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参与民俗文化传承的新视角

2019-10-08 05:35张辉龙双花张玉祥
新世纪图书馆 2019年8期
关键词:隐性知识共建共享民俗文化

张辉 龙双花 张玉祥

摘 要 论文以开展真人图书馆活动的国内多所公共图书馆为研究对象,运用网络调查法与文献分析法,从真人图书馆与民俗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其在民俗文化保护中的优势与问题,提出公共图书馆应该采取多渠道建设真人书资源、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打造品牌服务、提高社会重视度等措施,以提高真人图书馆活动的质量。

关键词 真人图书馆 隐性知识 民俗文化 民俗资源 共建共享

分类号 G250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9.08.007

Abstract Using the methods of network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analysis, the paper takes a number of domestic public libraries that carry out human library activities as research obje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library and the inheritance of folk cul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its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in the protection of folk culture, and puts forward that public libraries should take measures such as constructing multi-channel of human book resources, establishing scientific management system, building brand service,and enhancing social atten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uman library activities.

Keywords Human library. Tacit knowledge. Folk culture. Folk resources.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0 引言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与血脉,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是一种无形的资本,在创造经济社会效益上有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西方文化的冲击,我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受到了一定影响,且任务日益艰巨。图书馆肩负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使命,作为一个不断生长着的有机体,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其以读者为中心,依托真人图书馆开展民俗文化服务,在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取得了良好成效。

真人图书馆将“人”作为知识信息载体,进行面对面的“阅读”或“借阅”,为读者创造了一个自由开放的阅读平台,从而实现了知识信息的交流与传递[1]。国内许多公共图书馆借助了这种灵活的阅读模式,将民俗文化传承人招募为“真人书”,并为广大的市民提供借阅,可以说,真人图书馆是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新模式,对于各地面临消逝的民俗文化无疑开辟了接纳生长的土壤。因此,本文基于公共图书馆开展的真人图书馆活动,探讨了民俗文化传承的新途径。

1 真人图书馆与民俗文化传承

1.1 真人图书馆与真人书

真人图书馆,Human Library原名为Living Library,于2000年在丹麦发源[2],通过“真人”借阅的方式,提供一个平等的对话平台,以期实现“消除偏见,减少隔阂,促进理解”的活动宗旨,随后向全球逐渐扩展开来[3]。2008年,美籍华裔图书馆学家曾蕾教授真人图书馆活动引入中国,该活动于2009年率先在高校图书馆进行实践,并逐渐成为中国开展真人图书馆运动的主要力量[4]。2012年,公共图书馆领域的重庆图书馆最早举办该活动。2013年,该项活动进入高峰期,江苏、浙江、黑龙江、湖南、陕西、山东、之后上海、湖北、贵州、吉林等地都先后开展起真人图书馆活动。

真人书是真人图书馆活动的主体,也是民俗文化传承的主要力量,他们是活生生的知识资源。吴汉华也提到真人书图书馆与普通图书馆很相似,不同的地方是真人图书馆中的“书”是“真人”,读者阅读的方式是真人书和读者进行双向交谈[5]。真人书在内容上比传统图书具有开放性,读者可以随时向真人图书提问,他们会以开放的态度与读者分享其经历、经验或知识。随着时间的变化,承载于他们身上的知识是可变的、动态的。这种图书形式生动、真实感人,在借阅时存在困难即可随时交流,这种双向的、更加直接的别样感受,有着传统图书无可比拟的优势[6]。本文认为 “真人书”所传递的那些民俗文化就是暗含在各种民俗文化传承人身上的隐性知识。

民俗文化传承人(真人书)身上的知识是其在日常工作中积累下来的经验,如彭燕[7]提到的湘西土家族“滴水牙床”,这类制作工艺是以“心口相授”的方式由师徒或父传子的方式传承,木工技艺就是老工匠身上多年积累的经验,民族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生活经历沉淀在匠人的大脑中,形成了老工匠独特的制作技艺,这是口传心授也很难获得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其根植于行动和个人对具体背景的理解当中,表现为手艺等很难向外人清楚表达的技能[8]。隐性知识的内隐性及传承的特殊性是民俗文化传承中出现失真或失传的原因。

1.2 民俗文化及傳承

生活在不同地区的民族,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而民俗文化就是最基本的体现,它是与生俱来的日常生活文化。民俗文化(Folk-Customs)是沟通民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反映民间社区和集体的意愿,并主要通过人作为载体进行世代沿袭和传承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9]。既然是以人为主要的传承方式,而人又是有思想感情和受时空限制的,因此,足以见得民俗文化传承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民俗文化形成以后就会被认同并通过不同的途径世代相传承,民俗传承由传承人(主体)、民俗事项(客体)、传承空间(场)三个要素构成,其主要传承方式有口头传承、行为传承、心理传承和书面传承等方式[10]。

