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珍 李美溶 宋文慧 张克娇
【摘要】 近年来互联网凭借其快速、共享的特点发展迅猛,“互联网+”精准扶贫的新型治贫模式得到了大力推廣,将互联网创新应用到了各项扶贫工作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是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更是国家扶贫工作的重点地区。而目前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在体制、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扶贫工作面临着困境。为了更好的实现“互联网+”精准扶贫,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改进扶贫工作的方式。应该确保扶贫方式能够符合当地居民的需求,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需要,确保早日实现脱贫攻坚。
【关键词】 “互联网+”;贵州兴义精准扶贫;产业转型;脱贫攻坚
基金项目:由西北民族大学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项目编号:XBMU-BYL19215)
一、精准扶贫的提出背景以及互联网+模式的必要性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贵州精准扶贫研究的原则。他指出“扶贫开发是精确的,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要求把有限的资源用到实处,让更多人能从中受益,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我国西部地区由于长期以来发展不够,贫困人口数量至今仍然相当庞大,为了早日实现全面小康,因此我国的扶贫工作显得十分紧迫。为了解决中国西部偏远地区贫困的现状,我们必须走精确的新型扶贫之路,同时利用互联网强大的推动力,提高扶贫对象的参与积极性,发挥互联网在贫困地区的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使贫困地区的人民更加积极、坚定地走致富之路,早日脱贫。
传统的精准扶贫是落后而粗放的扶贫,不利于地区发展的与时俱进和长远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各种问题导致扶贫质量低、效率低的问题导致“逐年扶贫”,就如扶不起的刘阿斗。转变扶贫方式,将“互联网+”新型扶贫模式应用于西部地区扶贫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扶贫效率。“互联网+”是经济发展的有力翅膀,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由于互联网具有的强大包容性,促进各个产业融合发展,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升级,深入挖掘这些地区长久以来被忽略的潜在产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国家全力推进精准扶贫消除贫困的背景下,我们将互联网技术同精准扶贫结合起来,推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兴义利用“互联网+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
贵州兴义市少数民族居多,有布依族、苗族、水族、白族、等26个民族居住300-1700米的高原山区,由于受地理环境影响,该地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的发展。据调查目前居住在兴义市某些少数民族聚居地,人均纯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有9325户,34965人,分别占总户数和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2.19%。其中人均纯收入低于625元的绝对贫困户尚有4238户、21286人,分别占少数民族总户数和总人口的37.59%和44.28%。由此可见,兴义扶贫对象基数大,贫困问题明显,返贫的现象突出。
但实际上,兴义拥有许多特色的农产品和旅游资源,兴义拥有包括万峰林、马岭河峡谷、万峰湖等的独有的自然景观,且因多个少数民族聚集,更具有独特人文景观。但是这些资源在过去,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经常出现“守着金山银山哭穷”的现象。战胜贫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国九大民生工程之一。兴义市为了脱贫攻坚,立足地方优势资源就地脱贫,并顺应时代潮流大力推行“互联网+精准扶贫”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首先,兴义通过互联网平台搭建起点对点的农产品贸易平台,使农户可以作为自家农产品的代理商,发展农村淘宝合伙人,并通过减少中间环节的压缩来增加农产品的利润,以改善的农民收入。积极发展农村淘宝合伙人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农户可以直接通过线上渠道,将“山货”推向市场,与客户直接沟通交流,而不再借助于其他中介,更能满足客户需求,使农户更加适应市场的变化。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可以及时评估市场情况,调整自己的生产规模,适应市场变化。
其次,围绕“山地旅游与农业旅游一体化发展”的理念,努力构建山地旅游扶贫模式。从2013年开始,黔西南地区连续四年举办“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每届峰会以“强农、美农、富农”为主题,关注当地人民生活,倡导生态旅游新模式。2015年10月,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在黔西南州州府兴义召开,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举办的第一次以山地旅游为主题的国家级旅游宣传大会。在互联网上打造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以历史、民族文化为基础,打造别有特色的旅游相关产品,从而进一步推动当地脱贫攻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兴义市以“中国油菜花开得最早的地方”为主题在互联网上开启营销模式,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旅游团队市场;以新颖的“艺术团先行大篷车开道”的快闪宣传方式进行推广;兴义雨补鲁天坑风景区成功入围“爸爸去哪儿第五季”的主景拍摄地,通过互联网,全国各大主流媒体进行宣传和报道,景区的连续曝光率和播出率高达到7000万人次。
再次,通过举办国际赛事和活动,积极开发体育旅游产品。例如配套山地越野、极限蹦极、峡谷漂流、高空跳伞等山地项目和活动,来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城市知名度。并借助互联网渠道,来进行线上销售,服务,进一步推动相关产业发展。这些新措施为当地脱贫攻坚打开新的突破口,带动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旅游扶贫,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脱贫。
