着力打造区域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三是培育智能制造模式。以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等支柱产业为重点,着力培育流程型制造、远程运维服务等智能制造新模式,提高智能工厂普及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四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应创新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和企业联盟将“两化融合”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体系,建立“数字企业”。五是建立“工”“信”深度融合评价体系。定期对区域层面及各市域“工”“信”融合状态进行定量精准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区域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内容,为“工”“信”深度融合政策制定提供指引。六是开展“工”“信”深度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应依据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和工作指南,推动、推广企业贯标试点。
一是建立区域新型工业化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完善政策执行机制,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9]。在省级层面,建立湖南、湖北两省高层协调与常态化交流机制;在市级层面,建立健全行政首长联系会议制度,推动构建区域合作立体网络,加强市县及部门之间统筹协调,组建联合开发体,谋划关联产业协同发展,重点实现仓储物流、金融保险、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现代服务业跨区域互联互通。二是完善区域利益分享机制。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应与湖南、湖北两省有关厅局建立实现税收共享的工作机制,规范区域内各行政区域关于企业税收的分成规定,平衡各方利益。三是完善区域政策对接机制。在区域新型工业化发展领导小组协调下,湖南、湖北两省厅局沟通,推动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木材加工制造业、化学制品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等支柱性产业技术标准、生产监管等领域的一体化。加强区域内各行政区域职能部门对接,着力形成统一政策体系,有效解决行政区域之间政策支持标准的差异化问题。四是着力推进园区共建。推动区域内各行政区域精准定位,瞄准行政区域内优势主导关联产业,既要形成规模,也要形成特色,并协同构建区域“点-线-面”园区分布格局,重点瞄准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以提升两型产业比重为主线,实现资本、技术和人才的优势互补与共享。五是建立健全承接产业转移中人才发展机制。建立统一的人才信息网络,实现区域人才一体化;建立区域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优良公共服务;构建人才柔性流动机制,鼓励区域内外人才良性流动。六是强化区域统一市场体系建设。全面梳理区域产业政策,摒弃区域歧视政策,推进商品市场建设,发展生产要素市场,打开要素自由流动大门。
一是完善环境保护政策体系。对现有环境保护政策体系进行梳理,制定适应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绿色工业发展需求的制度体系,突出生态定位。严格环境保护标准,破解多头管理弊端,明确要求企业提交年度环境风险报告,提高违反环境保护的违约成本。二是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10-11]。瞄准区域造纸业、化学制品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等行业企业,改革核算机制,优化企业成本核算体系,充分考量生态修复成本。建立绿色财政补偿政策机制,采用财政直接补贴、绿色环保采购等多元方式,对企业绿色生产活动给予支持,纠正“市场失灵”现象。三是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机制。对投融资领域的法规、部门性文件进行修改,加入“绿色”元素,明确加大对新型工业化绿色发展的融资投入。省财政建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专项,用于绿色工业发展项目前期工作的奖补。研究建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绿色工业PPP基金,吸引金融机构参与绿色工业PPP项目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争取国开行、农发行以及各类开发性基金加大对工业生态化改造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
注 释:
①本文未作特别说明的数据,均根据湖南省、湖北省统计年鉴数据整理得出。
②环洞庭湖湿地区域各市县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根据相关政府部门网站数据整理,文献参见:湖北省知识产权局《湖北省市州专利申请状况(2010、2015)》,http://www.hbipo.gov.cn/analysis/show/31857,2017年8月2日。湖北省知识产权局《湖北省市州专利授权状况(2010、2015)》,http://www.hbipo.gov.cn/analysis/show/32379,2017年8月2日。湖南省知识产权局《湖南省专利申请统计量表(2010)》,http://www.hnipo.gov.cn/hdjl/tjfx/ndtj/201101/t20110113_3313930.html,2016年 4月 20日。湖南省知识产权局《湖南省专利授权统计量表(2010)》,http://www.hnipo.gov.cn/hdjl/tjfx/ndtj/201101/t20110113_3313921.html,2016年4月20日。湖南省知识产权局《2015年1—12月湖南省专利申请量统计表》,http://www.hnipo.gov.cn/hdjl/tjfx/ndtj/201603/t20160301_3313905.html,2016年4月20日。湖南省知识产权局《2015年1—12月湖南省专利授权量统计表》,http://www.hnipo.gov.cn/hdjl/tjfx/ndtj/201603/t20160301_3313904.html,2016年4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2010年湖北省专利申请及授权情况统计分析》,http://www.sipo.gov.cn/sipo2013/dfzz/hubei/tjfx/,2011年 3月 11日。
③根据2015年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各市区统计年鉴数据整理得出。
④表中数据根据湖南省和湖北省统计年鉴2016年数据、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各市(区)2016年统计年鉴数据整理得出。产业结构水平中的A指代第一产业增加值占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I指代第二产业增加值占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S指代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⑤鉴于望城区不属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其他市域行政区,因此,作比较分析时,将望城区纳入本文研究范围。
⑥本研究认为,基于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保护要求,绿色工业发展应对区域进行合理分类。第一层次是湖体保护区。湖体保护区应以丰水季节的积水面积为主要依据,重点保护好水体面积、水体质量、水生资源、水生动物多样性、渔业、鸟类、旅游资源,加强污染防治,保护和疏浚航道等,还洞庭湖“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的本来面目。第二层次是限制发展区。可将沿湖10千米范围规划为核心功能区,在核心功能区范围内,加强污染治理,淘汰有污染的工业企业。第三层次是集约发展区。要按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要求,对这一区域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总体优化、全面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