民俗文化需要一定的生存土壤,它依赖于一定的条件而存在,有学者曾指出封闭式的地理环境是湘西地区民俗文化得以世代流传的因素之一,而随着西部大开发,许多民俗文化随着环境的打破,也渐渐消失殆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的加劇,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现代文化的快速传播都是民俗文化流失的原因[11]。现今民俗文化传承环境的改变,促使民俗文化传承寻找新途径,而民俗文化的传承最好方式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民俗,真人图书馆就是其中的一种。故而,依据民俗传承的构成要素,分析公共图书馆依托真人图书馆活动开展民俗文化传承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被采集为真人书的传承人身上具有丰富的、内隐的民俗文化知识。作为一种动态的活体资源,它与传统文献最大的区别在于灵活的阅读模式和传递知识的内容,真人书都是有思想和感情的“图书”,其优势主要是双向交流中真人书和读者生动的互动,真人书身上特殊的隐性知识,通过实物或者肢体语言传递给读者,这和读者阅读一本民俗文化书籍是不同的。其次,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这决定了传承人和民俗事项的多样性。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是真人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基础,通过采集不同的民俗文化传承人作为“真人书”供读者借阅,是真人图书馆的资源优势。最后,民俗文化的传承需要依托于一定的空间,即民俗传承中的“场”,它是指民俗发生传承的中介实体、空间和情景[12]。本文认为依托真人图书馆活动的公共图书馆是实现民俗文化交流与延续的“空间”,它是特殊场景下的物理场所,作为信息交流中心,让具有民俗文化知识、技艺的传承人,以真人图书馆为对话平台,实现了民俗文化的传播。国外的学者也表示“公共图书馆为该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空间”[13]。

2 真人图书馆传承民俗文化的实践

如何在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让图书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除了收集和保管纸质型的文献资料外,最好的传承方式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民俗,遵从并使用民俗,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民族文化交流[11],通过阅读“真人书”加深对民俗文化的认识了解。在我国,有关开展了传承民俗文化的真人图书馆活动,已经让广大读者领略到真人书的魅力。

本文通过网络调查法,统计分析国内开展真人图书馆活动中涉及到民俗文化的公共图书馆,主要有山东省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贵州省图书馆、大理州图书馆、淮安市图书馆、上海徐汇区图书馆、苏州市图书馆、邯郸市图书馆。每个图书馆的活动信息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可以发现,不同区域的公共图书馆,其真人图书馆活动都带有浓厚的地理文化色彩,如贵州的苗银制作技艺、苏州的刺绣、淮安的戏剧等等,都体现了区域民俗文化,对民俗文化传播有很大作用。灵活的阅读方式使民俗文化类真人书得到了广大读者的青睐,有读者表示:“这比让我直接看文字更能感受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

3 真人图书馆传承民俗文化活动分析

3.1 真人书占比较高,主题相对丰富

对于个别公共图书馆,民俗文化类真人书是真人图书馆资源中比重较高的一种,如黑龙江省图书馆有12本,其主题也比较丰富,主要涉及古琴、饮食、画作、泥塑、家谱、剪纸及河流文化等。这是公共图书馆传承民俗文化的新途径,其活动卓有成效,且已有部分图书馆实现常规化借阅。

3.2 创新出借形式,出借率高

民俗文化类真人书在借阅上与其他类型真人书借阅存在差异。一对多,多对多是真人图书馆提供借阅服务的主要方式,它们从不同的方面促进民俗文化知识的传播。据表1,开展过活动的图书馆都受到了一致的好评,尤其是邯郸市图书馆的剪纸艺术,从2015年7月至2018年8月,一共举办了7场,他们是由五位剪纸老师组成的一本真人书,借阅的读者数量较多,现场的指导与沟通都利于剪纸艺术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下一代[14]。民俗文化类真人书互动频率高,借阅氛围活跃,重复出借次数较高,如黑龙江省图书馆的民俗类真人书重复借阅次数高于其他类型真人书。