最后,兴义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立足地方资源就地脱贫,互联网促进农产品的发展,创造地方特色,带动其他产业与主导产业齐头并进,保障人民收入稳定增长。目前,兴义利用先进的科学培育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强大推广力正在打造百花城市,以花卉作为产业扶贫中的重要推动力。积极培育百合、兰花、三角梅为主的特色花卉,带动三千名以上的贫困群众实现脱贫,科学地发挥花卉产业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截至2017年,累计扶持贫困户5224户20025人。从贵州兴义的“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对于精准扶贫具有的强大推动力,贵州兴义的“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对于我国西部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以带动西部地区进一步实现脱贫攻坚。
三、“互联网+”精准扶贫过程中所遇问题及解决措施
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使得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落实扶贫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现实困境亟需解决,兴义在脱贫的道路上举步维艰,具体体现在:
一是我国目前没有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扶贫的专门法律,导致了政府在扶贫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法律支撑,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特殊性,国家立法机关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来保证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由于地域环境和教育水平的因素,导致“互联网+”知识的普及和应用不到位,很多贫困地区的人对这个概念了解甚少,甚至毫无了解。在宣传力度应该加强,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政策,让“互联网+精准扶贫”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法宝,对贫困地方进行一对一的帮助和辅导,早日实现脱贫。
最后,应该确保扶贫方式能够符合当地居民的需求,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同时也应该与当地的地理情况相匹配。国家要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提供特殊的资金政策的援助,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互联网推广应用。要推进“互联网+”精准扶贫,不止需要扶贫对象的主动参与,更需要政府有所作为,让扶贫政策和措施精准发力。只有切实提高贫困人口的就业创造能力,才能让贫困地区的人真正富裕起来,才能早日实现小康社会。
四、结语
本文基于精准扶贫的政策,着眼于“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以中国西部地区以贵州兴义为例,在“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下的推动发展进行对比调研,展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地区特色以及民族特色。
在信息时代,“互联网+”的提出推动着多个领域的发展,在实现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精准扶贫的落实显得尤为重要。“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是新时代所赋予的,各地应抓住机遇,利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扶贫方式,推动“互联网+”与扶贫开发的完美跨界跨学科融合,为精准扶贫插上一对有力的翅膀。
通过对贵州兴义的调查,研究西部地区“互联网+精准扶贫”的发展新常态,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深入分析调查研究西部地区在精准扶贫战略实施方面所运用的方法,以及能否将“互联网+”这一模式普遍运用于精准脱贫、能够带来哪些新的生机与发展之路或者“互联网+精准扶贫”在贫困地区如何具体地实施应用这一脱贫模式等。由于各地区民族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在研究“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的助推作用的同时也需要结合不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比较研究西部地区“互聯网+精准扶贫”的战略实施现状,来助力推动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从而拉动经济增长,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贫富差距,早日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 杨晓云 唐正欣 张继红.贵州民族地区扶贫文献研究——基于2015~2018年文献的统计分析.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贵州民族大学商学院.
[2] 郑新业. 精准扶贫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3] 雷远征. 基于“互联网+农业”精准扶贫应用研究——以湖北省房县为例.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4] 杨秀洪. 对兴义市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分析.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5] 白福臣 肖书兴 汪维清. “互联网+精准扶贫”联动机制:理论逻辑与案例实证. 广东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6] 胡娟.推动互联网+精准扶贫.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25日.
[7] 蔺彩霞 张学彪. 少数民族地区“互联网+”特色产业扶贫发展研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信息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