3.3 拥有独特的阅读方式

Erin Wentz指出“通过面对面的双向交流方式,作为读者可以询问问题、获得建议、学习不同的观点、寻找共同点[13]”。其灵活性和互动性是传统文献所不能比拟的,在互动中双方的认知结构发生了改变。据实际调研和访谈,与普通真人书的对话交流不同,民俗文化类真人书受到热捧的因素主要是其更独特的阅读方式。鲁楠[15]指出真人书通过表情、动作可直观地感受对方想表达的内容,更加生动、没有掩饰性。真人书会根据其传承的民俗文化类型进行现场表演或制作工艺品,许多读者表示“能近距离的接触非遗传承人的机会并不多,了解他们身上的绝技,真人图书馆确实是一个好的交流平台[16]”。用肢体语言和实物在真人图书馆活动中做到“现身说法”与“实际演练”,使得读者收获与众不同的阅读体验,如古琴文化真人书会演奏一段悦耳的音乐,面塑、泥塑文化真人书会现场传授技艺等,这种将实物操作和民俗文化知识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读者感受不一样的民俗文化魅力,更有利于增强读者的记忆,民俗文化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传播。总之,它打破了以往的阅读模式,更加注重通过这种互动的交流方式,实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

3.4 传播民俗文化知识

主要表现在两种知识的传播:一是普及外显化的民俗文化知识,二是传播了隐含在文化传承人身上的技能、经验等非编码性的隐性知识。这里主要讨论真人图书馆对隐性化的民俗文化知识的传递。“隐性知识,如某种技能,是不能用语言来解释的,它只能被演示证明它是存在的,学习这种技能的唯一方法是领悟和练习”,故而隐性知识这种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特点决定了其本身难以共享[17]。真人图书馆的双向交流,促进了知识的传播。金秀丽提出“真人图书馆”活动能够克服隐性知识难以被编码、表达、传递及转化的弱点,其面对面交流的活动形式有利于创造适合隐性知识传递的环境和媒介[18]。

真人图书馆提倡双向交流,它可以克服隐性知识自身传播受制的缺点。如贵州省图书馆的“苗族工匠”主题,它邀请了具有多年经验的苗银工匠,在讲解苗银的历史、文化含义等之后,现场制作苗银[19]。制作苗银的技艺不仅吸引了读者,更让读者体会了苗銀文化,从某种方面上说,它起到了传播与保护苗族民俗文化的作用。

4 真人图书馆在民俗文化传承中的问题

4.1 真人书资源相对较少

本文对含有“非遗文化、文化、民俗文化”等字眼进行真人书统计,一共23本,具体分布如表2所示。

表 2 国内公共图书馆真人书分布表

图书馆 真人书(本) 基本主题

黑龙江省图书馆 12 剪纸、泥塑、古琴、画作、饮食等

山东省图书馆 3 古琴、木工、画作

苏州市图书馆 3 刺绣、砖、灯饰

邯郸市图书馆 3 剪纸、泥塑、节日

上海徐汇区图书馆 1 服饰

淮安市图书馆 1 戏剧

国内开展真人图书馆活动的公共图书馆有20余家,涉及民俗文化类的真人书有6家图书馆,能提供常规化服务的更少,有的图书馆只举办过一两次便不再提供服务。举办过活动的图书馆也未形成真人书,如贵州省图书馆,仅于2018年4月开始推出真人图书馆活动。真人书资源缺少,其主题也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泥塑、木工、戏剧、饮食、剪纸、古琴等方面,主要以非遗传承人为真人书。民俗文化源于百姓生活,一个地区的民俗文化是丰富多样的,非遗只是被官方认定与保护的民俗文化而已,公共图书馆还未挖掘出其他类型的民俗文化守护者。

真人书与传统文献不一样,每本真人书都是活生生的人,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出现“老化”现象。真人书的寿命是有限的,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20]。而真人书“流失”现象也较为普遍,无论是何种题材的真人书,其流失问题都非常严重。优质的真人书慢慢流失,使得这一阅读模式无法长久稳定的发展[21]。流失与老化成为了真人书缺乏的重要因素。产生于百姓生活的民俗文化是丰富多样的,图书馆应该积极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开发民俗文化资源。

4.2 管理体系不规范

从真人图书馆的构成要素(馆员、读者、真人书)来分析,公共图书馆对三者的管理都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论述其体现在“三者的培训和真人书的组织上”。在真人图书馆的活动中,对读者、真人书、馆员的培训比较缺乏,导致阅读中出现诸多尴尬局面,如曾被邀请的城管真人书,存在被读者语言攻击的现象。

真人书的流失和图书馆的组织机制存在很大的关系。真人书是活生生的人,具有一定需求的,与传统文献不同,真人书需要回归真实的生活,真人图书馆活动基本都是公益性,如果没有良好的组织机制,真人书的流失会非常严重。因此,真人图书馆活动的开展,必须依赖于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

4.3 活动知名度不高

除了黑龙江省图书馆能够实现常规化借阅以外,其他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基本不成体系,且知名度较小。真人图书馆在活动宣传与借阅上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在实际的调研中,许多读者都表示对真人图书馆这一概念是陌生的,并不知晓其内容。他们对图书馆形成了一个刻板的认知,即图书馆是提供学习的安静场地,对真人图书馆活动明显不感兴趣。据相关统计,在国内开展真人图书馆活动的20余家公共图书馆中,只有邯郸市图书馆、黑龙江图书馆和山东省图书馆有自己的“真人图书馆”宣传网页,其余仅仅是报道活动,还没有形成体系。

无论是山东省国书馆还是黑龙江省图书馆,他们的举办次数相对较少,且时间较为分散。如与I think真人图书馆合作的山东省图书馆,对于民俗文化专场借阅的举办,对读者人数作了明确的限制(5人左右),读者也只能预约真人图书馆事先安排好的真人书。邯郸市图书馆的剪纸类的真人书,其活动主要集中在传统节日,虽然反响不错,但次数明显较少。其实国内开展的真人图书馆活动,先上架,后阅读,这大大的限制了读者对真人书类型的选择。民俗文化类的真人图书馆活动基本得到了读者的好评,但由于多重因素,还未能实现借阅的常规化,真人图书馆活动还未成为公共图书馆的活动品牌。

4.4 活动重视度不够

毫无疑问,公共图书馆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与国外的真人图书馆相比,我国的真人图书馆活动不仅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引起社会的关注。国外的真人图书馆与政府合作是很常见的,这不仅说明真人图书馆受到政府的重视,这样的联合也会扩大真人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5]。许多国家十分重视真人图书馆的建设,澳大利亚政府是第一个将“真人图书馆”上升为国家策略的国度,对真人书的招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而国内大多数公共图书馆所开展的真人图书馆活动,不仅经费有限,活动规模也比较小,还没有从传统的服务中突破出来,服务还是以图书借阅、场地自习、特色讲座等活动为主,真人图书馆活动并未引起图书馆和读者的重视。

5 真人图书馆参与民俗文化保护的建议

5.1 多渠道建设真人书

共建共享不仅可以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而且可以集中现有的各种力量去建设相应的项目。公共图书馆应与其他类型的真人图书馆(高校、民间非营利组织)、非遗保护中心、民俗馆等组织合作,共同建设民俗文化传承的真人书,如 “山东非遗传习大课堂”的工作者会到当地的学校传播非遗知识,并现场制作相关的民俗文化工艺品。图书馆要积极采集可以作为真人书的民俗文化传承者,丰富真人图书馆资源。

从某种方面来说,某一地区民俗文化具有相似性,共同的文化归属认知对真人书的跨地借阅实现了可能,因此,通过联盟的方式,实现真人书在某地区的 “互通借阅”,不仅有利于缓解真人书资源短缺的局面,而且有学者也提到“联盟是某地区真人图书馆业务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22]”。如果每个图书馆都保持自身真人书资源的独立性,将难于满足读者与日俱增的需求,共享真人书资源,让读者接触多样化的民俗文化真人书,这将有利于真人图书馆的发展和民俗文化的传播。

5.2 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首先要对读者、真人书、图书馆员三个群体进行培训。要给首次阅读的读者传递相关的借阅信息,读者要懂得保护真人书的隐私信息,如填写真人书私人信息保密书[23];图书馆有必要对读者作阅读的反馈培训,这会使得反馈的结果合理化和易处理;馆员的培训主要是其沟通与组织能力,即充当读者和真人书之间的润滑剂,时刻把握现场活动的态势;真人书的培训一般集中在沟通与自我提升能力方面,对不善言谈的民俗文化真人书,图书馆应该重视对真人书人际沟通的培养。在真人书收到反馈与测评信息以后,图书馆要对如何改善真人书缺陷进行讨论并展开相应的培训。

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提升图书馆真人书资源建设水平[24]。人是有需求的,公共图书馆应该满足真人书的基本需求,采取必要的激励手段,努力构建一个完善的真人书激励机制;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受时间限制,为了妥善保管与合理利用这些隐性知识,建立真人图书馆知识仓库将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25]。真人书内容的数字化,可以方便后期的再使用,数据库应保存真人书基本信息及开展活动时的视频、录音、评价等内容。通过对民俗文化真人书的内容进行数字化,使民俗文化知识更容易传播。

5.3 打造特色化的品牌服务

注重活动前的预告及后期活动的报道,多途径宣传真人图书馆。注重传统宣传方式和现代传播技术的结合,如山东省图书馆的真人图书馆活动就曾被相关的电视台报道,黑龙江省图书馆则与中央书店合作举办活动,书店不仅提供了场地,其宣传作用也提升了真人图书馆活动的知名度。图书馆要积极寻找合作伙伴,解决宣传经费紧张问题,扩大活动规模,使得更多的读者知晓真人图书馆的魅力。

大力开发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民俗文化守护者作为真人书,丰富真人书资源。要努力实现借阅活动的常规化,图书馆要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不仅事先安排一些真人书借阅,还要通过调查读者需求,安排借阅活动。提供丰富的预约手段,控制线上人数预约的同时,要给现场临时知晓的读者提供借阅的机会。努力将真人图书馆活动打造成品牌服务,提高知名度,使得更多的读者积极参与这一特色服务活动。

5.4 提高社会的重视程度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与社会其他机构产生着直接与间接的联系。依托真人图书馆活动开展民俗文化保护的公共图书馆,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社会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政府部门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要积极协调各方力量;民俗文化保护机构应该为公共图书馆提供民俗文化传承者的相关资料,并派遣一些可以作为真人书的民俗文化守护者充当真人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高校应该鼓励学生作为志愿者协助公共图书馆的真人图书馆活动,拥有丰富民俗文化知识的教师不仅可以为公共图书馆的真人书采编提供意见,亦可成为真人书;媒体要积极宣传报道,扩大社会影响力。总之,公共图书馆承担着文化传承的职责,建设和谐社会少不了公共图书馆。

6 结语

民俗文化的延续离不开图书馆,更离不开广大群众,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信息交流中心,是民俗文化传播与传承的重要场所。由于中国民俗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承的特殊性,使我们在保护民俗文化的这条路上更加艰巨,而从2012年至今的真人图书馆运动体现了浓厚的中国气息,在文化保护和知识传播中起了重大的作用。公共图书馆虽然没有建立起系统的“民俗文化”传承模块及数据库,但真人图书馆活动在民俗文化传承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能替代的,它是我国民俗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新形式,公共图书馆应联合其他民俗文化机构共同开展这一运动,为民俗文化的传承开辟新途径。

参考文献:

余小玲.真人图书馆对于传统图书馆的意义[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69-71.

The origin of the human library[EB/OL].[2018-09-09].http://humanlibrary.org/about-the-human-library/.

何永进.真人图书馆的意义何在?[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5-04-14(16).

郭涵.真人图书服务实践活动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5(8):27-29,32.

吴汉华,王子舟.开发读者知识资源的新模式:真人图书馆[J].图书馆杂志,2010,29(9):22.

李胜林.真人图书的优势与采集阅读[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34(3):98-100.

彭燕,田进婷.土家族滴水牙床的传统技艺与文化蕴含:基于传承人陶代荣的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6):98-103.

周城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概念辨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2):127-129.

仲富兰.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30-31.

姜又春.民俗传承论[J].青海民族研究,2012(3):140-146.

曾紀钰,覃忠跃.论图书馆在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中的角色定位[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19):191-192.

邢莉.民俗学概论新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308.

WENTZ E. The human library: sharing the community with itself[J].Public Libraries,2012,51(3):38-40.

邯郸图书馆[EB/OL].[2018-09-09].http://www.sztsg.net/Home/Article/detail/id/1235.html.

鲁楠.“真人图书”更加生动、没有掩饰性[N].新华书目报,2015-02-06(A09).

周一苗,曾芬钰.基于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的真人图书馆模式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8(4):40-45.

王培林,蒋梦阳.图书馆人员互动式隐性知识转移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7(6):21-25,34.

金秀丽.真人图书馆: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新途径[J].电子制作,2014(3):87-88.

“真人图书馆 阅读民族工匠之美”:贵州省图书馆举办“筑城工匠向新时代致敬暨工匠风采图片展”[J].贵图学苑,2018(2):70.

郑茂华.真人图书馆的SWOT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J].现代情报,2015,35(9):146-149.

王方.Human Book长期保存方案构建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12):137-138.[5]25.

王妍.真人图书馆在公共图书馆的应用思考[J].图书馆建设,2015(8):23-26.

王焕景,隋欣欣.媒介融合视角下真人图书馆形态创新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7(23):11-14.

万文娟.基于需求特征的图书馆真人书激励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7):30-34.

宋鸾姣.Human Library:图书馆隐性知识挖掘和共享的创新[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2,42(2):1-3.

猜你喜欢
隐性知识共建共享民俗文化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Interlib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应用初探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现状思考
馆员隐性知识在团队管理中的应用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
新产品开发中的隐性知识转移障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